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换档原理详解
首先,自动变速器的换档由ECU主要根据节气门开度和车速决定。ECU通过车速传感器(一电磁感应式传感器)接收与车速相关的信息。并且,ECU根据该信息来调整换档规律、管路油压、换档感觉和变矩器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来测量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的程度)。同时,ECU可在给定车速的情况下,根据节气门开度决定升档或降档的时间。
发动机特性曲线
在80%节气门以上的负荷时,由于混合气加浓使燃油消耗增大,经济性较差。
在40-80%节气门负荷时,经济性较好,其中60%节气门负荷、2000rpm时经济性最佳。
在20%节气门以下负荷时,变速器的机械摩擦损失几乎等于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经济性差车辆不宜工作在该范围。
转速低于1200rpm时,为恶劣工况,发动机工作不稳定,会熄火。
节气门关闭时,发动机输出功率为负值,说明可用于发动机制动。
常规换档特性曲线
两档位之间的换档是由ECU根据换档特性曲线控制的。它考虑了车速和节气门开度等因素。相同车速情况下,升档曲线和降档曲线之间存在一个延迟,即两曲线所对应的节气门开度值不同,因此挂入高档时所需的节气门开度较大,而挂入低档时节气门开度较小。其作用是:不会因油门踏板的振动或车速稍有降低而重新回到原来的档位,保证了换档过程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少换档循环,防止控制系统元件的加速磨损与降低乘坐舒适性。
先进换档特性曲线
由运动型和经济型特性曲线组成。在档位操纵手柄上的切换开关使得驾驶员可任意选择。运动型换档曲线两档位之间的延迟较短,而且挂入高档时的节气门开度较大,这样车辆低档加速时间长,可充分发挥动力性。经济型换档曲线两档位之间的延迟较长,特别是挂入低档的节气门开度小,这样车辆可较长时间工作在高档位,发动机的工作点接近最佳油耗区,经济性好。具有自适应功能,根据驾驶员的驾驶风格确定换档特性曲线,如偏运动性或偏经济性。为更好地适应车辆不同的行驶工况,如上下坡、牵引及不同风力。变速器的换档程序能识别行驶中的阻力,并根据它来确定换档点。
自动变速器换档操纵机构
XE-program自适应换档模式:该模式储存有多种行驶程序,可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确定换档,如:牵引工况、上下坡工况、自由滑行(恒速)、城市工况和扭曲路工况等。
S-program运动模式:运动模式是一性能导向型换档模式,换档点处于发动机较高转速下,因此可充分利用发动机高转矩和高功率的区域,动力性好。
M-program手动模式:在该模式下,驾驶员可手动换档。通常为降低油耗,将部分低档锁住,即切换倒手动模式后,变速器仅能在几个高速档位之间换档。通过手柄每次升降1档。
自动换档规律
自动换档按油门、车速中的一个或二个参数来控制。这些参数应按照设计要求的换档时刻自动控制换档,才能保证车辆获得良好的牵引性能和燃料经济性。
相邻两排挡间自动换档点的诸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称为换档规律。这个规律是按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对自动换档系统的要求来设计的。
换档延迟的作用
保证换档自动控制的稳定性。当自动换上新档后,不会由于油门踏板振动或车速稍降而重新换回原来排位。有利于减小换档循环对车辆行驶的不良影响。驾驶员可以对自动换档进行干预。可以提前升档或强制降档。变化换档延迟可改变换档规律,以适应动力性、经济性、使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换档特性图
自动换档的牵引力变化过程
设车辆在节气门a2时以I档行驶。这时车辆加速,当车速增至V3时,在A2点换入II档。于是按II挡牵引特性工作。
如节气门开度仍为a2,则换入II档时应在a2点工作。由于牵引力大于行驶阻力,牵引力应a2c2变化。
如果车辆减速行驶,节气门开度为a2时以II档行驶,由于牵引力小于行驶阻力,车速下降,这时牵引力沿c2a2B2变化。
当车速降至V1时,在B2点开始换入I档。牵引力改为沿b2A2曲线变化。
换档特性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换档特性对车辆动力性和经济件有重要影响。图中阴影部分就是牵引力不能利用的区域,这个区域愈大,动力性愈差。牵引力不能利用的区域可分为两种情况。升档时不能利用牵引力的区域为实线阴影区。减速行驶降档时,不能利用的牵引力的区域为实线阴影区加虚线阴影区。减速降档行驶时不能利用的牵引力区域更大、动力性更差。从提高动力性方面考虑,换档点应按c1c2c3c4曲线进行。如换档点比该曲线提前(即在较小车速下),或较晚(在较大车速下)进行,都会出现末被利用的牵引力区域。如果换档时刻离曲线c1c4相近,则车辆动力性良好但燃料经济性差。反之,如果换档时刻曲线位于低速范围内,即离c1c4曲线远些,则燃料经济性好而动力性差。一般提高换挡时的车速,能改善动力性,降低换档时的车速,能改善燃料经济性。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规律
手动挡汽车驾驶技术经济性:希望车辆能尽早挂入高档位。
动力性:希望能在发动机最大转矩附近换档,动力性好。
舒适性:希望减少换档次数。
等延迟型
相对于节气门开度α而言,2换3和3换2曲线的斜率是相同的。
换档的主要依据是车速。当车辆以2档行驶时,车速和发动机转速工作在蓝直线上,当节气门α达到预定值后,变速器即沿红箭头。
换入3档,此时车速为v3。若行驶阻力增大,当车速降至v2时,又换入2档。驾驶员可在小节气门的情况下,在v3′点换入3档,以改善油耗。该型换档规律常用在城市公共车辆上,通过驾驶员的操作,使车辆以小节气门高档位运行。
增延迟型
换档延迟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对于节气门开度α而言,2换3和3换2曲线的斜率是不同。驾驶员在松开节气门时,可提前换入高档,此时v3′点低于等延迟型的v3′。降低了
油耗和噪声。在大节气门换高档时,发动机转速接近最大功率点,动力性好,换档延迟增大,减少换档次数,提高了舒适性。但在大节气门情况下换低档必须大幅度减小发动机转速才能实现,换档间隔过大,加速性较差。该型换档规律常用于后备功率大的轿车上。
带强制低档的增延迟型
增延迟型的改进,目的是能在大节气门开度时迅速挂入低档,以充分发挥发动机大功率的潜力,满足超车、爬坡等需要。驾驶员猛踩节气门获得一个∆α的超大行程后,在发动机转速降低不大的情况下车辆被迫换入低档,因此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在驾驶员正常操作时,其换档规律同增延迟型。它既保留了增延迟型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故应用广泛。
减延迟型
换档延迟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加而减少,其节气门曲线呈收敛型。在大节气门开度的情况下,换档时发动机转速差最小,动力性好。在小节气门开度时,换档延迟增大,避免了换档过多,发动机可在较低的转速下运行,燃油经济性好,噪声低。该型换档规律常用于比功率较低的货车。
自动变速箱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机械,且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AT的换挡速度会比较慢,效率损失也比较高。但随着新一代AT变速箱的投入使用,我们已经能看见在corvette C7上那具换挡速度甚至比双离合还要快的AT变速箱。相信AT的未来方向,必定是更高效的。
汽车换挡的目的是什么?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换挡是最为频繁的操作,它是为适应各种道路情况变化的需要,随时改变汽车行驶速度和推进力而进行的操作。及时、准确、迅速、平稳的换挡,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动力,节省燃料,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检验一个驾驶员思维判断能力及操作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志。
熟练的换挡还可以提高驾驶乐趣,变驾车技术为“驾车艺术”。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中,驾驶自动变速汽车往往是老人和妇女的首选,而年轻人及玩车高手,则还是热衷于手动变速汽车。正如目前国际汽车市场上出现的“宝马”等高级轿车上装备了自动挡与手动挡的转换装置,以供驾车者随意选择。可见人们即使在高级轿车上,能够心情享受自动变速的平稳与舒适,但总还是不愿放弃手动变速的刺激与乐趣,这一人性化设计,在当今已成为一个时
尚。
因此,初学驾驶的朋友只有在驾驶提高阶段,熟练掌握各种方式的换挡操作,才能在日后的应用驾驶中处变不惊、换挡自如,沉着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