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又称文化诗学Cultural Poetics),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注重考辨文本的文化与历史因素的文论流派。代表人物:斯蒂芬·葛林伯雷、路易斯·孟酬士、乔纳森·多利莫尔等
新历史主义的正式起源,是以一些发表和出版于1979至1980年间的论文和专著的出现为标志的,其中包括斯蒂芬·葛林伯雷的《即兴作品和权力》、《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造型》以及路易斯·孟酬士和乔纳森·多利莫尔等人所写的一系列著作。
斯蒂芬·葛林伯雷在发表于1982年《文类》杂志的文艺复兴论文集的导言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历史主义”这一称谓。但又由于其对文化、历史、文学和一系列别的有助于决定文本的意义的因素的更为广泛的关注,葛林伯雷和他的追随者后来相信“文化诗学”这一术语比“新历史主义”更贴切地描述了他们文本分析的方法
新福克斯漏油葛林伯雷主编的杂志《表述》大量发表了他本人和其他一些学者研究英国文艺复兴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方法的共同倾向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或“文化诗学”的
美国学者布鲁克·托马斯曾将新历史主义分为“具体”和“一般”两个层面:“具体而言,它指与《
表述》杂志的有关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斯蒂芬·葛林伯雷的研究工作。一般而言,它指就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这个概括是比较符合新历史主义批评的实际的)
(一般而言。新批评派认为一个文学文本是一种客观的艺术品,它的存在是独立的,甚至可以不依赖于文本的作者、读者与文本产生的时代(世界)。认为一个文本的意义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细读”当中,这种“细读”甚至能够产生出一种不带任何偏见的、客观的有关文本意义的解读←→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本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对文本的阅读与阐释必须联系与文本产生的文化与历史等相关因素
(通过阅读福柯的社会和文化研究,文化诗学的批评家学到了福柯对文学、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无休止的质疑,就像福柯一样,他们拒绝接受传统的、陈词滥调式的答案。从马克思主义那儿,他们学会了:历史是被生活于其中的人形成的,而且,所有的生活都有相关性。他们也相信:我们用我们的手做什么、我们如何挣钱确实影响到我们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
葛林伯雷强调文化诗学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教义”。
学者阿兰姆·维塞总结出了新历史主义的5个理论假设:
(1) 每一表述行为都建立在物质性实践的网络当中
(2) 每一用来谴责的揭露、批评和反对行为都有沦为自身揭示的实践的牺牲品的危险
1.2两个理论假设其实是相互关联的,都旨在说明任何表述行为(包括文学)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作出的,而且这种表述行为看似是在反对某种社会关系实践,但往往又有沦为这种社会实践的牺牲品的可能。
(3) 文学和非文学的“文本”不可分离地流通
指明了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在文学和非文学“文本”之间进行跨学科实践的批评趋势
(4) 没有任何话语,不管是想象的还是档案文献的话语,会获得永恒不变的真理或是表达不可更易的人性
指明话语作为一种描述行为的主观性,就像新历史主义学者对历史所阐释的那样,描述行为从来不会是客观的
(5)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种适于描述文化的批评方法和语言参与着它们自身描述的经济行为
再加上新的历史观就更好了。
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是新历史主义之所以成为新历史主义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历史是一种话语
如何看待历史
↙↘
新历史主义文论 旧历史主义文论
新历史主义最主要的兴趣是认为:“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文学分析中的历史方法是
错误的”。→矛头直指当时还风行于美国理论界的新批评派 (其方法论中,首要的是文本与艺术对象自身,历史被视作文学已知的背景,只是第二性的。即在其理论假设中,文本作为审美对象映照着它那个时代的历史,历史语境只是用来阐释首要关心的对象—文本。因此,历史在新批评那里是客观、透明、已知的,历史就像被写出来的一样,是一种精密的有关于事件真的如何发生的观点。(这种未经反思的历史观,被新历史主义的提倡者称为旧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的新的历史观,将历史视为描述过去发生的事的一种“话语”。作为一种话语,所有的历史是主观的,是被人写出来的,写的人的个人偏见会影响对过去的阐释。因此,历史不能为我们提供某种真理,也从来不会向我们提供有关过去事件的完整的精确的图景。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是思考与描述世界的一种“话语”。
(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福柯的影响(认为历史不是线性的,也不是目的论的,历史是多种多样的话语,或多种多样的人们关于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思考和说话的方式---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而这些话语在既定的历史时期里的相互作用,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赖于统一的规则或模式,他把这称为知识范式。每个时代和每个人发展自身的知识范式,事实
上,这种知识范式控制着那个时代或人如何观察现实。→历史学家在描述给定时代的历史范式之前必须能够面对和描述其自身的偏见
↓
新历史主义学会了把历史作为话语(一种语言陈述形式),并看到了历史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开始关注形成历史的各种文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新历史主义学者之一---海登·怀特认为历史是一种诗意的虚构的叙事话语,对它的阐释需要修辞性的阐释。他认为历史事件本身并没有内在的美学效果,是历史学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赋予了它。所以他说:“历史是象征结构、扩展了的隐喻”。
新历史观不仅影响到人们对作为一种话语的形式存在的历史本身进行全新的审察,也深刻影响到文学研究中的历史观念的革新,即产生了
新历史主义文本观(是新历史主义从事文学批评时所持有的基本的文学观念)
:文本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形成文化
新历史主义关注历史,并关注形成历史的各种文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将历史文本化和话语化之后,他们又将文本历史化。文本于是成了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成了存在于作者、社会、习俗、制度和社会实践的文化网络中的社会性文本。
伊丽莎白·福克斯—杰诺韦塞给了历史主义文本观一个很好的阐释:“文本不是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存在于给定的语言、给定的实践、给定的想象中。语言、实践和想象又都产生于被视为一种结构和一种主从关系体系的历史中。所有以集体名义写作---虽然可能十分狭隘并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本制作者们,都是带着这样一种意识写作的,即他们是那些组成社会和文化的大众的代言人。对不同文本之间联系的关注把他们引向历史。……作为社会和性别关系的表现形式的文本本身就构成了种种关系体系:不是与历史无干的关系,而是由时间、地点和统治所构成的历史联系。如果对这些关系缺乏清醒的意识,那么对文本的阅读就会沦为私下的琐事。”
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文学文本是各种社会力量交汇的场所,一方面,它是在社会文化的语境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对这种社会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
格林伯雷曾使用的一种分析实践可以说明,即试图探讨“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和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如果将社会存在理解为更大的范围的文化,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格林伯雷本人认为“文化诗学”比“新历史主义”一词更贴切地描述了文本分析方法。也就是新历史主义在文本分析上的倾向是“文化诗学”的,其内涵即是面对文本时,并不相信从孤立的文本内部能够阐释文本的意义,而是相信,要阐释一个文本的意义,必须做到这样两个工作:(1)探讨“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即探讨文学文本产生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
(2)探讨“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即探讨存在于文学文本中、通过特定 的文学语言表述出来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
↓
学者布莱斯勒在谈及文化诗学的方法论时说“为了理解文本的意义,文化诗学的批评家考察三个相关的领域:作者的生活,能在文本内容发现的社会法则与规定,和被证明存在于文本中的作品的历史语境的反映。”
伊丽莎白·福克斯—杰诺韦塞评价新历史主义的这种批评方式称之为“文化解读”(→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即:分析文本赖以产生的文化和体现在文本中的文化。
在文化概念的理解、文化分析的概念与文化分析的方法上,新历史主义批评家深受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的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