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印th ihterview|深度访谈
M A R K E T O B S E R V E R15
深度访谈 I  D e p th  ihterview
n
车产业已经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产业,其中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 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
照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要具
有领先世界的能力,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具有适
度超前发展的产业能力。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为 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汽车产 销量连续11年稳居全球首位,这带动了我国汽车 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汽车
市场发展的零部件公司,安波福(Aptiv )不仅见 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市场从落后单一到繁荣昌盛、 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而且在此 过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助力中国汽车工业驶上 快车道。
在业内,可能大家更熟悉安波福之前的名 字——
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De l p h i ),其前身是
通用汽车公司零部件集团。以通用旗下别克汽车
和中国的渊源来推算,安波福作为汽车零部件供 应商与中国的交往已经超过一个多世纪。2017年 12月,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德尔 福汽车系统公司,在成功完成一系列产品结构调 整后,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于爱尔兰注册的跨国科 技公司,成为全力聚焦于加速推进主动安全、自 动驾驶、提升驾乘体验和互联服务等领域的商业 化进程,并提供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软件、算法、 汽车架构等汽车“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汽车 行业科技公司,并以新的公司名字——安波福公
司重新亮相。
为了进一步了解安波福长盛不衰的奥秘及其 在中国的发展成就,本刊记者釆访了安波福亚太
16 M A R K E T  O B S E R V E
R
D印th ihterview|深度访谈
I
区总裁杨晓明博士,
杨晓明博士于1995年在美国加入通用汽车
公司,曾担任多个职务,德尔福于1999年从通
用汽车分离出来,杨晓明博士随后加入德尔福。
2003年,杨晓明博士接受委任回到中国参加筹备
德尔福连接器系统在亚洲的运营工作。2008年,
杨晓明博士被任命为德尔福连接系统亚太区总经
理。在他的带领下.该连接器系统亚太区的销售
额从2004年到2017•年实现了 2000倍的迅猛增
长,与此同时,杨晓明博士在多个连接器系统并
购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14年,在继续负责
管理德尔福连接器系统亚太区业务的基础上.杨
晓明博士出任德尔福中国区总裁.负责统筹协调
德尔福各个事业部在中国市场的业务。2017年,
杨晓明博士开始担任安波福亚太区总裁.全面领
导和协调安波福亚太区业务。
技术战略一一
自主研发,不断创新,
助力整车自主品牌发展
安波福是首批在中
国成立全球研发中
心的跨国零部件公
司之一,极大地提
升了中国汽车零部
件的本地研发实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谁拥有创新的产品,
谁就拥有主宰市场的制胜法宝,谁就能在日趋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实现长远
发展,必须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做支撑。
技术的领先是安波福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
动力源泉。自进入中国市场伊始,安波福不仅把
中国作为一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把中国作
为一个长期发展的研发、生产基地。除了投资建
厂,建立强大的本地生产能力外,安波福是首批
在中国成立全球研发中心的跨国零部件公司之一,
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本地研发实力。
2003年,为适应中国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的
需要,安波福投资5000万美元在上海外高桥成
立了第一家全球研发中心。中国科技研发中心的
成立标志着安波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的升
级。随着中国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安波福陆续
在上海安亭及苏州建立了两个全球研发中心。安
波福在中国建立的三个全球研发中心•极大地加
强了本土技术研发实力,成为一支培养本土汽车
科技人才、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重要力量。
杨晓明博士颇为自豪地介绍说,安波福面向
全球市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9%。“我
们的定位是一家以创新为主导的技术性企业,巨
额的研发投入才能助力我们成为引领中国汽车零
部件行业发展的引擎企业。目前.安波福在中国
的三个研发中心共有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
第一时间引进全球先进技术。同时,根据中国市
场需求开发的产品和技术,不仅被应用于中国市
场.也被应用于其他相关市场。”
截至2020年5月.安波福在中国已获得超
过1500项专利,并且很多项目都已经达到领先
别克公司全球的水准。如由中国工程团队主导开发的线束
疲劳模拟测试软件,入围了 2012年汽车行业的
技术奥斯卡大奖—
—美国汽车新闻PACE技术奖,
这也是当年唯一一项入围的来自亚太区的研发技
术成果。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高压线束系统,已
被应用于中国及美洲、欧洲的多款电动车及混合
动力汽车车型中。在技术和产品的本土化过程中,
安波福不仅发展了自身业务,也为中国汽车产业
培养了大量本土技术人才,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
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安波福在中国开拓业务的过程,也是协助中
国本土整车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过程。以发动机
管理系统业务为例,任何汽车发动机都需要由一
套电子控制单元指挥各个部件的运转,各种控制
参数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汽车必须具备在
任何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尤其对于幅员
辽阔的中国来说,包含高温、高寒在内的发动机
极限标定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标定,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工况下,对汽车
发动机不断进行调校,从而到使发动机达到最
佳工作状态的参数。早期的国内整车厂基本都没
有实力和技术单独完成标定工作,在近十年的时
间里,当时由德尔福组织和牵头,众多中国整车
厂客户参与的汽车标定试验成为具有中国特的
一道风景。每年寒暑两季,以“反候鸟”式的节
奏共同完成标定试验。这对中国自主品牌整车客
M A R K E T O B S E R V E R1
7
深度访谈|D 印thlhterview
安波福作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汽车发展历史上首 批在华成立合资企业以 及在华生产的跨国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通 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 管理及工艺流程,极大 地提升了中国汽车市场 的整体生产制造水平。
户打造技术实力起到了助推作用,协助自主品 牌整车厂培育了大量的技术骨干,为中国汽车 工业积累了优秀的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后, 随着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本土汽车品牌 也开始发展壮大,并尝试走出国门。安波福对 包括长城、奇瑞、比亚迪、红旗等在内的众多 中国自主品牌给予了大力支持。
产品战略
勇做行业先行者,适时调整,幵创蓝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是自然的规律, 也是社会的法则。当前的汽车零部件市场是开 放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何在这场没有硝 烟的战场中取胜?安波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案例。
30年前的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基础非常薄 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 1992年,我国确定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 柱产业,当时,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德 尔福审时度势,极富远见地抓住机遇,于1993 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正式入驻中国开展业务; 1994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合资生产厂,开 始了中国制造的历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汽 车发展历史上首批在华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在华 生产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在进入中 国市场的前十年,平均每年以投资建立两、三 家新工厂的速度,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管 理及工艺流程,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 整体生产制造水平。
当时的德尔福拥有除发动机、变速箱、外壳、 座椅、轮胎等之外的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设计、 研发、生产能力。作为业界领头羊,公司不仅为 中国市场带来了汽车产业发展急需的资金和技 术,还对汽车行业的其他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起到 了标杆、示范和引领效应,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 发展建立坚实的零部件产业基础起到推进作用。
近30年的发展历程,生动地演绎了安波福
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安波 福在中国市场稳步增长,最初公司在中国只有2 个客户,营业额不足1000万元,但是,远见卓 识的总部高层坚定不移地把中国作为全球“主 战场”,制定了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努力 将安波福打造成本土化的公司。战略决定成败, 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随后诸多具体事务中 得到充分的展现。
杨晓明博士谈到,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发 展前景,安波福在1993年进入中国时就认准了 中国市场将缔造强大的发展潜力,并制定了长 期发展战略计划,立足中国.扎根中国,服务
中国。
以成立于1999年的德尔福北京万源发动机 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为例。当时,国内并没有发 动机管理系统(EMS )的相关环保标准,客户也 认为技术太超前,属于额外费用支出。但秉承“为 未来投资”理念的安波福相信.中国汽车工业 需要更高标准的环保技术,与行业同仁一起呼 吁,希望中国能避免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和坎 坷经历。2001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规定,要 求整车厂商必须按照欧洲一号标准装配发动机 管理系统,并制定了向欧洲二号标准过渡的时 间表。此时,已经潜心耕耘两年的德尔福,快 速及时地为中国市场推行更清洁、更环保的标 准提供了切实的配套能力。
以“保持完整产品线,并不断提高新产品 的技术附加值”为公司战略的安波福在进入中 国市场后,将所有产品线中符合中国市场需求 的产品和技术引进中国,为国内几乎所有主要 整车厂提供零部件系统和
技术支持,产品遍及 汽车电气、电子、安全、内饰、动力、推进和 热交换等多个领域,客户覆盖美系、欧系、韩系、 日系和中国自主品牌,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 全面髙质量的配套支持。2005年后,随着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转型,安全、互联、环保 成为公司的战略方向,安波福一如既往地在中 国市场率先推出全球最新的理念和产品,不遗 余力地推广和介绍主动安全技术和互联解决方
18 M A R K E T  O B S E R V E
R
Depth丨hterview|深度访谈
案,将汽油直喷技术、柴油高压共轨技术、电子稳定控制技术、触屏式导航技术、空 调系统压缩机、Fuba天线系统、卫星收音 机等众多当时最领先的技术第一时间引进 中国。
基于对市场的精准定位,目前,中国 已经成为安波福在全球重要的研发、生产 基地之一,甚至在某些领域的研发、生产 实力相比其他地区已处于领先的地位,在 全球整个供应链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杨晓 明博士说:“我们从通用公司一个零部件 部门变成德尔福公司.再从德尔福走到今天的安波福,决策的前瞻性使我们看到了 市场的走向,而且非常主动地调整战略。我们从全球战略高度抓住了市场发展的三 个关键方向:安全、绿和互联,在全球 产品线中重点围绕这三个战略进行重组. 使安波福成为全
球汽车安全、绿、互联 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导者。中国30年来在这 三个方面的迅速发展.与安波福的预见是完全一致的。”
今天,汽车正在被改变,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 四化”,正催生汽车及交通行业的进一步 发展。作为行业技术领导者.安波福继续以其领先的行业技术及强大的本土研发、生产能力,为汽车"新四化”在中国市场 的发展贡献力量。杨晓明博士强调说:"在 怎样变得更有智造能力、智能化生产方面1我们在中国正在进行研发.而且会加大在中国制造中心的换代升级,实现生产机器 的全部无限互联,加速智能化的升级是我 们在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做的是 引导市场.这个市场对我们的要求是完全绿、互联。中国市场对互联的要求已经 远远超出了世界上任何市场。”
在助力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同时,安 波福自身也获得了中国市场业务的长足发 展。2018年.中国市场最畅销的10大车
型中,其中7款车型都在应用安波福的产品和技术。安波
福已经为中国客户提供超过2150万套传感器产品,超过70
款车型上装载了安波福的主动安全系统。2019年,中国市
场约有900个在产车型,超过200个车型上装载了安波福
的线束系统。
人才战略——
独特的管理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安波福在中国的研
发中心为年轻工程
师提供系统培训,
接触全球先进的汽
车技术,拓展国际
视野。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安波福历来十分注重人才
的培养。安波福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承担起培养本土汽
车行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社会责任。1996—2006年,当时
的德尔福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德尔福一清华研究所,为
中国的汽车行业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研究所开设70多门
培训课程,为上万中国汽车人提供了专业培训。
安波福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为年轻的工程师们提供系统培
训,使他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全球先进的汽车技术,还积极为
这些年轻人才创造机会,将他彳I']送往其他市场工作,增加国
际经验,了解全球技术前沿,拓展国际视野。同时,安波福
也会把海外专家定期派到中国,将来自全球的成熟知识与经
验传授给本土员工。据了解,目前遍布于中国汽车工业不同
单位、不同岗位的高级专业人才,有相当一部分都有过在安
波福的工作经历。安波福对行业的人才培养输出起到了重要
作用.也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高超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
容。杨晓明博士已经在安波福工作25年,作为安波福在
亚太区的领头人,杨晓明博士在企业管理方面有怎样的
体会?他说:“在安波福带领团队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
在战略上必须要有前瞻性,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如果
队伍对你制定的战略方向不明确或者不认同,就无法顺
利实施后面的工作步骤,之后的成功也无从谈起,队伍
的凝聚力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文
化.当制定了一项战略,必须通过建立企业文化保证战
略的顺利执行。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互相
尊重,包括对客户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对不同
文化差异的尊重。一个企业管理者对文化方面的重视非
常重要,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必须要用包容性的文化解决中国
特的问题。跨国公司矩阵式管理模式着重各方的合作
M A R K E T O B S E R V E R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