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文章属性
长沙汽车网∙【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11.10
【字 号】长政发[2011]23号
【施行日期】2011.11.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长政发〔2011〕2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和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促进长沙经济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现就加快培育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提升长远竞争能力的重大举措。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经济安全、提升国家长远竞争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四化两型”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定。我市应在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增强主动权。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产业
发展竞争格局,必须加快提升我市产业的层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挥我市科技人才优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途径。我市科技人才实力相对雄厚,在国家确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诸多领域中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并已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把科技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创新环境的优化、创新体系的健全和创新产业的发展,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我们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体制机制,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路子。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发展符合“两型”要求、具有长沙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长沙建成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坚实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以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战略重点,以攻克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路径,加强载体建设、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着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努力推动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生物、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发展、集聚发展、跨越发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支撑我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率先中部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战略高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2、发挥优势特,壮大产业规模。立足我市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集中力量、重点支
持,实现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的优先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3、加强超前谋划,引领产业跨越。瞄准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发和新兴项目培育,为产业持续跨越发展提供技术储备、项目储备和人才储备。
  4、强化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全方位加大规划引导、政府采购、直接投入、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体。
  (三)发展目标
  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特突出、空间布局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2-3个产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打造成为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基地,成为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到2015年,预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5000亿元左右,培育形成3个销售收入千亿级产业,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2个千亿级园区,10个左右百亿级企业集团。到2020年,战
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一)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产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精密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培育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基地和电力装备,高铁轨道施工装备产业集。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
  1、大力发展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突破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中高端混凝土机械、路面施工机械、土方工程机械等装备,大力推进高端液压元器件、大马力发动机、变速箱和重型车桥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工程机械整体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
  2、积极培育精密数控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数控高速精密磨削装备、高档数控磨齿机、高精度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超精密高档数控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高档数控系统及相关刀具,提升数控机床数字化和柔性化水平。
  3、加快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飞机起落架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航空关键材料,轻型通用飞机及关键零部件,近空飞行器与卫星应用设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做大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大型立式斜流泵、立式凝结泵、立式涡壳泵、单级双吸离心泵、轴流泵、潜水电泵和核泵等泵业,550kV及以下高压开关、断路器、电缆终端、高压电器及高低压成套设备,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的增长极。
  5、加速发展高铁、轨道施工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高铁施工专用土方机械设备、桩工机械设备(如静力压桩机、长螺旋钻机、三轴搅拌钻机、水平定向钻)、液压箱梁模板设备、无砟轨道成套施工设备、隧道衬砌设备、移梁及起重设备、移动模架造桥设备、地铁施工设备等,形成长沙高铁轨道施工装备产业集。
  (二)壮大提升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面向先进装备的复合、纳米、智能等材料,提升新材料的发展水平,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1、延长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条。围绕电动汽车和大功率储能装备对电池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能量包及关键材料、动力型超级铅酸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全钒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器件及关键材料,有效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新能源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2、推动先进复合材料产业规模化。围绕交通运输、能源和电力、航空航天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复合材料关键原辅材料、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推动先进复合材料的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3、优化提升金属新材料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铝、钛等高性能有金属结构材料,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和型材、超细(粗)晶硬质合金、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高端产品,为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4、积极发展下一代新材料。把握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主要发展电子元器件支撑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拓展新材料产业增长空间。
  (三)着力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电网为重点,加快研发利用生物质能,有序推广分布式能源站,打造国内先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