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目录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1)
一、前言:研究概况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1)
二、主题:相关文献综述 (2)
(一)新能源政策研究 (2)
(二)新能源汽车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研究 (4)
三、总结:研究不足与本文出发点 (5)
参考文献 (5)
一、前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新能源汽车是完全或新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15次”期间的“863重大科学技术课题”。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情报部共同实施“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普及应用项目”,并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展普及示范事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阶段性地从成长期进入产品指导期。
另外,减少空气污染和降低碳排放是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驱动因素。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维持经济增长和汽车化发展,以及减少污染和降低排放的重要途径。
2. 研究目的
考察以及研究资料,结合业界的进行讨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解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过程是重点。不管是作为对象,预测,燃料电池汽车燃料酒精的,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汽车等的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清洁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环境的评价。
(二)相关概念界定
1. 新能源汽车概念
新能源"是区别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例如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都被认为是“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利用“新能源”作为能源驱动的汽车。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概念最早出现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7),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在国家有关部口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则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利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驱动系统,驱动能源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于新型能源的汽车产品,规划中提到的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种类包括了纯电动汽车、海合动力汽车和燃气汽车等。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解决我国交通能源消耗过度的问题,促进我国生态社会的建设。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EV)是指使用电力作为汽车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蓄电池为驱动系统供电,通过电动机
的运作促使汽车前进。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不再是传统汽车的内燃式发动机,而是使用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电动机,而蓄电池就成为了传统能源汽车的油箱。在一定程度上,纯电动汽车简化了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内部结构,便于保养维修。
(2)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EV)是指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能同时运行的联合式驱动系统,能相互切换亦或同时工作为汽车提供动力。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油电混合汽车,结构上同时拥有电动机和发动机,根据情况互相配合,增强汽车系统性能,减少尾气排放。
二、主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新能源政策研究
1.新能源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首先是有关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方面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中国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空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破解之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到目前,得到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
汽车节能补贴
发展。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也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2012,我国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并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支持下不断发展。2016年12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自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2017年,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汽车强国战略突破口。2018年,乘用车“双积分”办法颁布,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确立了未来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调。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己经有了较深入的政策支持,虽然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重视政府扶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作用。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对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深入,但是我国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一直在调整,为新能源汽车不断助力。
2.新能源政策实施成果研究
对新能源汽车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我国出台相关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学者们根据这一情况,着眼于不同的角度,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另外双积分政策中积分价格的变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一定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刘德兴(2018)从产业组织结
构角度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将促使不同积分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或合资合作。若从汽车产业链角度出发[1]。马亮等人(2019)发现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促进作用。若从企业价值角度出发[2]。温泽华(202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会提高相关企业的短期价值,但尚未显著提高乘用车企业的企业长期价值。然而陆艳慧等人(2019)着眼于国家管理思路,运用经济领域中的外部性和庇古理论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还使得国家,从利用补贴等鼓励为主变为了强制性政策。除此之外,双积分政策中积分价格的变化也会带来一定影响[3]。唐金环、杨芳等人(2020)分析得出,积分价格的变化不但影响汽车供应链的收益,还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4]。而孙慧芳等人(2020)进一步分析得出,积分价格较高时,更能激励制造商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5]。总之,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断实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学者们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其中双积分政策影响更为重大,学者们围绕这一政策开展了不同的研究,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十分深入。
(二)新能源汽车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研究
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够增加政策的实施价值,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关于新能源汽车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也是有这样的效果,学者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一点,有许多学者围绕新能源汽车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展开了研究。熊勇清等人(2018)将“政府采购”和“消费补贴”纳入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政府采购”相较于“消费补贴”在激励制造商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更为有效[6]。比较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高秀平等人(2018)认为,税收优惠更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经营绩效。而财政补贴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偿债水平,但短期并不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长期来看,税收优惠效果优于补贴政策[7]。若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分析,周燕等人(2019)发现财政补贴会增加较多的交易费用,而税收减免所增加的交易费用则相对较少。双积分政策推出后,不少学者将双积分政策和补贴政策进行对比[8]。Jizi Li 等人(2018)通过对电池费率的研究,论证了双积分政策相对于补贴政策的有效性[9]。而Li yaoming等人(2018)发现,与补贴政策相比,双积分政策可以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同时双积分政策实施后,补贴政策不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此
外,在政策实施上,陈蕾(2019)认为,虽然双积分政策鼓励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新,但从目前来看缺乏相应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鼓励措施。郑吉川等人(2019)也提出,研发补贴政策与双积分政策组合使用更能完善市场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而李文鹣等人(2020)
认为目前积分标准和交易价格较低,单纯的双积分政策难以发挥牵引作用。由于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均存在一定的阈值,应施加较高的研发补贴和适度的税收优惠搭配才能彰显多政策配合的优势。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有许多学者已根据不同政策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做出研究和调查,但是由于我国有关新能源汽车政策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研究有所缺失,大多是围绕政策之间的搭配来开展的,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政策配合作用、作用的效果等问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更新。
三、总结:研究不足与本文出发点
综上所述,有关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实施效果、新能源汽车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有不少,学者们对于以双积分政策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展开了不少研究,本文的总结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能提供一些有益思路。但是大多研究浮于表面,缺少运用动态模型研究,以及多目标联合状态下的分析。使得现有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支撑企业调整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1]刘德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OL].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10):32
[2]马亮,包小云.关于特斯拉汽车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J].黑龙江纺织,2019(01):39-41.
[3]陆艳慧. 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19.
[4]唐金环,杨芳.基于4C营销理论的新能源汽车营销发展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17):14.
[5]孙慧芳.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探讨[J].轻工科技,2019,34(12):114-115.
[6]熊勇清.新能源汽车营销战略定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22):44-45.
[7]高秀平.新形势下汽车营销的创新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8(18):46.
[8]周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汽车,2019(01):71-72.
[9]Jizi Li YU.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and Their Le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