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 吕少琪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
[摘要]新能源汽車产业以其良好的环保性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并获取了大量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会产生多大影响?增加财政补贴是否让企业有意愿增加研发投入?以10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11-2017年数据,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财政补贴及研发投入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1)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为显著负向影响;(2)财政补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3)研发费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为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财政补贴;研发费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20)04-0031-08
一、引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包含纯电动汽车、增程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家大力扶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仅国家注入了大量经费,地方各级政府也给予大力度的财政支持,整个新
能源汽车行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地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等为辅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阶段由于纯电动汽车技术不断成熟,逐步替代了混合动力汽车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2011-2015年期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向全社会推广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在于其噪音比较低,污染小且耗能低,日常维护成本低,而且在行驶过程中平稳舒适、无换挡,适合老人、儿童。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质获得了国家及地方财政补贴;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先后颁布了许多扶持政策,其中包括直接对企业进行发放研发补贴、降低高新企业的税收或减免个人车辆购置税等来直接或间接进行补贴。由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较高的,生产技术不成熟且相对复杂,企业在研发这方面是比较有难度和风险的,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共同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7年之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金额非常之高,据统计,中央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财政在9年间总共补贴将近1 600亿元。但自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经历了启动阶段、扩大阶段之后,目前已经逐步进入到了收缩的阶段。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
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缩减,其中:2017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法研究在巨额财政补贴下,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绩效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力?财政补贴是否能达到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绩效的作用?是否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发展?财政补贴是否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意愿,增加研发费用?研发投入增加会对企业绩效呈现什么效果?本文试图通过2011-2017年相关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文献回顾
汽车节能补贴 目前关于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选取的样本数据不同,样本数据的来源、样本数据的年限范围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又或者由于研究的市场、行业性质的区别等。例如,Wren(2005)对英国一些不同区域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政补贴政策的确促使企业增加了用工的规模,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1]247。政府在实行补贴政策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力度是在向市场发出一种利好信
号,使得社会公众对其充满信心。同时,如果接受补贴的企业能充分有效使用财政补贴资金,企业能够更好地创造政府所需要的收益,使其产生多种多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一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等。以政府短期的资金减少来换取未来效益带来的更多的财政收入。
然而,也有不少结论显示由于财政补贴政策结构还不够完善,导致补贴效果一般,甚至呈现负向作用,或者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例如,彭中文等(2015)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以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财政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并不能促进新能源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且还发现当股权集中度越高或者董事会规模越大的企业,财政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然而,随着股权制衡度与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弱化财政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绩效的抑制作用[2]81-82。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非常之多,而财政补贴在某个角度上来说,并不是造成企业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更有甚者,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呈现出了抑制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要进行研发创新活动,需要设备技术和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的支
持,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并且作为一般都是长期的项目投资,很难在短期回收资金,企业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李兆友、齐晓东和刘妍(2017)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政府R&D补贴效果的实际影响,选取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面板2011-2015年的数据,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政府直接补贴、间接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直接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显著,而政府间接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规模、知识存量显著促进了政府R&D补贴的作用效果,而企业技术水准对政府R&D补贴的影响效果不明显[3]356,应该考虑的是财政补贴的发放是否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若企业并没有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反而利用获取的巨额财政补贴,做一些与企业本身发展无关的活动,增加一些高风险的投资,不合理利用资金,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1:财政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为显著影响。
有部分学者根据研发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企业的研发费用对于企业绩效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例如,杨晔等(2015)以38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
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政府的补贴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经营绩效是否具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得出:财政补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企业因研发投入而带来的风险,能够增强企业研发的意愿,从而达到提升研发水平的效果,有利于帮助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4]30。然而,李左峰和张铭慎(2013)以我国95家创新型企业的资料分析得出财政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时具有正向和负向的作用,一方面财政补贴可以打破企业的资金约束并且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入来帮助企业进行基础性、专业性的技术难题的攻克从而达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科技在立项上会较侧重于风险性大且不易于产品化的基础科学,这类项目的企业研发资金的需求量大但是其产出效率却不高[5]125。因此,本文认为研发费用是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的,前提是企业对财政补贴的合理使用,财政补贴能够作为企业研发投入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和企业通过筹融资活动取得的资金一起推动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2: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对其经营绩效为显著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盈余(EPS)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之变量,以Ri,t表示。
2.解释变量:
(1)直接补贴(Subi,t):
以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作为衡量企业收到的直接补助,以Subi,t表示i公司第t期所获得的直接财政补贴。参照唐清泉等(2008)[6]92的做法,采用上市公司年报附注中披露的「政府补助」资料来表示直接补贴。
(2)间接补贴(ETRi,t):
以实际所得税率(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总额)来衡量政府税收优惠程度,当实际所得税税率越小时,返还比例就越大,因此税收优惠程度也越大。以ETRi,t来表示i公司第t期
所获得的间接补贴。
3.控制变量:
(1) 研发费用(R&D):以R&Di,t表示i公司第t期的研发费用。
(2) 总体经济因素: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PMIt表示第t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当PMI大于50时,我们可以将其当做经济景气热络的指标。
(3)公司经营能力:
CRi,t表示i公司第t期的流动比率,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
DARi,t表示i公司第t期的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
ITi,t表示i公司第t期的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的销售能力。
ARi,t表示i公司第t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及效率。
(二)回归模型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