2010-2011 学年第 2学期
一、名词解释(16分)
1. 变速比转向器?
2. 转动轴的临界转速?
答: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至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3. 双十字轴万向节等速传动的条件?
答: 1)保证同传动轴相连的两万向节叉应布置在同一平面内;2)两万向节夹角α1与α2相等。
4. 离合器后备系数?
答: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距之比,β必须大于1。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转距的可靠程度。
二、填空题(24分)
1.固定轴式变速器分为 两轴式 、中间轴式、双中间轴式和 多中间轴 式变速器。
2. 今有单片和双片离合器各一个,它们的摩擦衬片内外径尺寸相同,传递的最大转距Tmax也相同,操纵机构的传动比也一样,则作用到踏板上的力 不 相等。摩擦面数增加一倍,传递转矩的能力增大,在传递相同转矩的情况下,双片离合器比单片离合器的踏板力 小。
3. 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中间轴上齿轮的螺旋方向一律要求取为右旋,而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斜齿轮螺旋方向取为 左 旋。
4. 变速器换挡机构有 直齿滑动齿轮 、啮合套 和 同步器 换挡三种形式。
5.发动机的悬置结构形式:传统的橡胶悬置和 液压阻尼 式橡胶悬置。
7.钢板弹簧叶片在自由状态下曲率半径不同的原因是:使各片厚度相同的钢板弹簧装配后能很好地 贴紧 ,装配后各片产生 预应力 ,减少 主片 工作应力,使各片寿命接近。
8.汽车设计中必须考虑“三化”是 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9.汽车总布置草图三维坐标系的基准线分别是:车架上平面线 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即z坐标线的基准线;汽车中心线 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即y坐标线的基准线;前轮中心线 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准线,即x坐标线的基准线。
10.X型制动分路系统的特点是汽车直行制动时任一回路失效,剩余总制动力都保持正常值的 50% 。但是,一旦某一管路损坏造成制动力不对称,此时前轮将朝制动力大的一边绕 主销 转动,使汽车 丧失 稳定性。
三、(11分)简述在绘总布置图布置发动机及各总成位置时需注意什么问题或如何布置才合理?
答: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保证发送机安装简单方便;驱动桥位置由驱动轮决定。将差速器中心线与汽车中心线重合,使左右半轴可通用。万向节传动轴两端夹角应相等,满载静止时不大于4度。最大不大于7度的要求;转向盘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进行转向操作,注意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影响仪表的视野,盲区最小;转向器布置在前钢板弹簧跳动中心附近,避免悬架运动与转向机构运动出现不协调现象,悬架保证转向轮转向空间;自动踏板尽量靠近驾驶员。手脚制动方便可靠,避免车轮跳动自行制动。
四、(11分)分析被动悬架的不足之处,并说明主动悬架的工作过程?
答:由弹性元件和减振器所构成的被动悬架系统,其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是一定的,当受到外界激励时,只能“被动”地做出响应。在多变环境或性能要求高且影响因素复杂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
主动悬架主要由执行元件、各种必要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控制单元等组成。主动悬架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对行驶路面、汽车的工况和载荷等状况的进行监测,系统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各种信号判断汽车的当前状态,并根据事先设定的控制策略决定执行元件输出力的大小,控制悬架本身的特性及工作状态,对振动进行“主动”干预。
五、(11分)汽车传动轴什么叫变速器传动比范围?其数值时多少?影响传动比的因素有哪些?
答: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是指变速器最低挡传动比与最高挡传动传动比的比值。
最高挡通常是直接挡,传动比为1.0;变速器最高挡是超速挡,传动比为0. 7~0. 8。
影响最低挡传动比选取的因素有: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最低稳定转速所要求的汽车最大爬坡能力、驱动轮与地面间的附着力、主减速比和驱动轮的滚动半径以及所要求达到的最低稳定行驶车速等。传动比范围的确定与选定的发动机参数、汽车的最高车速和使用条件(如要求的汽车爬坡能力)等因素有关。目前乘用车的传动比范围在3. 0 ~4. 5之间,轻型商用车在5. 0~8. 0 之间,其它商用车则更大。
六、 (11分)答:当输入轴与输出轴平行时(图a),直接连接传动轴的两万向节叉所受的附加弯矩彼此平
衡,传动轴发生如图b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弹性弯曲,从而引起传动轴的弯曲振动。当输入轴与输出轴相交时(图c),传动轴两端万向节叉上所受的附加弯矩方向相同,不能彼此平衡,传动轴发生如图d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弹性弯曲,从而对两端的十字轴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径向力。
七、(16分)画出汽车在上坡和下坡时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驻车的上坡路倾角和下坡路倾角表达式,并说明驻车制动器设计应满足哪些条件?
解:汽车上坡与下坡受力如图所示
上坡停驻时后桥附着力
下坡停驻时后桥附着力
汽车可能停驻的极限上坡路倾角
汽车可能停驻的极限下坡路倾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