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G0651 韩莹
摘要: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本文综合了润滑油的市场消费情况,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动向,及生产工艺改进做出了概要叙述。
关键字:润滑油;技术发展;前景;工艺
1.研究背景
1.1润滑油概述
润滑油(lubricating oil),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三大类。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7%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通过
溶剂脱沥青 、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加氢精制或酸碱精制、白土精制等工艺,除去或降低形成游离碳的物质、低粘度指数的物质、氧化性差的物质、石蜡以及影响成品油颜的化学物质等组分,得到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经过调合并加入添加剂后即成为润滑油产品。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1.2润滑油市场概述
1.2.1全球润滑油市场概述
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润滑油市场需求量下降。2008年,全球润滑油消费量约3820万吨,比2007年下降3%;2007~2009年,按地区划分,润滑油消费量年均下降率分别为北美地区11%、西欧地区9%、南美地区7%、亚太地区4%。
美国克莱恩咨询公司预计,受经济衰退影响,2007~2009年全球润滑油消费量年均下降9%,到2012年才能恢复2007年的消费水平。
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润滑油消费量持续下降?克莱恩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汽车工业、金属制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需求量下降,严重影响金属加工液需求量,2007~2009年金属加工液和重负荷发动机油的需求量下降幅度最大。由于轮胎工业低迷,工艺用油需求量也将大幅下降,而医药和食品用白油以及变压器油的需求量不会大幅下降。
壳牌统一润滑油公司总经理李嘉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润滑油市场需求就已经出现波动现象。2008年上半年,整个汽车市场的产业链条都存在库存暴涨等潜在风险。
克莱恩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轮胎工业低迷、金属加工液和重负荷发动机油的需求量下降,2009~2010年润滑油基础油工业的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正从Ⅰ类基础油向Ⅱ类和Ⅲ类基础油转变,减少Ⅰ类基础油生产能力是大势所趋。
润滑油市场持续3年低迷,使全球润滑油生产和销售商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寻能够扩大润滑油消费市场的新亮点。这个新亮点在哪里?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第
比亚迪生产厂家一大汽车市场,全球各大润滑油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润滑油市场这一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
“汽车‘后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壳牌润滑油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总经理沈坚说。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需求总量为550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据了解,2009~2013年,中国润滑油需求量将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将超过印度市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目前为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230.17亿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日益扩大的中国高档车用润滑油市场引起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浓厚的兴趣。如何能够尽早分享这块“大蛋糕”,成为其高层关注的焦点。2009年7月21日,壳牌第100家高端汽车养护店高调亮相。至此,壳牌在中国市场的各类养护中心超过1200家。埃克森美孚也在9月举行第1000家店的开店仪式。两大润滑油企业不断增加在中国的汽车养护店,中国市场润滑油销售终端之争白热化。
润滑油市场是中国油品市场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在这个强手林立的市场中,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研发实力。去年9月是汽车更换润滑油的旺季,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尊龙系列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市场反响热烈。尊龙系列产品去年9月销量同比增长150%。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充分利用占国内资源量60%的各类优质基础油资源,开发一系列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截至目前,昆仑润滑油系列产品已开展对上海大众、长安铃木、比亚迪等国内数十家大型汽车生产厂家的油品直接供应业务,供应品种包括柴油机油和汽油机油。
1.2.2我国润滑油市场概述
中国润滑油市场在逐步走向成熟,产业整合将在高水平上进行。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润滑油市场表现出了两大特点。在产品供应方面,供应主体日益集中在大型厂商之间,从而将原有的分散竞争改变为集中竞争。在市场消费方面,消费体越来越体现出对汽车生产维护机构的依赖,托付消费的特征日益明显,这与以往的“自主”消费有很大的不同。
2009年在全球润滑油消耗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润滑油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9年我国润滑油消耗量约为635万吨(含农机用油和散装润滑油),比2008年增长3.3%。从市场结构来看,2009年全国车用油消耗量占到总体45.5%,工业油消耗量占到总
体的54.5%。
发展迅猛的中国润滑油市场,已成为国外润滑油企业雄逐鹿的竞技场,并在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壳牌、BP、美孚等几乎所有跨国石油巨头都加入到瓜分中国润滑油市场的行列。由于洋品牌先入为主,中国本土产品短期内难以立足高端油品市场。民族品牌与外来品牌在高端市场上的博弈,将是中国润滑油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
国产润滑油企业若想稳固原有市场、进军高端市场获取更大份额,必须发挥本土经验丰厚、产品技术本土适应性强的固有优势,洞悉市场先机、掌握市场主动权,才能与国际大牌一决高下。而中国润滑油品牌向高端市场进军的战略,也标志着国内润滑油行业的一次起身试飞,将是国内润滑油行业从渠道竞争逐步转化为品牌竞争的起点。在这场品牌传播对抗战中,市场的竞争会日趋开放和活跃。面对此种态势,中国润滑油行业必须把握时机,加速国际化进程,迎接严峻挑战。国内润滑油企业鲜明地提出了国际化的概念,本土润滑油企业正在迅速崛起,企业和品牌实力不断增强,已具备走上国际化大舞台的能力。
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润滑油需求将会翻一番,消费量将可能超过美国。国内对车用油需求的高速增长和车用油高档化趋势将推动车用润滑油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车用润滑
油需求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用油档次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档油品直接与国际接轨。
1.3润滑油生产技术进展
1.3.1全球润滑油生产技术进展
国外石油公司占15%-20%,地方小厂约占15%。在产品结构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中档润滑油为多,国外公司以高档润滑油为主(约占国内高档润滑油市场的80%),地方石油公司以低档润滑油为多。国外APIⅡ类、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有加氢裂化(加氢改质)、异构脱蜡(催化脱蜡)、加氢补充精制等全加氢工艺,也有与润滑油老三套相结合的组合工艺。
1.3.2中国润滑油生产技术进展
2009年在全球润滑油消耗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润滑油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9年我国润滑油消耗量约为635万吨(含农机用油和散装润滑油),比2008年增长3.3%。
从市场结构来看,2009年全国车用油消耗量占到总体45.5%,工业油消耗量占到总体的54.5%。随着汽车制造业及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我国润滑油工业面临着经济效益及环保法规的双重挑战,同时还将面临着与国外公司在高档润滑油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润滑油的升级换代已势在必行,迫切需要生产出具有高粘度指数、抗氧化性好、低挥发性的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我国润滑油生产主要以老三套(包括溶剂脱沥青、糠醛精制和酮苯脱蜡装置)生产工艺为主,润滑油加氢研究工作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但直到80-90年代才大规模开展起来。
1.4工艺技术
1.4.1工艺简介
目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老三套传统工艺依然有其不可完全取代的优势。多年来,我国在扩大润滑油生产能力的同时,对老三套进行了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为主旨的多项技改,已取得明显效果。
1.4.2生产方法及工艺介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