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化通途:中国舟桥器材之沿革
解放战争中,我军曾用日制百式铁舟、折叠舟、橡皮舟及专用浮囊等架设浮桥,或用圆木、油桶等简易器材架设浮桥,保障部队渡河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在长甸使用百式铁舟架设浮桥,对保障志愿军跨越鸭绿江入朝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曾从苏联引进恩2波-32(Н2П-32)型舟桥,但未进行仿制。建国后,我国在苏联特波波重型舟桥、勒波波轻型舟桥及波波斯特种舟桥的基础上,分别仿制成功62式/GZQ210型重型舟桥、63式/GZQ310型轻型舟桥、79式特种舟桥及其改进型。另外,我国也自行研制出74式/GZQ220型重型舟桥、74式改进型/GZQ221型重型舟桥、79式/GZQ230型带式舟桥、GZQ111型特种舟桥、GZQ410型轻型门桥及GZQ411型轻型门桥,形成了我国舟桥渡河器材系列装备。
艰难仿制改进提高
62式/GZQ210型重型舟桥
1957年初,我国从苏联进口一套特波波重型舟桥及生产图样,并于1962年仿制成功,命名为
“1962年式重型舟桥”(简称62式舟桥,也称为GZQ210型重型舟桥)。其是我军舟桥部队装备的第一种制式渡河器材,可构筑载重70吨浮桥或漕渡门桥,保证70吨履带式或15吨车轮式车辆和坦克等通过江河。
该舟桥架设的浮桥可保障车辆及部队连续过河,其特点是架设的桥梁位置固定,通行能力大,但架设作业需要较多的人力、器材和时间,而且目标大,易遭敌火力破坏,所以通常是黄昏架设,夜间通行,拂晓撤收。
该舟桥架设的漕渡门桥可漕渡车辆及部队间断性渡河,其特点是门桥位置不固定,目标较小,机动性大,但渡送能力低,通常是在某种应急情况,如缺乏架设浮桥器材、架设时间不足或浮桥被破坏时才采用。
每套62式舟桥器材包括舟、桥梁、桥脚、岸边器材、辅助器材和65型汽艇等,共由96个舟、8个码头和12部汽艇组成,并用116辆解放CA-30A型汽车运输。其采用组合式结构,可根据任务及江河状况,灵活变换舟桥的吨位和长度。
62式舟桥的舟与桥连结牢固,具有较好的抗风浪能力,码头的高度可以随水位变化适当调整。
解放牌汽车63式/GZQ310型轻型舟桥
1959年初,我国从苏联引进勒波波轻型舟桥;1960年4月,开始进行仿制;1963年10月仿制成功,命名为“1963年式轻型舟桥”(简称63式舟桥,也称为GZQ310型轻型舟桥)。
63式舟桥可构筑漕渡门桥和浮桥,保障40吨履带式或8吨以下轮式车辆通过江河。
每套63式舟桥器材由36个舟、4个滚筒码头、4个三角码头,4艘牵引汽艇及辅助器材等组成,全套器材由48辆解放CA-10型(或NJ-230型)越野汽车运输。
62式、63式轻型舟桥曾在作战、训练及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使用62式重型舟桥在红河、西江、平江等5条江河上架设10座浮桥;使用63式轻型舟桥共架设浮桥9次,保障了作战部队的集结与机动,受到前线指挥部的嘉奖。
79式/GZQ110型特种舟桥
1959年初,我国从苏联引进波波斯特种舟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的公路部分。1979年10月仿研成功,命名为“1979年式特种舟桥”(也称为GZQ110型特种舟桥)。从此,在特大江河上
架设浮桥,不再需要由总部调集几个军区的舟桥部队联合行动了。到1980年代,各战略军区可在所辖范围内自行解决特大江河的渡河问题。
79式特种舟桥全套器材由舟、桥梁、门桥及附属设备等部分组成,可分为1/2或1/4套单独使用。为保障器材的机动,全套器材均装载在解放牌CA30A型越野汽车上,由456辆汽车运输
全套器材可组合载重60吨门桥16个,100吨标准门桥12个,100吨大面积门桥8个。
改进型79式/GZQ110A特种舟桥
1990年代末,我国对79式特种舟桥进行了改进,研制生产出性能更先进的改进型79式特种舟桥,通过定型后命名为“GZQ110A型特种舟桥”,并于2000年装备部队。改进后的79式特种舟桥与原舟桥相比,主要改进之处:一是舟用发动机由解放牌CA-10B型改为功率更高的X6105BC-20型,从而使舟的航速有所提高,空载航速由原来的15.5km/h提高到18.3km/h;二是运载车由原来的解放牌CA30A型越野汽车改为东风EQ2081E越野车
自行研制形成系列
我国仿制的舟桥,所需运输车辆及作业人员多,架设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自行研制出74式/GZQ220型重型舟桥、74式改进型/GZQ221型重型舟桥、79式/ GZQ230型带式舟桥、GZQ111型特种舟桥、GZQ410型轻型门桥及GZQ411型轻型门桥及配套器材,使舟桥器材装备形成较完备的系列。这些舟桥所需人员、车辆少,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架设和撤收速度快,适用于克服大、中江河障碍。
74式/GZQ220型重型舟桥
74式重型舟桥器材是我军第一代带式舟桥,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又称“74式带式舟桥”、“GZQ220型重型舟桥”、“两折带式舟桥”,于1974年定型,用于保障履带式50吨或轮式9吨以下车辆通过江河障碍。
全套器材由96只河中舟、32只岸边舟、16艘汽艇及144辆解放牌CA-30型汽车组成。根据需要,全套器材可分为1/2套或1/4套独立使用。
该重型舟桥可构筑码头、漕渡门桥及浮桥。码头由左右对称的岸边舟组成;漕渡门桥可由若干只河中舟并连而成,可组成载重30~100吨的大面积漕渡门桥;可架设载重50吨单行道浮桥、2×25吨双行道浮桥。
74式重型舟桥的主要特点:一是舟、桥桁、桥板合为一体;二是装车方式采用首舟、尾舟叠放方式;三是架设的50吨浮桥桥面较宽,可双向通行;四是与62式、63式舟桥相比,架设作业简单,所需人员少,作业速度快。79式/GZQ230型带式舟桥
74式重型舟桥器材需要在舟桥下水后由多名作业手在指挥员的组织协调下完成,作业程序仍然复杂。为了保障部队及装备的快速机动,部队需要一种更便捷的舟桥器材。为此,我国于1979年自行设计制造出79式带式舟桥,也称为GZQ230型带式舟桥。
79式带式舟桥由44个河中舟、4个岸边舟、16艘79式汽艇、4幅路面器材和66辆改装的铁马SC-2030越野汽车组成。其可架设载重50吨、20吨的浮桥,组合成载重40吨、60吨、110吨的漕渡门桥,保障履带式或轮式车辆通过江河。
79式带式舟桥的主要特点:一是舟、桥桁、桥板合一,呈“W”形,是一种四折带式舟桥,入水后自动展开成平面;二是舟桥不需构筑码头,利用自带的翻板即可实行通行,器材的装卸均实现机械化;三是浮桥有较宽的车行道,当重荷载通过时可单行,轻荷载通过时可双行;四是结构作业简单、所需人员少、作业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与62式舟桥器材相比较,以架设长256m、载重50吨的浮桥为例,当江河流速为1.5m/s时,减少作业人员约40%
、时间65%,通行能力增大1倍。
74式改进型/GZQ221型重型舟桥
针对79式带式舟桥存在的不足,我国于1990年代初自行设计制造出一种性能更为先进的横折式带式舟桥,命名为GZQ221型重型舟桥,并于1992年装备部队。其是在74式/GZQ220型重型舟桥基础上融入79式带式舟桥的新技术研制而成的,因此也称为74式改进型重型舟桥。简称“74改式重型舟桥”。
“5.12”汶川大地震中,通往重灾区的道路桥梁严重受损,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为解决大型救灾设备无法通过的难题,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使用74改式重型舟桥组合成的4个载重80吨漕渡门桥,运送了一批批大型救灾机械设备和救灾物资,救援人员顺利通过门桥漕渡进入汶川,受灾人员也搭乘漕渡门桥离开灾区接受。
该型舟桥总体技术水平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装备相当,是我军舟桥部(分)队的骨干装备,同时出口到国外。
74式改进型舟桥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结构设计有较大的突破。该舟桥的舟体由超轻型加筋板制成,取代了以往的桥板、桥桁和舟体组合式的结构,提高了浮桥的刚度和通行特性。
二是提高了与79式带式舟桥在使用上的通用性。其可与79式带式舟桥混合架设和相互替代,方便了训练、使用和维修管理。
三是河中舟装车方式为尖舟倒扣在方舟上,用两舟侧面的铰链连在一起。在入水前进行机械化预展,下水自动打开,操作人员无需下水作业。
四是优化调整尖舟、方舟的设计与结构尺寸,具备良好的运输性。为便于采用轻型越野车装运,使尖舟倒扣在方舟上并采取适当偏置的办法。
GZQ111型特种舟桥
79式特种舟桥及其改进型虽然解决了保障重型装备渡过宽大江河问题,但渡送能力、速度、浮桥的稳定性等仍不够理想,而且装备的上、下岸还需要构筑野战码头,保障的时效性较差。为此,我国着手研制更好的重型舟桥装备。
1985年1月,我国开始研制平战两用的新型特种舟桥,于1996年通过定型,命名为GZQ111型特种舟桥,并装备部队。
GZQ111型特种舟桥由20艘推船、20艘渡驳、12艘桥驳等组成。其可架设1614m长的100吨浮桥,或组合成最大载重量为360吨的漕渡门桥。
该特种舟桥在设计指导思想、结构形式、使用方式等许多方面与79式特种舟桥截然不同,其技术具有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是门桥漕渡,还是浮桥架设都具有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渡送能力强。1艘渡驳1次可渡送21辆汽车或10辆坦克,其渡送量相当于6个载重60吨标准漕渡门桥。推船不仅可顶推渡驳,而且在推船尾部设有拖绳,可拖带79式特种舟桥各种吨位的门桥,1个推船可拖带4~6个门桥。
二是作业强度低。新型特种舟桥的自动化程度高,所需作业人员少,1组门桥(推船加渡驳)只需27人,特殊情况下还可适当减少。
三是门桥的组合及漕渡的速度快。组合门桥只需5~6分钟;用其进行漕渡,1次只需30~4
0分钟,比79式特种舟桥快得多。
四是作业难度小。其岸边翻板长7m,漕渡时可直接搭于陆地,不需构筑码头,可在任何有坡度的岸边停靠,便于车辆迅速上、下岸。
五是安全可靠。其特舟上设有5个大锚,情况紧急时可随时投锚,且能安全锚定,不会滑动。
该特种舟桥研制成功后,为方便其停靠岸,我国于1990年代末开始研制GZQ111型特种舟桥趸船与引桥。2001年8月,趸船与引桥通过评审鉴定,并于2002年装备部队。
GZQ111型特种舟桥趸船与引桥由2节趸船和1节浮游自展栈桥组成。趸船能同时停靠推船、渡驳和桥驳各2艘。浮游自展栈桥能承载20吨轮式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