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科技创新例子
【篇一:绿科技创新例子】
中国最佳绿创新案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它是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系统无空气污染、无噪声、不产生废弃物。根据下表和题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如果用这种装置给路灯供电,它每小时的放电功率是多大
【篇二:绿科技创新例子】
科技创新 绿发展
2009年11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届高交会以打造世界一流会展品牌为目标,以“创新 创业 发展”为主题,以进一步彰显高交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助力高科技企业发展和创新型创业家成长的平台价值为重点,力争成为一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高水平科技盛会。高交会期间,以“科技创新、绿发展”为主题的中
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论坛如期举行。本刊记者在论坛上采访了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论坛秘书长张焕奇。张秘书长向记者介绍了本次论坛举办的目的和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问题。
论坛的意义与目的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全球都在转型绿发展。每次经济危机后,必然有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把经济从低谷带到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本次经济危机以后,全球绿科技革命成为了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在全球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前两次工业革命我们没有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工业革命我们只抓住了一个尾巴;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绿革命中,我们与世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第十一届高交会是由政府主导,国家十个部委主办,国家农业部协办的一次交易会。本次高交会把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论坛作为重点、亮点来举办,赢得了国家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铁道部、国家证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六个部门的支持,同时还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煤碳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华环境联合会、中国核能工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为支持
单位一块来办,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这些重要协会都在帮助高交会论坛组织专业的观众。
新能源汽车的探讨
这次活动突出的重点集中在以新能源(节能环保)汽车为核心主线,出席论坛的代表就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如何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与世界的发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是比较早的,2000年,在中科院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列入863火炬计划。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厂家在一些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某些领域,我们达到了与世界同步的水平。由于产业化的进程,汽车成了主要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就是尾气的严重污染;随着汽车的大规模普及,石油的对外依赖是越来越强。由于石油的紧缺,在高油价和尾气污染的双重影响下,必须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通过这次论坛的举办,目的就是要让政府感到新能源行业存在的压力和危机;同时,也让大家看到发达国家正在集合国力,进行整合国力集成创新,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使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深圳一家公司用甲醇做汽车燃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按照相关机构颁发的证书,如果
对汽车稍加改造,就可以用甲醇代替汽油;如果将这方面的技术攻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好处,因为我国煤炭的储存量占70%,其他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比较少。将煤炭转成油或气,能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由于煤炭资源多,这种转化模式能吻合我国能源结构。受国际油价影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能源供给问题,将煤炭转化成气或油的效果要比单单燃烧煤好得多,如果在这个领域转型能够成功,新能源发展就会成为现实,所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应该从这方面下大力气做工作。
代步汽车这次活动也是配合财政部、科技部确定的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市,从交通运输、汽车客车方面的普及来展开。国家在这方面给与一些补贴政策,地方政府也应出台配套的产业政策,中央、地方和企业合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看到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前景、现状;同时也再次展现了我们国家通过九年的艰苦历程。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与世界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有领先的地方,我们国家可以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带动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论坛就是通过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将其潜力挖掘出来,从全球的能源变革、能源可持续创新领域做了一些前瞻性解读,为我国节能、新能源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在这里面也可以到了一些亮点、创意。
太阳能与绿建筑一体化
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论坛还着重对节能建筑进行了探索。建筑节能占节能减排总量的30%,节能建筑是各国高度重视的领域。回顾当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主要是靠房地产与汽车工业的带动走出低谷,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状况。我们国家建筑总面积是全球的一半,所以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在全世界范围占很大比重。实际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对屋顶太阳能做了一些规范的设计,制定了一些标准,对屋顶太阳能按照发电的度数给予相应的补贴。太阳能与绿建筑一体化,已经被我们认识到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还有一些公司(如安诺公司)他们也在讲述国外的经验,如欧洲成熟社区的业主,他们不愿意在楼顶上安装太阳能,怕破坏建筑结构,但是节能公司和小区的业主建立一种合同:“承诺有不破坏建筑结构的保证措施,同时又要达到节能的目标。”国外政府也会支持这样的产业发展,因为当使用传统的火力发电时是一种价格,而用新能源发电,又是另外一种价格。政府会在差价上对居民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额度,让每个用户感到使用新能源发电要比使用传统的发电价格相对便宜,目的就是要吸引居民用新能源发电。政府这个补贴一部分要补到差价上,一部分作为新能源公司的利润。欧洲社区太阳能屋顶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也是值得我国行业和政府借鉴的。
核能与风能等新型能源
在新能源领域,核能比较重要。我国的核能装机总量在能源结构中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核能可做风能的间隙性补偿,因为风能发电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首先是风源的问题,有可能在用电高峰的时候不刮风,也有可能不常用电的时候,经常刮风,间隙性的补偿最好选择应用核能。为了有效地使风能发电,必须使风能发电入网。其次,国家现行政策是“商品煤”、“计划电”,现在市场电价格是统一的,国家的电要走商品化。新能源的成本比传统的发电成本高,所以新能源发电就受到了制约,这就要求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补偿政策。国家怎么让新能源入网、如何为其服务是我国要解决的问题。
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
在节能减排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发达国家以牺牲气候变化带来今日繁荣,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中国家也应以前车之鉴,在获得发达国家资助和技术转让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为减缓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大搞贸易壁垒,这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没有国界的。如果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不能达标,发达国家一样受累,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所以再争论谁
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一话题,已经失去了意义。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当中,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坚持和谐全面发展,调整自身落后的产业结构。
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过去一种观点是节能减排与gdp的增长是对立的,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随着科技进步,大家的共识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增长必须转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怎么调整?过去大家对这个路线图还不明晰,以前是靠汽车行业和房地产拉动的,这些产业都是输血型的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来说,必须是供血型的产业结构大于输血型产业结构才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加快供血型产业结构的发展力度,使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得到有效供给。
由于传统的能源是有限的,必须在传统的能源没有枯竭之前发现代替的新能源,这才是可持续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现有的资源尚可供我们几十年使用,但碳排放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那地球就不适合人类生存了。经济发展是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的是质量。如果发展的结果带来的是灭顶之灾,那就不是科学发展了,所以要走节能减排、低碳
发展、新能源代替这样的一条路。这次论坛主打的是科技创新、绿发展的主题,在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方面,要把关键的点结合起来,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集成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世界经济的发展是靠科技创新带动的,科技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每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定位于绿科技,也就是低碳发展,包括能源的科技、节能减排的科技等等。以前,我们的自主创新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如果我们不能搞集成创新,不能在核心技术方面去突破,那么,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就会受制于人。比如同样是研究汽车的发动机,由于我们不能掌握它的核心技术,即使我们买来了别人的产品,能够进行拆卸再制造,或者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再改进,但是,我们不知道我的产品最终要向那条标准线靠近,只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的消耗和尾气的排放,但这不是最佳值。所以,我们的产品很难大规模占领市场,只能接受受制于人的现实。
现在西方国家都在集合国力,力图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占领市场,这才是中国科技创新要走的一条路。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
己的不足和缺陷。目前,我们国家创新的面很广,不能形成一个拳头,所以,在我们国家,一定要采取集成创新,集中优势,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高科技展会,高交会和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论坛不仅为高科技的商业化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商业平台,而且也为如何利用这些高新技术支持全球发展提供交流体会。高交会的成功举办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本次论坛上提出的可行性的建议,为我国的绿建筑、新能源领域及低碳经济转换开了个好头,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