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回眸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1-04-15 08:47:18
    定格火红年代 见证奋斗历程
    ——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回眸
    历史的使命召唤着我们
    宏伟的蓝图鼓舞着我们
    人民的期待激励着我们
    ……
    今天,当我们回顾11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五”到“五五”计划主要为学习苏联发展模式;“六五”到“九五”计划则强调中国式发展,“十五”到“十一五”规划则提升为科学发展。在发展战略方面,“一五”到“五五”计划重点实施工业化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六五”到“九五”计划重点实施市场化战略,建设小康社会;“十五”到“十一五”规划则转向完善市场化,积极推进新工业化城镇化与国际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筚路蓝缕中寻求兴邦之道,到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从探索前行的“计划”,到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下的科学“规划”;11个“五年”,见证了奋进,见证了危机,见证了转折,见证了亿万人民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大国崛起的征途步伐。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成为我国工业化起点
    “一五”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2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它包括序言、总纳、国家机构、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4章,共106条。
    1955年:克拉玛依——戈壁中崛起的绿油城
    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开钻,10月29日完钻,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
解放牌汽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创举,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1962年)
    1958年:一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全国掀起“”潮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1957年又成功完成了“一五”计划,开始进入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研制成功
    1953年,“中国自己的汽车厂”一汽在长春奠基;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研制成功;同年,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
    1958年:第一艘万吨远洋轮下水
    1958年11月27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远洋货轮命名为“跃进号”。这艘远洋货轮载货量达13400吨,排水量为22100吨。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 石油实现自给
    1959年4月,位于黑龙江省境内松辽盆地大同镇的“松基三井”开钻,最终导致大庆石油会战并发现了大庆油田。
    1960年: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中央提出“八字方针”
    三年“”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局面。1960年9月,中央首次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1970年)
    1966年:“三五”计划实施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应届大中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升学,经济的停滞不前又使得城市就业问题空前严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学生又被当作“再教育”的对象。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68年12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最大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建成
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时代。
    1970年:决定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1970年12月25日,中央批准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的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报告。该工程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1年~1975年)
    197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制定,“四三”方案形成
    1971年4月1日,中共中央转发了余秋里起草、周恩来批准的《1971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和作为附件的“四五”计划指标,“四五”就以纲要草案形式指导着年度计划的编制。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4年:胜利油田建成投产
    胜利油田在1960年开始钻探,1961年4月钻遇油层,发现工业油流。1964年4月中央决定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1966年开始开发,当年原油产量达到134万吨。1974年胜利油田建成。
    1975年:对各方面整顿,经济状况趋于好转
    1975年: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建成
    1975年7月5日,宝(鸡)成(都)在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使这条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改造为先进的、高效能的运输大动脉,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向现代化跨进了一步。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6年~1980年)
    1976年:“五五”计划安排在十年规划之中
    1975年10月,国家计划拟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五五”计划没有单独编制,而是安排在十年规划之中。
    1976年: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1976年7月6日,我国西南边疆又一条公路干线——滇藏公路建成并正式通车。这条公路是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之后,从内地到西藏的第四条公路干线。
    1977年:恢复高考
    1977年冬天,“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考试,它所恢复的不单单是当年570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更直接地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决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年:我国运载火箭首飞太平洋成功
    1980年5月18日至21日,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这是在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之后,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又一新的重要成就。
    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1年~1985年)
    1981年:“六五”计划是继“一五”后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
    “六五”期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10.72%,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8%,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