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行业分析
ACADEMIC
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 545005)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000)
摘要: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加快实施,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本文将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环保化为方向,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结合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升级目标,为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提供有效路径,优化吉林省产业结构,助推吉林省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型;产业集;产业链构建;数字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A
王麓茗、赵辉越
0    引言
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科技创新快速渗透的机遇期,关键技术被封锁遏制的挑战期,以及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跃升的关键期[1]。吉林省曾拥有全国最大、技术最发达的汽车产业基地,但随着国家战略统筹产业重心南移,东北的老工业基地逐渐没落。因此必须深挖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衰落的根源,认清自身转型发展条件,重构吉林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吉林省经济整体的发展。
1    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能力分析
1.1    吉林省汽车产业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22》统计,截至2021年末,吉林省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46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431家;专用汽车和改装车企业26家。吉林省整车产销量均少有下滑,产量较2020年同比下降8.8%,销量同比下降9.3%,国内市场份额达到10.5%。吉林省规模以上汽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3%,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4%。2021年,吉林省新建或在建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共计175个,总投资达到1 056亿元,汽车产业产能得到提升。
1.2    政策与环境分析
1.2.1  地方政策支持情况
吉林省提出了“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想。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吉林省布置“五大任务、十个工程”,实现“一个愿景、五个目标”的发展格局。预计到2025年,吉林省将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转型升级领先、供应链体系完善、衍生经济破局、国际化形态初具以及各市州协调发展的汽车产业基地。
1.2.2  产业集发展情况
吉林省汽车产业集发展完备,以一汽集团为核心的吉林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生产网络基本形成。由于其作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特殊性,不同企业在产业链中也可以各司其职。吉林省汽车产业集所形成的产业链中有众多企业参与,各企业需要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且也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投入。最终产品进入市场后,就会跳出生产网络进入其他网络[2]。
1.2.3  产业链发展水平
吉林省汽车产业拥有较为完整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图1),能够较好满足汽车制造业的生产发展需求,为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企业能力分析
1.3.1  车企生产能力水平
东北地区是国内较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具有较强的整车生产与研发能力。坐落在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集团得到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并与世界的车企巨头进行深度合作,现拥有较为领先的整车制造技术。
1.3.2  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吉林省车企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较为薄弱。东北地区车企众多,但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速度很慢,在全国范围内并未获得较
图1  吉林省汽车产业模块化的生产网络
高认可度。根源在于这些车企缺乏创新与技术研发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吉林省近几年的自主品牌销售额较以往有所回暖,但是因为以前的车企基本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用市场和金钱来换取技术,导致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最终没有实现汽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1.3.3  人才供应情况
吉林省人才流失对汽车产业转型造成严重影响。与信息化相比,数字化要求企业必须拥有能支撑企业
敏捷反应、高效运营和不断创新的“全才”。而且由于种种因素,近年来吉林省大量人才外流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更加阻碍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技术与先进的制造技术相结合。智能制造技术的运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高,能够促进吉林省汽车产业的全面优化,从而有效缩短汽车的研发生产周期,增强区域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其迅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1.3  环保化
自“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犹如雨后春笋,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领军者。尽管新能源汽车在吉林省起步较晚,但由于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较为重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发展对于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吉林省汽车产业应顺应产业转型发展趋势,积极引导汽车产业升级转型。
3.2    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路径
3.2.1  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产业转型抓手(1)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转型发展。由一汽牵头确立的“Ecolin5”综合解决方案建立了一条涉及设计、生产、服务与未来规划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营造更好环境。同时,一汽借助众多国家重点平台和项
目,掌握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开发出全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燃料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吉林省氢能源丰富,可以围绕氢燃料电池为未来研发重心,并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产业链[5]。
(2)以智能化为核心研发新型新能源汽车。一汽所推行汽车“三化”中的关键一环就是汽车的电动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显然已经成为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吉林省众多车企已在基于智能互联的关键技术上设计新车型,加强在软件和设备、数据和应用场景以及服务和实体产品之间的结合,更加注重用户实际体验,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集成,使之逐步融入数字转型汽车产业的新生态之中。
3.2.2  数字赋能吉林省一汽集团的转型新发展
(1)实现企业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一个企业的数字化平台,使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与反馈的效率。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服务平台,以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客户的参与度,从而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
(2)推动一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定长期的迭代规划,实现资源、功能和体系结构的稳定优化。吉林省汽车产业主要围绕汽车制造业发展,而汽车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于制造业。一汽应借助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对汽车制造行业进行大数据的积累整合,从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2.3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汽车产业集新发展(1)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各大企业率先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产业区,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双向循环。要发挥一汽的龙头带动带动效应,通过对周边配套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支持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集,从而提高吉林省汽车产业的聚集程度。
(2)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汽继续落实其“11245”目标,带动产业集聚,加快建设以整车厂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零部件产业集,以增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的协同作用。促进行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支持“新工科”信息化建设。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办学,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人才培训。促进汽车物流、汽车金融等相关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吉林省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
3.3    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建议
3.3.1  助推吉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
吉林省积极推动“761工程”实施方案,扶持高新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支持一汽集团主导的汽车企业在智慧网联化领域的发展,从而大力推进汽车工业、加快生产线数智化升级改造,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更深程度的融合,加速装备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长春市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与加快“新基建”的重要精神,着力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5G技术在国内的率先应用以及全云化、全融合、全业务和全自动化支持水平的提高[6],可以为吉林省的工业互联网普及、加速汽车产业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契机。
3.3.2  加大汽车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贯彻落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财政与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带动作用显著的汽车行业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将进一步发挥省级各类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积极建设新能源汽车所需环境基础设施,并拓宽
(下转第18页)
【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崔庆瑞,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机械专业技术和教育教学。
[1]黄关山.“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09):134-138.
[2]刘青春,沈建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主引擎——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2):61-66.
[3]余霞,石贵舟.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9):35-40.
[4]邱晖,樊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02-105.
[5]崔民日,周治勇.地方本科高校、企业、政府产教融合对策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33(04):118-123.
[6]
王佳.新时代中国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10):61.
4.6  推进集团化办学
首先,推进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高职
汽车专业可以与相关的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以及研究机构等合作,形成教育集团或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和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各校可以共享教师队伍、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等,提供更多元化、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组织联合研究项目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
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科研水平。
其次,推进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通
过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教育管理,提
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教育集团可以共同制定教育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推进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构建产教城发展共同体。产业
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构建产教城发展共同体的重要环节。教育集团可以与当地的汽车产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规划和推进
产教融合的发展。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    结束语
高职汽车专业与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产
学研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汽车产业工人技术提升以及集团化办学等策略的有机结合。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推动汽车专业的创新发展,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的繁荣,构建产业与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期待着高职汽车专业与区域先进制造业携手共进,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王麓茗,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汽车金融、产业链金融。赵辉越,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1]李月起.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经济学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21.
[2]宋玉聪.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22.
[3]孙佳,郝华.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分工体系发展研究[J].求是学刊,2019,46(01):73-80.
[4]周瀛.吉林省产业集的网络结构、绩效测评与升级战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5]吕铁.中国一汽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及深化对策[J].国家治理,2021(48):12-16.
[6]刘涛.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汽车改装节目[7]徐宇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与国际借鉴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22(01):39-45.
[8]
李琳,杨田.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对产业集创新影响效应——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09):133-143.
(上接第14页)
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引导资金参与到汽车产业的制造和研究开发等方面。3.3.3  加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吉林省人才流失严重,为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基础,强
化汽车产业人才支撑,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应鼓励各有关方面组成联盟,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共同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深化与地方工科院校合作,如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重点培育蓝领体,共同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基
地,培养高技术水平定向人才。
4    结束语
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必须以发展实体经济为落脚点,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吉林省汽车工业要想有效地抢占数字经济
与制造业融合的机遇,就必须加速吉林省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集升级、技术创新,整合优势资源跨界联合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环保化为方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
的数字化技术为依托,构建吉林省汽车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希望本文可以为吉林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进一步吉林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