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的定位分析及发展展望
作者:***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3期
成都汽车网 本文结合国务院《成渝城市发展规划》,分析了成渝城市区域的主要矛盾、比较优势、以及产业现状,再次基础上提出了成渝地区建立协作竞争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定位一带一路西部主节点,构建新型绿城市的发展战略。
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速增长,在计算机、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诸多相关领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后,开始重新进入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增速下降。新的科技在接棒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需根据具体情况,着力提高现有资源环境下的生产利用效率。城市正是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资源整合途径。
截至2016年,我国已形成12个国家级城市。其中传统的7个城市,以长三角城市
、珠三角城市、京津冀城市为第一梯队,以中原城市、长江中游城市、哈长城市、成渝城市为第二梯队。
成渝城市的范畴及现状
成渝城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1.15亿人,地区生产总值4.57万亿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及国土资源部数据统计数据,分别占全国的1.92%、8.3%和6.6%(2014年为5_5%)。成渝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小城镇发展趋势明显,由于城市资源集约作用,成渝城市在全国所占经济比重逐年提高。
成渝城市培育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成渝城市两座核心城市的发展尚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电子商务、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两地形成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共同开发长江航道交通运输,共享航空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两地应当挖潜实现优势互补。
成渝城市小城镇的发展潜力挖掘不够。两城文化相融,山水秀丽,小城镇受益于提
高休闲消费、建设新农村政策,形成了多头竞争局面,但尚未形成重点中心城镇,规模稍大的城镇对周边小城镇的引领辐射作用不明显,未形成农家乐旅游消费相关产业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