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
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B. 升国旗时国歌演奏的时间约为50s
C.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dm
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cm/s
2.在物理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列描述快慢的成语中,与速度的定义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离弦之箭
B. 风驰电掣
C. 一日千里
D. 姗姗来迟
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
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刻物体的位置。如图是
甲,乙两个网球沿水平面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从a到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相同
B. 从a到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
C. 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从同一起点向北行走,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8s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B. 0~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第4s时,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南面20m处
D. 0~8s内,以甲为参考物,乙始终向南运动
5.汽车以72km/ℎ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5min跑完1800m,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汽车、运动员、羚羊
6.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之比为3:4,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2:1
B. 1:2
C. 9:8
D. 8:9
7.如图,小明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
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 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D. 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发声音叉的振动的
8.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
互方式点播歌曲、了解天气等,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
置空调温度等。关于智能音箱,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 音箱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340m/s
C. 当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扬声器纸盆振动幅度增大
D. 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
9.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 甲响度小
B. 甲音调低
C. 乙振幅大
D. 乙声速小
10.李白《夜宿山寺》诗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中“高声语”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高
B. 响度大
C. 音纯
D. 频率大
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声音以人眼能直接看见的声波的形式传播
B. 图中,波形图显示的是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波形
C. 图中,利用钢尺可以探究音与哪些因素有关
湖南汽车网
D. 图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
12.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
仪。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
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母用时0.3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
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6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B. 汽车是向靠近测速仪方向行驶的
C. 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了68m
D. 该汽车在此次监测过程中没有超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13.(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照正确的方法读数,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 cm。
(2)如图2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 s。
14.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为判断
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
的宽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l1=3.600m、l2=3.480m、l3=3.540
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 ,新式列车车厢______ (能/
不能)通过该隧道。
15.“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岸边游人认为船是运动的,而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16.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17.学校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后
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
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
18.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
的______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9.如图甲所示为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v−t)的图像,请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相应路程与时间(s−t)的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0.如图所示,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则: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v=______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 (选填“大”或“小”)一些;
(3)某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距离为120cm,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在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4)若在测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小明在小车向下滑行一段距离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前半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 (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21.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响度______;(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