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年中考模拟检测(二)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学校、班级、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累计与运用(共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上海东昌汽车(2分)
秋天的东昌湖同样美丽!云的流盼,水的荡漾,xīn wú páng wù的垂钓者,络绎不绝的游
人,无不显示着水城的勃勃生机。整个环湖大道仿佛一幅流动的图画,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鲁迅《社戏》中的“社”是绍兴的一种居住区域,而陆游《游山西村》“萧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社”,是指古代立春后人们拜祭土地神求丰收的社日。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礼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C.白居易的《新乐府》,与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乐府”的含义不同,通过其中的《卖炭翁》可知,其旨是以讽喻手段揭露社会黑暗,尽自己劝谏的职责。
D.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九日”指阴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节日相同,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3.名著人物的称谓或绰号,简明扼要,生动传神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命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分析作答。(不少于80字)(4分)
(1)《西游记》中如来为什么封孙悟空为斗战胜佛?
(2)《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骆驼有相似之处吗?
4.按要求填空。(16分)
①还有斑蝥,______,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______,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④天地间,唯有热爱才是生命的最好姿态。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保持热爱的姿态,会使我们的生命更美好,《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喜爱春夏的“______,______”的美景;《饮酒》中作者陶渊明喜爱“______,______”的悠然。
⑤一尺素笺,一纸帛书,传情寄意。人在他乡,神驰故里之时,王湾想起“雁足传书”,便有了《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的托雁寄书;留居巴蜀,夜深不寐之时,李商隐听着
秋雨,便有了《夜雨寄北》里“______,______”来日重逢谈心的设想:独自把酒、万籁俱寂之时,辛弃疾挑灯看剑,便有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______,______”完成大业的雄心壮志。古人往来的书信沉淀下来,成了丰富璀璨的书信文化。
⑥古诗文中“文彩”相生,情趣十足,不同的彩蕴含不同的情感,给诗文带来独特意蕴。请写出此类连续两句:______ 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日光下澈 (2)悄怆幽邃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②,钟鼓
不修,子女不饬③,亲亲长长,尊贤任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张:乐器上弦。③饬:通“饰”,修饰。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2)期年而有扈氏服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0.用自己的话概括“期年而有扈氏服”的原因。(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手札文化的生命泽
张瑞田
①手稿、手札是传统文化生态的产物。追根溯源,汉代以来现存的清晰的书写墨迹和文本大多是手稿和手札。帖学一系的经典作品大多数是手札,如《平复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等。手札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文人之间的世俗生活,还有一些家长里短。不管是唐代文人,还是宋代、明代、清代的文人,我们捧读他们的手札,仿佛会穿越时空,看到他们当时伏案书写的状态。手札表达亲人之间“家书抵万金”的牵挂;倾诉伴侣之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情思:畅迷友朋之间“此夕我心,君知之乎”的眷念……手札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
②手札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是传统社会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今天,信札逐渐式微,随着科技进步,大家追求快捷、效率,但同时也损害着传统文化的生态。随着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作家、学者、记者等写作者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报刊、出版社几乎不接受手写稿件,因为这给编辑增加了工作量和麻烦,所以手稿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③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缅怀手稿、手札呢?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手札,我们似乎在探寻中华文化的珍贵矿藏;品读一句句精辟的话语,我们似乎听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念:抚摸一笔笔古老的墨迹,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手札背后生命的泽。
④原生态的手札,比如朋友之间的旧信,是文化的矿藏。我曾策划“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在北京、上海、杭州巡展,反响热烈,颇受欢迎。这是中国最后一批用传统格式和语言写成的手札,在形式和形制上极为考究。与龙榆生通信的有郭沫若、陈寅恪、陈三立、谢无量、马一浮、钱钟书、周作人、俞平伯、黄宾虹、叶圣陶等,都是声名显赫、学问渊博的人物。
⑤手札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追念,在手稿、手札中,我们能看到以往的中国文人、学人们那种生命的热情,包括思考的过程、才艺的展现。例如在鲁迅的手稿中,我们可以通过错词的变化、段落的调整,看出他的思考、推敲过程,能感受到一个作家在写作时的生动性、鲜活性、质朴性,这恰恰也是我们作为读者乐于见到的创作痕迹。手札看似不登写作的大雅之堂,但是其中率性的、真诚的东西,恰恰是那种正式写作所没有的。
⑥我们看名人手札的价值,是把它作为一件文物,甚至是一件艺术品来看。因为手札有生命的泽,是文章发表之前原生态的展现,带给我们特别的艺术享受和文化陶冶。对传统手札的解读,能看到人性的光芒、人格的高贵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当然,我们只能是从一种美学的角度、收藏的角度去眺望、欣赏和热爱,当前我们想重振和复兴手札与手稿,已是不可能了。但作为传统文化一方面,手札、手稿仍有待于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选自《中国文化报》2023年2月4日,有删改)
1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平复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等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文人之间的世俗生活。
B.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为追求快捷、效率,使传统文化的生态遭受损害,手札逐渐式微。
C.手札中能感受到作家在写作时的生动性、鲜活性、质朴性,这是很多正式写作所没有的。
D.在传统的手札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芒、人格的高贵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1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13.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几乎”的语言特点。(3分)
1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5.第⑥段不能调到第④段之前,为什么?(3分)
(二)舌尖上的母爱
维丰
①放假,回老家,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山那水让我徜徉其中。再次推开家门,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了,陈设如旧,灯光如旧,老屋前的石榴树挂满了果。父亲的书架还是倚在我小卧室的东墙,一半是父亲的书,一半是陪伴我读书的课本。靠在窗边的书桌上,偶然看到一本厉彦林散文集,随手翻了翻,也没有按顺序读,读到《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时,被作者那朴实无华的真情深深感动,一个小长假,我竟然把厉彦林的两本书都读完了。从书中世界回到现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乡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闪过……
②小时候第一次坐大巴车出县城,车窗外的山是那么高那么重,山顶的石头牢牢地立在那里,仿佛任何力量都推移不动。我的家乡多山,回家的汽车总是翻山越岭、上坡下坡,下了高速还要在盘山乡道上一圈又一圈地绕。
③现在从省城驾车回家只需三个小时,疾驰在熟悉的山路上,蓦然望去,青山依旧,只是感觉路好像窄了,山也低矮了许多。这次回家,一是看望父母和生病的姥姥,前一阵子姥姥住院,等出院后母亲才告诉我。二是母亲希望我给刚满周岁的儿子带回一些她自己种的菜,还有去山里买的核桃和鸡蛋。我开着车还没到家门,就远远看见在路口等我的父亲,我下车接他上来,说:“爸,这么冷的天,你还在这里等我。”父亲笑了笑:“走,回家,你妈做着饭呢。”
④餐桌上已经摆了几个炒好的菜,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从地里割了韭菜、摘了南瓜,调馅儿、和面,正在厨房烙我爱吃的塌包子。等我到餐桌旁,母亲把热乎乎的包子端上来,转头又扎进厨房。每次我想进厨房帮忙,母亲总嫌碍手碍脚,让我先吃饭。
⑤饭菜都做好了,母亲也不上桌,站在餐桌旁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问我菜的口味,像是觉得莱做得还不够好。母亲说自己不饿,却总是嫌我吃得少,把我的碗盛得像座
小山,一会儿让我吃这个菜,一会儿又说多吃点那个菜。我知道,母亲不是不爱坐下来吃饭,而是习惯了等我们都吃完后,再看剩多少,她再吃一点。这多么像厉彦林散文中的母亲,总是反复劝儿女:“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
⑥回济南的那天,母亲早早起来去地里择菜,各种食物和水果把后备厢装得满满当当,父亲杀了好几只土鸡,买了两箱鸡蛋,还有一些东西在济南也能买到。母亲埋怨车子后备厢太小,总是说这些东西在济南买多太贵呀,带着就不用花钱买了,能省一点是一点。母亲边装边叮咛我,回到城里要记得把菜和鸡蛋拿出来放在阴凉处,土豆要盖上黑袋子,以免生芽。
⑦末了,母亲回屋里抱出来一摞热乎的煎饼,对我说,你吃不惯外面卖的煎饼,我今早给你做好了,回去慢慢吃。我看着弯腰放煎饼的母亲,一排排密密的银线已经悄悄爬上她的头顶,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样深,猝不及防的一瞬间,我的母亲矮了也瘦了。清冷的早晨,母亲的眼睛有些闪烁,却催我早些出发,让我路上开车慢点,到了打个电话。我在车里摆手,有些哽咽地回答:“妈,再放假,我还回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