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试验学
英文名称 Vehicle Test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学时学分: 24/1.5课堂20实验4
开课学期:7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编制日期:202007
一、课程目标
《汽车试验学》是理论性、实践性相兼有的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相关试验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车辆实验的内容、方法、使用的仪器及试验原理有较全面地了解,并能够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其进一步的汽车设计以及研究和处理工程技术问题奠定科学技术基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勇于发现、分析问题、综合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汽车基本性能实验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及指标评价,熟悉典型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合理的选取测试工具。
3.能够对汽车典型总成(发动机、变速器等)的常规实验项目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及数据处理。
4.能够对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进行测定,熟悉检测原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评判车辆环保特性。
5.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汽车试验学》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实验课为主,以课堂测验、课后作业为辅。汽车制动原理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结合配套实验课教学。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对应的课程目标
绪论
第1章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1.1 误差的概念与分类
1.2 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1.3 试验数据的处理
第2章  测量仪表的技术特性
2.1 测量仪表及其特征
2.2 测量仪表的静态特性
2.3 测量仪表的动态特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刻理解产生误差的原理;熟练掌握误差分析与处理、试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掌握测量仪表的动静态特性。
重点:误差的分析与处理;试验数据的处理。
难点:试验数据的处理;测仪表的动态特性。
2
0
课程目标1、2、3
第3章  传感器
3.1 电阻式传感器
3.2 电感式传感器
3.3 电容式传感器
3.4 磁电式传感器
3.5 压电式传感器
3.6 热电式传感器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分类与作用;熟练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熟练掌握影响各类传感器信号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重点:各类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难点:影响各类传感器信号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2
0
课程目标1、2、3
第4章  信号的中间变换与传输
4.1 电桥
4.2 滤波器
4.3 放大器
第5章  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5.1 数据采集技术基础
5.2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信号的中间变换与传输的常用单元电路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原理。
重点:信号的中间变换与传输;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难点:信号的中间变换与传输
2
课程目标1、2、3
第6章  温度测量
6.1 基本概念
6.2 稳态温度的测量
6.3 瞬态温度测量
6.4 零部件温度的测量
第7章  压力测量与示功图测录
7.1 稳态压力测量
7.2  最高压力测量
7.3  动态压力测量
7.4 测压仪表的标定
7.5 示功图的测录及误差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原理;熟练掌握温度测量和压力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影响信号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重点:传感器原理及其影响精度的因素。
难点:瞬态温度测量;动态压力测量
2
0
课程目标1、2、3
第8章  流量测量
8.1 基本概念
8.2 空气流量测量
8.3 燃油消耗量的测量
8.4 机油消耗量和冷却水量的测量
8.5 流量计的标定
第9章  转速和扭矩的测量
9.1 转速的测量
9.2 扭矩的测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流量传感器、转速和扭矩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熟练掌握流量、转速和扭矩的测量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影响信号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重点:流量、转速和扭矩传感器原理及其影响精度的因素。
难点:空气流量测量;扭矩测量
4
0
课程目标1、2、3
第10章  汽车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
10.1 发动机磨合试验
10.2 无外载测功
10.3 变速器总成试验
10.4 驱动桥总成试验
10.5 转向器试验
10.6 汽车传动轴试验
10.7 离合器总成试验
10.8 减振器试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作用和意义;掌握汽车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的测试规范和方法;熟练掌握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重点:汽车各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规范和方法。
难点: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4
课程目标1、2、3
第11章  汽车整车使用性能试验
11.1 通用试验条件
11.2 汽车参数测量
11.3 汽车动力性试验
11.4 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
11.5 汽车制动性试验
11.6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11.7 汽车平顺性试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整车使用性能试验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整车使用性能试验的测试规范和方法;熟练掌握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重点:汽车整车使用性能试验与测试规范。
难点: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2
4
课程目标1、2、3
第12章  汽车公害及检测
12.1 汽车公害的分类
12.2 汽车排气的检验与测量
12.3 噪声测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入理解汽车排放大概念;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及来源;熟练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试规范和方法;熟练掌握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和机理。
重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及来源
难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试规范和方法。
2
课程目标1、2、3
2.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汽车试验学》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基本汽车测试技术训练,着重于试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课程实验,熟练掌握汽车常用传感器、汽车试验常用物理量测量方法及仪表、汽车试验信号采集系统、汽车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汽车整车性能试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
1)、 学会汽车整车以及各总成部件测试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 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汽车整车以及各总成部件测试设备和仪器,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4学时,设2个实验,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名称
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时
实验
类别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必做/选做
1
汽车经济性试验
深刻理解汽车经济性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熟练掌握百公里耗油量的测试规范和测试方法;强化训练汽车道路试验技能。
2
室外路试
实测
10
必做
2
汽车平顺性试验
深刻理解汽车平顺性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汽车燃油平顺性的因素;熟练掌握汽车平顺性试验的测试规范和测试方法;强化训练汽车道路试验技能。
2
室外路试
实测
10
必做
实验基本要求
学生、实验教师进入应遵守所有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应遵守学校及中汽研试验场地的开放时间安排。测试过程中,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认真负责、科学的使用仪器设备。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应包括:测试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测试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测试报告应附有原始记录;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测试报告要认真批改、评分、签字。
、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作业、微课,MOOC课以及相应的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共同完成课堂授课内容。采用E-mail、QQ、等交流工具,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课堂讲授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其应用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充分利用中国汽车研究院试验场地,开展相关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汽车试验学基础实验项目的工程运用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内燃机构造,汽车电子电器、测试技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本课程涉及到整车参数试验、总成部件试验、使用性能测试以及尾气检测,试
验和测试的工艺规范至关重要,能够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汽车基本性能实验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及指标评价,熟悉典型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合理的选取测试工具;能够对汽车典型总成(发动机、变速器等)的常规实验项目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及数据处理;能够对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进行测定,熟悉检测原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评判车辆环保特性。
、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考核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构成,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过程考核以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参与辅导答疑情况,以及作业、
讨论、测试为考核依据。
2.结课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3.课程成绩构成:过程考核成绩占40%,结课考试成绩占60%。
课程教学环节、指标点和考核考试考核方案及权如表3所示。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 赵立军,白欣主编,汽车试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郭应时, 袁伟主编,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李杰敏,汽车拖拉机试验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王丰元主编,汽车试验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汽车试验学》,何耀华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5]《汽车试验技术》,付百学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