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浦东开发开放是我此生的幸运”
作者:***
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20年第04期
        編者按:胡炜同志曾于2003年2月至2011年1月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此前,他在浦东工作10年,担任浦东新区首任区长,深度参与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近日,本刊约请与胡炜同志共事多年的施伟民同志撰写此文,回顾胡炜同志在浦东工作的点点滴滴,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
        1992年底,经中央批准,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浦东新区三区两县(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上海县的黄浦江以东部分和川沙县全境)合并,成立浦东新区,所辖面积350平方公里,同时上海市委明确了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
        1993年元旦前,邵煜栋同志和我受上海市浦东开发办公室领导委托,到黄浦区政府向时任代区长的胡炜同志汇报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事宜。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任命胡炜同志为浦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但黄浦区政府的工作尚没有交接。在此之前,胡炜同志就已经参与了浦东新区区划规划的调研筹备工作。
        那时候的胡炜同志俊朗文静,着装时尚,毕竟是中心城区的干部,明显有别于我们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但是和胡炜同志近距离接触后,我发现他的性格和外表反差比较大:在赵启正同志的带领下,他执行上级指示既雷厉风行又不乏创新精神;调研决策时作风细腻且
拍板果断;一线指挥时既善用重力也勇于担当;对待下属既关心爱护更严格要求。他在浦东新区工作了11个年头,我从北京部队转业回沪,有幸先后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9年。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我将印象深刻的一些往事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个方案中选择“东进”
        在任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前,他的工作岗位从来不曾离开过浦东,他对这片土地感情至深。
        胡炜同志一参加工作就到黄浦区,开始在城建局工作,1987年至1992年,就任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区长。1993年之前,浦东的核心城区大部分属黄浦区政府管辖,他对浦东的历史和浦东开发的背景,有着比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是上海半个世纪跌宕起伏,奋发崛起的众多亲历者和见证人之一,经历了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上海上缴的财政占全国六分之一的那个辉煌时代,也目睹了公交车每平方米挤进12人的交通重负、上海市民三代人同在一个亭子间的居住窘迫,特别是1987年黄浦江陆家嘴轮渡站因大雾封江导致人流踩踏,造成66死22伤的重大事故,他在事发现场组织抢救
的情景,以及1988上海甲肝大爆发,34万市民感染的公共卫生事件,都引起了他以及那一代各级领导的深深思考:上海往何处去?
        胡炜同志曾向我们介绍,当时上海在组织的一场战略发展研讨中,提出过三个选择性方案:一是北上,重点发展宝山地区,在宝钢的基础上,形成上海新的工业体系;二是南下,重点发展金山和闵行;三是东进,跨过黄浦江,开发大浦东。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全盘谋划,最终呈报中央的是东进方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宏伟事业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以及一代代浦东开发开放建设者的肩上。后面的故事也都由此而展开来了。
        “小政府”只有“八百壮士”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赵启正同志带领下,胡炜和黄奇帆同志共同草拟了浦东新区“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方案,并把这个精神贯彻到了他分管的领域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构设制成为开门第一件事。赵启正同志让他和黄奇帆同志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简、规范、高效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开发区的行政架构,研究提出机构设制的基本思路和建议方案。
        按照“四个率先的原则”,即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平竞争的规范,率先实现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率先培育经济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率先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的要求,他们俩用了半天时间,商定出了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建议党工委、管委会共设立10个部门,其中党工委工作部门3个,分别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组织部(劳动人事局)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行政管理上设7个职能局,分别是综合规划土地局、经济贸易局、农村管理局、城市建设局、社会发展局、财政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一共800个编制数,后来号称“八百壮士”。这个方案与上海其他行政区相比,机构数量仅为三分之一,人员编制仅为二分之一。
        “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对浦东的开发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浦东新区迅速掀起了大开发的高潮。
        胡炜同志在浦东工作期间,主要分管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管理以及联系四大开发公司,他始终秉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并将此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合力推出外高桥保税区条例
        1993年至2003年,胡炜同志担任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外高桥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保税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创举,是开放层次最高、开放领域最广、开放功能最强的区域,在国内没有任何参考依据,在管理和开发上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中央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胡炜同志主抓了三件事。
        第一是建立一个统一、精简、高效、透明的有权威的管理委员会,并把海关、进出口商检、外汇管理、边防、税务、工商、公安以及水电煤等部门作为管委会委员单位,纳入统一的协调体系,形成协同管理,这是“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创新。
        第二是制定一部地方法规。当时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上海市政府等相继颁布了一些管理办法,但在落实货币、贸易、进出口货物“三大自由”方面,需要出台一部地方法规来保障。胡炜同志作为总策划,带领政研室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全面阐述世界自由贸易区历史和现状的《世界自由贸易区研究》,并与市有关部门一起研究编写保税区条例草案。经过与中央有关部委、上海市有关委办的反复协调,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最终表决通过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这个条例颁布后,在世界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外商投资保税区有了当地法规的保障,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第三是建立十个国际商品和生产资料的要素市场。保税区的产业在经历了来料加工和高端制造业后,在他的主导下,陆续组建了精密机床、医药及医疗器械、进口汽车、进口食品饮料及化妆品等的十大专业市场,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目前,外高桥保税区迈上了综合税收600亿人民币、进出口总额9000亿人民币、投资企业销售收入1.9万亿人民币的新台阶。这不仅是全国保税区第一,也在全球自由贸易区排名第一。
        2000年,英国《金融时报》经综合评比,外高桥保税区被列为世界自由贸易区第一名;2011年,被第十一届世界自由贸易区大会评定为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区。
        我们就是来干事的
        他在开发建设管理中有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可贵韧劲和不懈斗志,被誉为“拼命三郎”。
        胡炜始终认为我们这些人就是来干事的,当四个开发区的重大项目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该扑下身子,直接参与其中。小陆家嘴是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但当时该地方是央企和棚户密集扎堆处,国企职工不愿意搬往荒野郊区上班,由此造成上访不断。胡炜同
志陪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站在东昌路电信大楼眺望眼前大片密不透风的棚户和沿江地带大量的企业时,北京来的领导对实施这项动迁工作深表担忧。胡炜同志带领动迁指挥部的同志日夜奋战在动迁基地上,终于,立新船厂挂出“用微笑向陆家嘴告别”的横幅标语,动迁组的同志背着盲人老太最后离开棚户拆迁基地。
上海东昌汽车
        美国通用汽车来金桥投资时,通用集团董事长面对半个多平方公里的麦田和农舍,问什么时候能够把此地变成施工基地,胡炜告诉他:“半年!”美国人认为不可能。胡炜说:“你们那儿不可能,我这里是可能的。”一年后当上海通用汽车厂第一辆汽车下线的时候,美国人不得不惊叹中国速度。
        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直接关心的重大功能性项目,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第三德国会展商和英国铁航联合起来跟我们谈判。对方要求苛刻,久攻不下。胡炜同志顶着谈崩的风险,面对德国经济部长牵头的德英两国企业家,在原则上不让步,谈判的过程非常激烈。就在中方提出中止谈判离开现场的最后时刻,外商终于让步妥协,签署协议的时间定格在2003年12月3日早上4点。
        90年代,中央领导就非常重视民族芯片产业的发展,表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项高
科技产业搞上去。华虹NEC是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这两个项目分别进驻了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是芯片产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先驱。为项目落户,胡炜同志就基地动迁、设备进口、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了项目按时完工。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集中人财物的优势,在短短的几年内,动迁了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棚户区大量的市民住进了新房;陆家嘴摩天大厦迅速崛起,浦东美丽的天际线在一天天增高;市政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浦东浦西一体化交通网络;大批企业纷纷入驻四个开发区,支撑起了上海新的产业高地;东方大港展露雄姿,万吨巨轮带来了滚滚物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浦东新区宏伟的蓝图在我们的手中一步步得以实现,展示了浦东速度,创造了浦东奇迹。
        长期持续的超负荷工作,使胡炜同志的身体明显透支,我几次看到东方医院的殷志发书记带医生护士来为他诊断医治,在办公室边工作边输液,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次他的心脏突然停跳七秒,安装心脏起博器不久,他又出现在市委务虚会发言席上,并带团队赴美国招商谈判。
        身在人大 心系浦东
        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胡炜同志仍与迪士尼总部保持联系,促进项目早日落户;帮助推动环球影城基地(现前滩地区)的动迁;主抓了张江落实科教兴市和法治環境建设工作;2011年,时任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和区长姜梁同志主持会议,浦东新区政府聘请胡炜同志为浦东改革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和浦东建设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高级顾问。他积极参与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和决定的制定工作。
        胡炜同志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锲而不舍精神,代表了浦东开发的时代特征,对浦东新区政府和开发公司广大同志的影响非常大,印象极为深刻。
        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也是新冠疫情略为平缓的日子里,我又去看望了这位老领导,往事历历在目,当我谈及这些时,他十分谦虚地说:能参与浦东开发,是我们此生的幸运,我只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浦东新区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当年小平同志七次来上海,总书记十下浦东,给浦东开发指明方向,上海人民在全国的支持下励精图治、埋头苦干才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真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