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一、珠海基本概况
珠海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87.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45.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69万人。下辖香洲、金湾、斗门3个行政区,设有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附设珠澳跨境工业区)、高栏港经济区、横琴开发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等五个经济功能区。
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家一类口岸8个,其中,拱北口岸是我国第一大陆路口岸,九洲口岸是内地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区位优越,东邻香港,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有大小岛屿146个,有百岛之市之称。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人居环境较好,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和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7年又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名城称号。
二、珠海的比较优势和优良条件
珠海肩负着支持港澳繁荣稳定的重任,同时拥有经济特区的先发优势,具有较好的政治基础和政策基础。除此之外,珠海在珠三角西部城市中还具备以下方面的比较优势和优良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珠海的区位优势首先体现在与澳门山水相连,两者在空间上几乎就是一个城市。珠海与大珠三角其它的中心城市同样距离很近。珠海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仅36海里,最近的牛头岛相距仅3海里;珠海距广州市约140公里,大约两个小时车程。此外,珠海位于南方大江西江主干道的河口位置,也是西江流域通往海洋的门户。磨刀门是西江干流的出海口,水量充沛,年径流量占珠江的珠海汽车网28.3%,为八大口门之首。在更大的尺度上,珠海也是中国重要的门户城市之一。珠海设有拱北等国家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7个。据研究,在开放条件形成的全国城市经济区中,珠海、广州、深圳为中心城市的华南区腹地涵盖了广东、湖南、广西、海南以及江西南部地区。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入,珠江口西岸的发展步伐加快,港珠澳大桥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加紧推进,珠海区位优势将不断增强,珠海在区域合作中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
二是基础设施完备。珠海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珠海港是珠三角唯一具有建设30万吨码头的国际深水港,而且已被定位为国家沿海地区主枢纽港;珠海机场设施完善,按照国际机场标准建设,有4000米长的跑道,而且净空条件在珠三角地区独具优势。此外,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轻轨等一系列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正在或即将兴建。未来十年,珠海将形成以“一桥双港”(一桥为港珠澳大桥、双港为海港、空港)为龙头、“八纵六横”为骨架、“两铁一网”(两铁为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轻轨,一网为西江水运骨干航道网)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即将兴建的港珠澳大桥。大桥将珠海到香港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50公里,使珠海成为连接香港、澳门和珠三角西翼的重要交通节点,加之其它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广珠铁路,将从根本上改变珠海在全国交通网络中处于末梢位置的不利局面。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不仅于此,它通过珠海与国内的交通主动脉相连,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当天可以直落香港、澳门。大珠三角流域的发展腹地也因此而拓展。比如,通过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珠海到广西将缩短到4个小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里,估算出港珠澳大桥可令香港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并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也估算出从珠海到葵涌码头的运输时间将缩短约三分之二,而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报告也估算出珠海因为港珠澳大桥而新增的直接投资(FDI)在60亿美元左右,新增的GDP190亿美元上下。
三是后备资源丰富。首先是淡水资源,珠江八大入海口有五个在珠海境内,带来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更重要的是,珠海丰富的土地资源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土地稀缺形成巨大反差,能够为发展大工业和大城市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珠三角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渐突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珠三角土地面积只有4.17万平方公里,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当有限,可谓寸土寸金,大部分城市正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基本没有土地可供大规模开发。以目前的建设速度,深圳剩余可开发用地大概只能支撑十年。与此对照,珠海的工业用地储备在珠三角核心区6个城市中最为宽裕。据统计,珠海还有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这也是珠三角核心区东翼城市目前最为缺乏的生产要素。以珠海这个特区城市为基地,开发珠江西岸,前景光明。
四是城市品牌良好。珠海经济特区25年来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战略,如今25年精心维护的环境优势正加快转化城市品牌,进而成为经济优势。以其美丽的海滩、整洁的城市环境、优秀的生态环境,珠海曾获评联合国“人居奖”、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等多项殊荣的南方海滨城市,以其独有的魅力获得海内外的良好口碑,形成了“海上云天,天下珠海”的城市品牌。在新近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珠海的城市品牌位列十六,在珠三角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同时,该报告也把珠海的经验概括为“筑巢然后引凤,宜居带动乐业”。可以预料,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尤其是高端人才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环境优势将在未来为珠海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三、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理念,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改革开放特点,符合珠海发展特的道路,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2007年的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是建市前的1979年的206.8倍,工业总产值是1979年的1639.8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1979年的74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1979年的945.9倍,人均GDP 1979年的51.4倍。
近年来,珠海围绕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和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以港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四大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珠海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86.8亿元,同比增长16.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6.1万元,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工业总产值2504.4亿元,增长1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2亿元,增长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5亿元,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398.7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外贸出口184.7亿美元,增长24.5%;来源于珠海的财政总收入248.9亿元,增长27.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8亿元,增长25.8%。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90元,增长9.2%;农渔民人均年收入7622元,增长8.8%
(二)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们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有重点地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航空修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择商选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继续支持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走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道路。2007年,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等六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1.9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6%。其中,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电力能源和生物医药业产值增幅均超过20%。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从上年的26家增加到35家。工业适度重型化,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为39.560.5,重工业产值比重突破60%,创建市以来的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8%,同比提高46.3个百分点。
(三)城市环境呈现新面貌。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大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积极推进“生态珠海”建设,不断巩固珠海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魅力。狠抓环保工作,荣获省环保责任考核“六连冠”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三连冠”,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全国前茅,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在建成珠海机场、珠海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港珠澳大桥项目融资方案基本确定,广珠铁路即将全线动工,广珠城际快速轨道全线推进,高栏港区8万吨级石化码头试产营运,加紧建设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4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立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成效显著。珠海电厂34号机组投产,56号机组等一批电力设施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61个,其中世界500强在我市新设和增资项目30个,同比增加14个。建市以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4.98亿美元,共有30个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了68个项目。2007年引进内资注册资本金总额21.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投资总额超1000万元的项目74个,同比增加42个。拱北口岸客车“一站式”验放系统和港澳旅客自助查验系统投入运行,横琴口岸新联检楼投入使用,开通九洲港至香港国际机场海上新航线。珠港机场合作成效明显,2007年机场年客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增长30.3%。珠澳跨境工业区建设稳步推进,配套基础设施与项目招商进展顺利。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高水平承办国际跳水大奖赛、国际汽联锦标赛等重大赛事。
(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们进一步推动以产权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初步实现了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关键领域集中。成立了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加强城市资产营运和管理。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蓉胜和万力达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晶艺公司在美国证交所上市,金山软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我市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达6家,数量排在全省第三、全国第七。格力集团、珠光集团和市商业银行重组工作顺利推进。引进中石油集团投资城市管道燃气项目,推动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改革。平沙、红旗和白藤农场改革加紧推进,有效化解了农场金融债务。2007年,市属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6.2亿元、利润总额25.8亿元、净利润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66.9%16.7%
(六)科技创新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拥有经省认定的格力电器、金山软件等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225家和194家,国家和省级“名牌名标”达到77个。三灶镇、井岸镇成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3.9%。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依托北师大珠海分校、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国家高新区,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被列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基地”示范市,高新区被列为国务院侨办“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目前,全市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以及79家省级和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集成电路设计等9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成为珠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七)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在狠抓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改善民生。去年我们出台了中小学十二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免书杂费,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读公办高中的特困家庭学生还可免交课本费、住宿费和学习试验费,从制度上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学习机会。提供免费婚前和孕期保健服务,并将外来女工纳入免费孕检范围。试行以“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免费”为目标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并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其中“小病免费”在农村整体推进。完善政府廉租房制度,统筹一批公产房作为廉租房,多渠道解决了主城区一批低保户的住房问题。60岁以上长者乘坐公共汽车享受免费或优惠政策。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珠海一直是珠三角乃至全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2007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明显有进步,已有5个镇工业产值超百亿元。双拥工作得到加强,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2007年,珠海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十大和谐名城”称号。
(八)行政服务效能逐步提高。我们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注重改进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和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运作机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公用审批平台、网上审批系统、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电子督办系统和外经贸业务电子公章系统,2007年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结率达97%以上。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四、今后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珠海科学发展的新起点。省委要求珠海“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这既是对珠海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珠海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珠海建设成为既有魅力又有实力的科学发展示范城市。
今后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实施“以港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三产旺市”战略,促进特区品牌、区位、环境和人文等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突出抓好大交通建设、培育产业集、拓展新城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努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社会公平,既有“魅力”又有“实力”的珠海,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珠海的发展,交通要先行,产业是基础,城市是依托。我们将围绕海港、空港、口岸三大交通节点,坚持全市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明确时序、集中资源,切实加快珠海“一号工程”广珠铁路的建设以及广珠城际轨道、珠港大道、珠海大道等城市交通动脉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枢纽网络,使珠海血脉畅通、充满活力。同时,加快高栏港码头建设,推动桂山10万吨级油码头加快改造。大力完善港口、机场集疏运系统,尽快打通双港与国家交通干线、珠三角城市路网和内陆腹地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促进陆海联运、江海转运、双港联动。
二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珠海的发展要进一步突出产业特,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在产业选择上我们将按照用工少、占地少,有研发、有品牌,高技术、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产业布局上,东部地区要以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西部地区要以先进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大格局。由香洲区、高新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横琴经济开发区组成的东部地区,主要发展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以环保先行、服务主导为原则,加快实现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成为服务珠海、服务珠三角、服务粤港澳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由金湾区、斗门区和高栏港经济区组成的西部地区,要依托“双港”,主要发展石油化工、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大工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成为珠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是统筹东西部发展,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新格局。我们将以交通格局、产业格局为基础,加快形成有珠海特的城市格局。根据珠海地理环境和各区发展实际,我们将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分区、合理布局的原则,全面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分区,建设一个“魅力”加“实力”的珠海。以鹤洲围垦区为界,形成东西两个板块。在城市形象上,东部打造滨海花园城市,西部打造滨江田园城市。在城市功能上,东部地区包括横琴、南湾、中心城区、唐家湾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西部地区的南部以双港为引擎,打造重化和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区、中部包括金湾新城和斗门城区打造成为新城市带、北部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成为生态农业区。
四是以横琴开发为重点,推进珠港澳合作。我们将发挥毗邻港澳优势,构建珠港澳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推动珠港澳在基础设施、经贸、旅游、文化教育、环保、民生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合作。认真做好横琴岛开发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港珠澳大桥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加紧开展大桥对珠海经济社会影响和交通对接研究,更好地发挥大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珠澳城市规划、交通设施衔接研究与交流。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珠海最大的城市品牌,是珠海的特和魅力所在。我们将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率、污水废水处理回用率,倡导绿生活方式、绿消费方式与绿出行方式,建设节约型城市。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强空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全面启动万人以上镇污水厂和市环境污染监测系统工程建设。
六是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和谐珠海建设。我们将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认真解决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关系到人民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不断总结完善中小学十二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鼓励高校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小病免费”试点工作,完善免费婚检孕检实施办法,进一步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倡导全民健身,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加大力度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进一步解决困难众的住房难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纷护社会稳定,把珠海建设成为珠三角最安全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