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企业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
作者:张国琰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1
        【摘 要】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战略转折。政府对于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扶持补贴力度加大,但是实际与预期效果仍有较大差距。文章通过构建政府补贴与企业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在政府补贴的诱导下,潜在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一旦进入,大部分企业又会把补贴资金用于与产业发展无关的其他高收益途径。由此,文章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行为汽车节能补贴 动态博弈
        一、引言
        目前新能源汽车以其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的独有优势己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先选择。金融危机后,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萧条的背景,我国制造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我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减缓、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在完全市场运行过程中,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开发主要依据市场导向,而在新能源市场中纯粹的市场力量无法有效指引产业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面临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两大难题,关键技术突破困难、价格高、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施行了包括税收减免、购车补贴在内的积极的产业激励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产量却仍然低靡。据中国汽车协会不完全统计数据,2012年底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仅2.74万辆。政府面临着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而且由于利润最大化的潜在动机,企业的实际行为不一定符合政府所预期的产业发展目标,最典型的问题是,政府的补贴一定会刺激企业增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科研投入吗?
        二、政府补贴对企业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
        政府给予企业补贴的初衷是希望企业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由于政府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且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企业很有可能将补贴资金用于与新兴产业发展无关的其他利润获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