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0-04-21
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引发的
经济伦理学思考
朱维乔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摘要]丰田公司在一系列的召回事件中受到严重打击,质量和品牌均受到严重质疑。把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盈利作
险之下。对于丰田来说,如何降低召回隐患将决定该公司未来的产品信誉和形象。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引以为戒,时刻存在危机意识,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一切利益之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经济目标的同时,要遵循道德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达成“双赢”,从而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丰田召回;产品安全;企业责任;企业道德;伦理学思考[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B
一、丰田汽车召回案例的回顾
2010年1月21、27日,丰田汽车因油门踏板问题,在北美召回339万辆问题汽车;
1月26日,暂停在美国销售8款车型;1月28日,天津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宣布,自2月28日开始,召回75552辆RAV4车辆;1月29日,欧洲市场惨遭“牵连”,180万辆汽车被丰田召回。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召回公告称“此次召回车辆由于加速踏板的踏板臂和摩擦杆的滑动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在低温的条件下使用暖风(A/C 除外)时,在滑动面发生结露,使摩擦增大,使用加速踏板时有阻滞,可能影响车辆的加减速。极端情况下,加速踏板松开时会发生卡滞,车辆不能及时减速,影响行车安全。”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陷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召回,已经涉及美国、
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媒体报道,丰田这次召回汽车总数量或将超过其去年的全球总销量。去年以来,丰田近千万辆的庞大召回事件让世界震惊。虽然丰田总裁丰田章男都已经亲自道歉,但如此罕见的大规模召回所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
本次丰田加速器脚踏板阻滞影响减速的召回之前,在去年年底,丰田和美国产品安全部门曾经宣布,因油门踏板存在安全隐患,丰田汽车公司决定从美国市场召回约426万辆汽车。据报道,整个事件的起因是美国有关部门收到多起有关丰田汽车无故突然自动加速的报告,包括去年8月,美国一辆轿车发生事故致使车上4人死亡。其中一些事故原因被认为与油门踏板被脚垫卡住有关,被媒体称为“脚垫门”。
从目前来看,丰田从去年底开始进行的几次大规模召回证明,在美国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分析丰田几起大规模召回的案例,都与驾驶员的脚有关。其长期以来在全球汽车业引以为傲的“丰田品质”,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消费者和潜在购车者的质疑。
客观地分析,在全球近年来发生的大规模召回中,有些是零部件供应商生产质量引发的,另外就是由于整车厂先天的设计缺陷,或者整车厂没有在各种环境进行足够的路试及早发现相关缺陷等原因引发的。现在看,丰田无疑要对整个召回的不良连锁反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在第一时间向消费者、受停产影响遭受损失的经销商道歉之外,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快在全球范围为几百万辆相关车型完成召回,
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此外,丰田应当反思,为什么会接连陷入“脚垫门”、“踏板门”,自己的设计体系、质量监测体系、
零部件回溯体系的漏洞到底在哪里。汽车业是全球化特征十分鲜明的大规模制造业。厂家要付出大量召回支出之外,全球消费者的时间损失更是惊人。本次踏板召回,假设完成召回每辆车仅需一个工时,全球消费者为之消耗的往返、等待时间也将是数千万个小时的天文数字。因此,对于创造出“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的丰田来说,如何降低召回隐患将决定该公司未来的产品信誉和形象。
二、丰田汽车召回案例的经济伦理学分析
丰田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在攫取全球市场过程中,产品的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使其在一系列的召回事件中受到严重打击,质量和品牌均受到严重质疑,在全球的品牌地位正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如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6-0033-02第2010年第6期(总第352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0Total No.352
33--
核电站绝对不能因为泄漏或故障而造成伤害一样,生产商也不能通过产品而使消费者受到伤害。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准则是生产安全责任的中心准则。虽然人们不能不合理地要求所有产品不顾成本地造得尽可能安全,但仍存在一个生产商能够保证的合理的安全期望值。近些年,丰田等汽车巨头为了压缩成本,大量使用通用件。这种生产方式也伴随着流感病毒似的缺点:如果先天设计有缺陷,或者质量监测和路试把关不严,很容易在全球范围引发大规模召回。
我们可以看到,丰田近年来把产量做到世界第一的心气太旺;把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盈利作为核心追求;忽视了“安全缺陷可以让它致命”这一汽车企业生存的最基本原理,这是丰田这场危机的根本缘由。比如说,丰田的新车测试是在室内台架和赛道等试验场地中进行。而欧系车的新车测试是经过300万公里长距离的实地行驶,有的高达800万公里。北极、撒哈拉、高湿度的热带雨林,即使号称最严酷的德国纽博格林赛道,也比不上前者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驾车环境。路试也更容易检测出问题。比如此次的油门踏板问题,所谓“长时间高温环境导致如何如何”,在长途测试中就会早早发现,犯不着由消费者做试验品。若风险不是一个合理的知情驾驶员能承担的风险或者制造商没有把附加的风险告知潜在的
购买者,制造商是有过错的。制造商对其顾客负有保护他们安全的职责,当其在产品设计方面没有尽到足够的注意时就没有履行其职责。
产品召回,成为危机处理当中一个被公认的维护企业声誉的最佳做法。最著名的产品召回案例,则是强生公司在1982年全面召回一种受到污染的药品特兰诺尔胶囊,由于强生公司反应迅速,并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这次事件成为企业危机处理的典范。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分析中,强生当时的作法,成为企业危机处理的标准:公司应就危机及时与公众开诚布公地沟通、与政府官员通力合作、迅速开展自我调查,如有必要,快速着手产品召回。而按照这样的标准,丰田汽车到目前为止,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于,企业负责人在事件发生之后的十多天,才站出来向公众道歉。
不过企业最终还是要讲求利润的,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经过精密的计算的。例如,20世纪六十年代通用汽车在决定是否召回前做过这样的计算,那就是如果给予每一个发生了问题的消费者单独赔偿,和全部召回的支出相差到底有多大,结果发现,相差几百倍。不过,还好最终的决策并没有建立在这种典型的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上,因为这种计算方式,无法体现企业的声誉,消费者的信任度。事实上,通用汽车的做法是有远见的,之后发起的召回立法运动,体现了消费者自我权利意识以及对企业有了道德要求。由此可见,消费者关心品牌的真实价值不仅包括企业盈利和亏损,更包括企业的责任——
—
产品产自哪里、如何生产,品牌消费者是否能够引以为豪。因此,要保持利润源源不断,企业必须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完美品牌,即遵循最基本的经济伦理。
此外,截至去年为止,丰田凯美瑞因刹车故障引发的市场索赔高达上千件,期间有事故发生,不过并未发现人员伤亡。业内由此质疑丰田可能存在长期“隐瞒”设计缺陷的嫌疑。后又爆出“30万的丰田汉兰达汽车竟然爬不上30度的坡”的“爬坡门”,业内人士称汉兰达因重心靠后爬不上坡,则明显是车型设计缺陷。另外,据丰田凯美瑞车的一些消费者反映,凯美瑞的质量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如行车时速超过120公里以后发动机过热、机油问题、变速器响动等等。“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但不集中,总是有不同的问题不断出现”。经济伦理学理论中,公司应该就其产品对消费者负责,公司生产的产品应相当安全。这意味着,在使用产品时,使用者只是面对一定的可以接受的并且已知的危险。显然,上述丰田车存在的问题说明丰田公司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违背了公司的道德责任。
经济生活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某种程度的伦理行为,公众的信任对于企业活动至关紧要,因此,任何破坏信任的行动准则都可以被指出在实际上导致自我否定,所有违背信任的行动都会同企业的本质目标相矛盾。“经济伦理是企业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有利于企业生存环境的优化,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上这些伦理修炼,都是企业家和我们每个人成为终极赢家的制胜法宝”。瑞士知名学者、经济伦理学著名作家罗世范博士这样说:根据经济伦理学的理论,生产者没有警告消费者产品存在的危险就是把消费者在没有获得如何避
免风险知识的条件下置于风险之下,这就等于是故意把消费者置于受伤害的危险之中,产品的生产者负有道德责任来生产满足公众希望的产品并且在不能满足公众希望时有责任通知公众这一事实。丰田公司的道德缺陷就在于在交易中暗藏欺骗行为以及违背商业中应该遵守的与公众默示达成的合同和协议。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看到,值得消费者信任对于商业交易乃是至关重要的特征——
—在竞争经济的时代尤其如此。一系列的召回事件让丰田公司多年形成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受到严重质疑,他们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丰田公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受沉重打击的丰田汽车,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因此事件遭受质疑的“日本制造”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不管怎样,对于今后将跻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从这次丰田召回事件中好好汲取教训。中国汽车企业更应该引以为戒,时刻存在危机意识,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一切利益之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的同时遵循道德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达成“双赢”,这样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理查德·T·德·乔治/李布.经济伦理学(第五版)[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莱昂纳多·J·布鲁克斯/刘霄仑,叶陈刚.商务伦理与会
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Norman E.Bowie.Business Ethics:A Kantian Perspective.
[责任编辑:潘洪志]
商业经济第2010年第6期SHANGYE JINGJI No.6,2010 34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