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Dec.2020Vol. 49 No. 12
2020年12月 第49卷第12期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DOI  : 10. 3969/j. issn. 2095 - 509X. 2020.12. 018
基于Isight 的汽车前防撞系统低速碰撞优化设计
李雨田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资
,陕西西安710089)
摘要:为提高轿车前防撞系统低速耐撞性,首先进行前防撞梁和吸能盒正面低速碰撞仿真和分 析,结果表明原结构
能盒能
、防
变形过大、超过 空间等设计 ,需重
优化设计。然后搭建基于Isight &CATI &HyperMesh &LS  - DYNA 的优化设计 进行优化
设计,即以 件长度、壁厚尺寸为设计变量,以比吸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
力小于180 kN 、
防 小于200 mm 、吸能盒变形小于180 mm
束条件,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对新设
计的防撞梁和吸能盒进行低速碰撞性能验证,证明了优化方法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防 ;吸能盒;低
;【sight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
U463. 8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95 - 509X ( 2020) 12 - 0082 - 05
进入21 ,随着我国城市轿车保有
:断力口,低速碰撞(R  ! 15 km/h )时有发生。前防撞
系统的防撞梁和吸能盒
低速碰撞过程
到 汽车的重要作用,当低速碰撞发生时,首先
损的就是汽车前防撞系统中的防撞梁和吸能盒, 以此 车身避免受损、降低维修成本。 美国
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  , IIHS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市面上
大部分轿车的防撞梁和吸能盒 设计缺&门。为提高低速耐撞性, 学者做了大量
(
[2 ]对防撞梁的挤 度进行了研,得出增加防撞梁弯曲刚度 加吸能特性的结
(
[3 ]
防撞梁和吸能盒的吸能特性,比
较分析了四组截面
分别为 、正方、六边
和八边形,每组的单元格和连接板 的防
撞梁和吸能盒,结果
八边形带 结构的截面
比吸能最大。 & 4 ] 了撞时吸能盒的变
式,通 吸能盒 加诱导槽, 以提高防撞梁的吸能特性, 以使最大碰撞力和位移
设计 。
,Isight
的集成优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
工程、 工程、航空航天、车辆工程等 的优化设计中&5', 低速碰撞前防撞系统优化 不
见。因此 对某型车防撞梁和吸能盒低速耐撞性较差的缺点,搭建了基于Isight 、CATIA 、
HyperMesh a LS  - dyna 的优化设计平台,
撞系统自动化仿真和优化的目的,提高了前防撞系
统的耐撞性能。
1前
仿真分析
1.1
的建
采用HyperMesh 建立有限元模型,网格大
小设置为10 mm ,最得到6 310
元, 三
角 元有518
;防撞系统的防撞梁和吸能盒连
接方式为点焊,用Weld 单元 ;
设置碰撞器和
防撞梁之间的接 型为* CONTACT_SURFA-
CEE_TO_SURFACE ,防撞梁、吸能盒以及车 面
的接触类型为 * CONTACT_SINGLE_SURFACE &6' o
车质量为1.078 O 碰撞器按照RCAR 低速碰撞
构建, 最 搭建的 撞有 元模型 1
o
模型的材料为DC01, 模为202
GPa ,
比为 0. 28,密度为 7. 85 1 10 一6
kg/mm 3 &7'(
图1 碰撞有限元模型
收稿日期:2019 -05 -10
作者简介:李雨田(1983―),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468160373@ qq. com.
・82
2020年第12期李雨田:基于Night 的汽车前防撞系统低速碰撞优化设计
1.2
前防撞系统低速碰撞仿真分析I. 2.1仿真结果准确度评判
汽车碰撞仿真结,对真结果可靠
进行分析。
漏、滑移能、质量、总
几个方面对仿真结果进行评判,然
真的基础上分析 防撞系统的耐撞
。一般,撞真过程
(沙漏、
移能、总
)、质的变化,查阅 [8 ]、[ 9 ]
,质量的增加应小于系统总质量的5% ;沙漏
应小于 系统 的5%,且允许出现负
移 应小于系统总 的5%;
加口
大于系统总 的10%;只有质量、沙漏、滑移能以及总 的变化 接 才 认为碰撞仿真是 的,具有
&6
一 7,1°
'。
2为基于低速正面碰撞(
)真的
变化 。 2 以看出,沙漏
为 280 J , 系 统 总 的 2.99% ; 移 为 75
J , 占系统总 的0. 80% ;系统的 和动能的
总和始 为9 357.64 J , 低速正面碰撞仿真
程 守恒 ;由动
得,质
加也小于10%
o
由此 ,低速正碰有限元建模
方法是 的。
8.00
0.02
0.04
0.06
0.08
0.10
时间/s
动能
-
1
内能、
L
/
沙漏能
-
图2 正碰系统能量变化曲线
1.2.2
正面低速碰撞仿真分析
对于吸能盒和防撞梁 撞 的研究
防撞系统的位移-时间 、碰撞力-时间
和SEA 几个方面 分析& 7。1 )位移-时间 。
3
为低 速 撞 程 吸 盒 防撞梁 移 变化 , 看出防撞梁最大位移为
267 mm ,接 移变
停止 变形吸能,
此时动能通过横梁传递给车身,造成 他汽车零部 件的破坏,前防撞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 ) 撞 力 -时间 。吸 盒 的 撞 力 -时间 4
,
有2
点,第1 点为0.026 s 时的83
kN ,第2
点为0.091 s 时的101 kN o 结
3
,
种 是由于防撞梁变 大,低
速碰撞没有结束,防撞梁碰到车 他零部件使碰
撞力第2 高, 传递到其他零部件造成破
3) SEA o
SEA 是 质量吸能的多少。防撞梁和吸
盒 质
动能转化为
的多少,是
撞 的重 。SEA 越大,结构耐撞性越 ,结构的SEA 见表1。
表1防撞梁和吸能盒的SEA
吸能量/J
质量/kg SEA/(J  ・ kg-1)
防撞梁
5 977
5.0111 192.78吸盒
2 974
2.584
1 150.93
2前 数学优化 与流程
化设计是 的 ,使
质 最 。 对 车 结构进行 化设计有2种方法:一 是材料替换,即利用强度高、密度
小的材料(如镁 金、铝 金)替换钢;另一 是采 用更好的结构、更 进的工艺。将2种方法组
,汽车优化设计 有 倍的效果,如在
防撞梁和吸能盒 基础上,参考关 ⑸
防撞梁 和 吸 盒 的结构 ,
5
,
51
〜510和8〜8为 化模型待 。材
料采用铝6101,
模为69 GPa , 比为
・83
2020年第49卷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0.33,密度为 2.7 110 - ky/mm 3
图5 参数化模型
2. 1 前防撞系统数学优化模型
2.1.1
设计变量
5
,化设计时,将防撞梁所有 :零件厚度和两防撞梁加强板长度以及厚度作为设 计变量。防撞梁为对称结构,同时为简化制造工
最 设计变 化为13
, 有10、厚
度变量和3 度变量,变量变化 为±20%,
设计变 :
L  $
[ 51 ,52 ,53,81,82,83,8,85,86,87,88 ,
8,810 ]
(1)
式中:L 为设计变 行域;厶〜5为长度变量;
8
〜J ;。
为度变量。2.1.2数学模型
进行防撞梁和吸能盒设计时
关注的参有碰撞力 、吸 、防撞梁 和吸能盒变形行程。碰撞力 大于180 kN ,要完 吸
收系统的动 小于9 357.64 J ,防撞梁变 大于200 mm ,左右吸能盒变 大于180 mm 。在保
项 的同时,应尽量使结构质量变轻、吸
,以SEA 最大化作为优化
防撞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 为:
< ( ! 180 000 N
9beam  + 9box  "
汽车防撞系统
9 357 J
(?)
*'beam  ! 200 m *'L box  ! 180 m *'Hbox  ! 180 m
]! L  ! ]2
式中:9d 为吸
;@为质量;(p 为撞力峰值;
9b-m
为防撞梁吸
;9o-为吸能盒吸
;*'bwm
为防撞梁最大变 ;*'L bo-为左吸能盒吸能行
程;*'Hbo-为右吸能盒吸能行程;]和]分别为变
量的 和 。
2 .2 优化流程
6
, Isighti  集成了 CAE  软件 Hy ­
perMesh  %LS  -Dync  以及 CAD  软件 CATIA ,在 CATIA
构建的CAD 形状变量以及在HyperMesh  创建的
度变
直接与Aight 建 接和传递信息。
Isigh 中
验 调用CATIA 更新几何变量
以及调用HyperMesh 更
变量和材料属性,再提
交至求解器LS  - DYNA 进行求解,最后通过解析输出
件提
、位移以及碰撞力信息。
获取形状变量信息
Car.catvbs  [◄----------
\ Command,cmf  M ----------
获取厚度变量信息
输出质量信息HyperMesh  Summary  -
输出能量信息
LsSyna  - ~Rcforc  ■
输出碰撞力信息L p 吋输出位移信息
CAE
模型
|随机严样|----------T ---------------------1
“ |实际点真值|代理模也预丽
|代理模型*
最优 拉丁 超立 方试 验设 计
—H
优屈解|
-H 选择最优解代入有限元模型]
|验证新模型低速耐撞性|
是否满足要求
|优化结果|
图6优化流程图
Isight 通过对Command. cmf 文件数据的提取
与交换、通过* • bat 批处理执行CATIA 宏文件* .
catvbs 得到
和厚度的 模型,通 程控制CATIA 生成cow  stp 文件并导入到HypsMsh 中生
成Cao  k 文件。将Cao  k 作为输入文件,调用LS  - DYNA  进行 , 输出 件 Summaey 、 Glstat 、 nod-out A Rcforc 进行文件解析,得到系统质量、 变
化,位移以及碰撞力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拉丁
超方的采样在设计变 行 生成试验 ,
并驱动CATIA 、HypsMsh 和LS  - DYNA 循环更新
计算, 以得到一系列变量和响应,并利用径向基 构建变量和响应之间的 模型,以撞
・84
2020年第12期李雨田:基于Isight的汽车前防撞系统低速碰撞优化设计
指数最大作为目标,选用相应的算法进行优化求解(
3与优化设计
3.1代理与精度检验
基于模型的优化前提条件是精度足
(利用构或模型来替换模型,进行快速优化,可以大大提高计算。利用径向基法构造了
吸能零部件耐撞性的模型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通科学地布置诱导槽的方式可以提高其结构的耐撞,吸和减小碰撞力⑷。由引,模型的方法引入到车身撞,基于RBF构建车
的模型,快速、高、地对车身进行化&9'。
防撞梁和吸能盒共13变量,首先利用拉丁超方的方法进行采样分析,共采集得到105组,基于RBF构建模型。模型由多组数通过数学方法拟,并部数据均模型上,所以一定的误差。如果:模型不能精确地变量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优化的结果也是的解⑼(
使用3种方法——系数(G2)、均方误差评价"G m)和相对平均绝对误差(G a)对防撞梁和吸盒模型进行进验模型精度&10',2为模型精度检验结果。由2:
G2,G a和G m达到可接,说明基于径向基构建正面碰撞的代理模型是可行的。
表2代理模型的G2,G a和G m值
响应G2G a G M 可接平"90%!30%!20%总质量
97.53%11.29%  3.23%
撞力97.64%9.96%  1.49%左吸能盒位移98.56%  6.33%0.58%吸97.44%9.42%  1.46%右吸能盒位移98.17%7.74%0.63% SEA97.32%12.20%  3.76%防撞梁移96.88%12.75%  4.32%
3.2优化结果
Isight集成了梯度优化方法(gradient optiniza-ton)、直接搜索法(direct search)和化算法(global optimization)等几化方法。2
用软件默认的NLPQL,但是考虑到制造工艺约束和相关经验,对化结果。为加工的,通,最化结果见表3(最终的质量为4.058kg,较原结构质量7.594 kg了46.56%。
表3代理模型优化结果mm 设计变量初始值正碰优化值选择值
500557.3824400
2523.463125
2500
31.01121
3.51.46702
3  4.9?645
3.5  6.99997
35.97645
2.5  4.94253
2.5
3.69104
21.67202
21.03811
2  1.00001
4验证
防撞梁和吸能盒优化方案后,需要对新结构进行低速撞分析,采用结构低速撞
真模型构建的方法来构建新结构有限元模型。
1)位移-时间。
7为优化设计后前防撞系统的位移-时间,由防撞梁最大移为194mm,右吸能盒变形比优化前更大,吸收更多的低
2)撞力-时间。
8为化低速撞撞力,由
,化的结构碰撞力比优化前防撞力小,
撞过程撞力较,为59kN,对
・85
2020年第49卷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车身更具保护性。
3)SEA。
优化后新结构的SEA见表4,由表可知,防撞梁和吸能盒的SEA较原结构的SEA分别提高了63.42%和84.22%。
表4新结构防撞梁和吸能盒SEA
吸能量/J质量/kg SEA/(J・kg-1)防撞梁6259  3.2111949.24
吸盒3068  1.4472120.25
5结论
本文在对原防撞梁和吸能盒正面低速碰撞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如下结论:
1)以Night为优化平台,集成CATIN三维软件以及HyperMesh%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情况下,利用RBF构建的代理模型可以很好地代替原有物理模型。
2)在原结构基础上,重新构建防撞梁和吸能盒并基于Nght优化设计后,新结构质量减轻了46.56%,低
速碰撞碰撞力减小了41.58%,防撞梁变形减小了,SEA提高了,达到了优化设计防撞梁和吸能盒的目的。
3)以Night为优化平台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并可以为其他类似优化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1]SCOTT W R,BAIN C,MANOOGINN S J,etal.Simulation model for low-speed bumper-tv-bumper crashes&J].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cf Passenger Cars:Mechanical Systems,2010,3
(1):21-36.
&2'杨永生•汽车保险杠系统低速碰撞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42-67.
63]柳艳杰•汽车低速碰撞吸能部件的抗撞性能研究&D]•哈尔:工程大学#2012:34-41.
64]郝亮,徐涛,崔健,等•参数化诱导槽设计的吸能盒结构抗撞性多目标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3(1):39-44.
65]朱小龙,于兰峰,郭俊才,等•基于MATLAB和Night的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
(3):91-93#96.
66]胡远志,曾必强,谢书港.基于LS-DYNA和HyperWorks的汽车安全仿真与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98-245.
&7'魏显坤•轿车保险杠吸能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2:46-53.
68]郭明慧,黎胜•运用代理模型方法预测潜艇结构模型的振动声辐射&J]•中国舰船研究,2013,8(6):69-74.
69]陈国栋•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其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2012:32-51.
&10]都雪静,韦丽苹•吸能盒盒体内部结构的改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29(12):7-12.
Optimization design of low-speed collision of
automobile fronr anti-sollision system basee on Isigd
Li Yu/an
(Asset Management Division,Xan Faculty of Aviation Technoloay,Shaanti Xian,710089,China) Abstra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w-speed emshworthiness of the front anU-collision system of the coy it simu­lates and analyzes the font irnpact beam and eneryy-absorbing box irontal low-speed cras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ginal stmeture with eneryy-absorbing bot eneryy absom/on is insufOcient,the defoonation of the irnpact beam is too larye,more than the limit space and other design defects need to re-op/mize the design.Then,an optimized design simulation platfoon based on Night,CATIN,HyperMesh and LS-DYNA is built to optimize the design,realizes optimal design through taking paO length and wall thickness dimensions as design v v O—W s,max­imum specific eneryy absoytion as the optimization taryet,and collision force less than180kN,crash bexm dm-placement less than200mm and eneryy-absorbing bot deformation W ss than180mm as constraints.Finiy,the low-speed crash peObonanco of the newly designed crash beam and eneryy-absorbing bot are veofied to pmvv the ficienco and feasibility of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Key worrs:anti-collision beam;eneryy-absorbing bot;low-speed collision;Night;optimization design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