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见证:融媒语境下的党报摄影专题策划——以聊城日报摄影专版为例
□ 朱玉东
摘 要: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专题以其多角度、立体化的深度视觉表达优势,依然在党报重大新闻策划和典型人物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聊城日报摄影专版为例,试析融媒语境下如何做好党报摄影专题的选题策划、采访拍摄。
关键词:党报;新闻摄影专题;融媒策划;重大新闻事件;典型人物报道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而摄影独特的视觉表达能从纷乱的信息中定格最动人的瞬间,在平实的场景中摄取撼人心魄的一刻。可以说,在自媒体林立的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影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摄影专题是视觉新闻里的“重型武器”,它不同于单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某个瞬间,可以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述一个新闻主题,整体展示新闻事件发展的脉络。特别是在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新闻摄影专题别具一格的全景展示、直抵人心的深度表达,是与受众思维连通的重要切口。近几年来,聊城日报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固定刊发新闻摄影专版,在传统媒体新闻摄影日渐式微的当下,成为地市党报中的一个亮点。
大主题策划 小切口选题
宏大叙事是摄影专题的优势,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摄影专题几乎是纸媒必选的重要新闻报道形式。重大主题,策划先行,周密的策划不会让故事偏离中心,能够更完美地突显主题。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2021年全国所有媒体最为重要的新闻宣传点。聊城日报在召开策划会时认真梳理分析,确定建党100周年的报道落脚点就是一个字——“变”,以影像的百年之变展现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选题策划阶段,聊城日报确定了“变”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城市之变,以城市地标和与民生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选取了聊城市民记忆深刻、充满怀旧情结、能产生共鸣的几个关键点,比如聊城汽车站、聊城体育场、城区主要街道、聊城最早的百货大楼和新兴的商贸业聚集区。第二个层次是工业之变,从数十年前生产的粗劣机械配件,到厚度几微米的铜箔;从简陋的工业小作坊,到整齐划一的数控机床、“黑灯工厂”等。第三个层次是乡村之变,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展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从人力耕种到智能农业机械、无人机病虫害防控;从集市上的提篮叫卖,到大棚里的直播带货等。所有的新旧对比都以彩图片和黑白图片进行明确区分对照,比如一边是数十年前人们推着自行车前行的泥泞道路的黑白照片,一边是新建的造型别致的汉白玉栏杆石板桥,具象直观、反差巨大,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百年巨变的宏大主题。
精选好题材 传播正能量
用图片讲故事是摄影专题的优势所在。围绕同一主题拍摄一组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图片,可以充分利用明暗、冷暖等摄影手段,细致入微地雕刻人物的情感状态,勾勒新闻事件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及主体和环境的存在关系。不同环境、不同空间的瞬间定格,可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走基层、听民声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聊城日报在进行摄影专题的选题时,专门梳理了一批民生新闻线索,从中挑选那些有真情实感、饱含正能量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重点策划,选派骨干记者蹲点采访拍摄,创作了一批社会反响良好的新闻摄影精品佳作。
56    全媒体探索 2023年8月号
聊城市冠县烟庄街道王庄村于子祥、张桂勤夫妇收养残疾婴儿30年的故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摄影专题。已年近七旬的于子祥、张桂勤夫妇1992年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残疾女婴,虽然当时他们已经有3个孩子,但还是决定收养她并取名娇娇,这一照顾就是30年。这则故事丰富感人,非常适合做摄影专题。记者跟踪采访多日,真实记录了于子祥夫妻照顾娇娇的一幕幕感人场景。最后,从四五百张图片中选出了6幅,并采写了一篇1700多字的通讯,组成摄影专题《于子祥、张桂勤夫妇:守护弃婴三十年》,于2022年1月20日在聊城日报摄影版整版刊发。大众日报也以摄影专题的形式进行了刊发。该专题见报后,读者纷纷来电询问相关情况,当地政府也伸出援手,帮助解决了被报道对象的一些实际困难。
多轴线叙事 真性情感人
重大新闻题材是摄影专题的叙事优势。而重大题材往往内容繁杂、层次丰富、多线交织,策划选题时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叠船架坞的杂乱,导致主题表达条理不清。因此,前期策划选题时要围绕中心、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地厘清主题主线以及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形成逻辑清晰的叙事架构。
不同类型的重大题材,叙事结构的设计和叙事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在大主题之下多个主题并存,这时就要进行分主题策划,平行叙事。如果不同主题存在隶属关系或者递进关系,就要在同一主题下多轴线叙事,逐级递进,层次分明,确保不同层级共同围绕中心主题有序展开,形成众星捧月式的主题呈现。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如何以摄影专题的形式去展现脱贫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用令人信服的鲜活人物和事件达到入脑入心的宣传效果?对此,聊城日报在策划时采取多线并行、逐次递进的表现方式,拍摄了多个摄影专题,包括贫困村的变迁、树立良好口碑的扶贫干部、积极向上的脱贫人物典型,立体化展现脱贫攻坚成果。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聊城市东昌府区岳庄村作为党建带动村级脱贫典型,确定为首选拍摄对象。该村在“双联共建”工作组帮扶下夯实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油葵产业和苗木种植,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记者拍摄了该村党员带头参加胡同改造的义务劳动场景,用无人机拍摄了油葵丰收
一片金黄的美丽村容
村貌,以及开展众文化活动的照片。点线面结合,描
摹了岳庄村由穷变富的历程。
脱贫攻坚战役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聊城日报
在策划摄影专题时,选择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和一对残
疾夫妻作为拍摄对象,为扶贫干部、脱贫众塑像。聊
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老程庄村第一书记李凤君是聊城市第
四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她以柔克刚解决了困扰村里
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拍摄过程中,记者重点突出了李
凤君与贫困户的互动场景:因病致贫、长期卧床的贫困
户因为李凤君多次帮扶激动流泪;李凤君在春节前自掏
腰包为独居老人更换门窗玻璃;李凤君现场调解村民矛
盾等。通过表现外表柔弱和内心刚强形成的反差,较好
地表现了摄影主题。摄影专题《残疾夫妻的脱贫路》的
主角王广军、王玉敬夫妇是自立自强的典型。丈夫王
广军是四级肢体伤残,妻子王玉敬是三级伤残、下肢
活动受限,两个人在参加了当地残联组织的免费培训班
后在村里办起了推拿店,摆脱了贫困生活。在具体拍摄时,记者三次进村,深入采访,选取了多个温馨感人的
场景进行拍摄,最终从近千张照片中精选出10张,于2020年7月11日刊发摄影专题《残疾夫妻的脱贫路》。
专题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大众日报选择其中8幅照
片以专题形式刊发,新华社选出9张照片播发新闻通稿。2023年3月,该摄影专题在中国残联举办的第
16届“残
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摄影类一等奖。
结语
近年来,聊城日报周密策划、精心创作,坚持让新
闻摄影专题作为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主力军,巩固了
新闻报道的品牌优势。
融媒传播时代,传媒格局、媒体生态加速演变,“内
容为王”依旧是主流媒体的立足之本。新闻摄影专题强
聊城汽车网
大的视觉语言表现力具有独特的信息传播价值。摄影专
题的组图形式、多角度拍摄、立体化呈现,更能满足受
众深度了解新闻事件的影像化需求。因此,各级党报要
凭借专业的摄影队伍,不断强化摄影专题策划,善作善成,用好新闻摄影专题这个硬核“武器”,加强内容建
设和品牌塑造,在风云变幻的信息大潮中抢占舆论话语权。
(作者为聊城日报摄影部主任)
2023年8月号 全媒体探索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