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的品质价值观
比亚迪事业部品质理念“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集成创新
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在微博上有一个账号叫“汽车电子前沿”,从总工程师到总经理都是相当活跃的微博用户。罗如忠在微博上记录:“严格说,除了与车辆的技术匹配外,夜视系统属于IT范畴,思锐上的夜视系统能这么快开发出来,也是因为我们前期有一定的IT领域技术积累。不过,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像摄像头、控制器(传感器)总成与红外线的匹配问题。”
此外,他还表示:“夜视系统是少数高端豪华车的配置,大多数带夜视系统的车,都是将影像呈现在中控屏上,驾驶者需要扭头看,而思锐选择在HUD抬头显示屏上成像,车主在夜间行车时就能很方便地看清前方道路,这绝对是国产车的一大颠覆。”
在比亚迪的思维里,只有垂直整合集成创新才能让汽车电子技术进步的更快。
比如用钥匙遥控汽车?这是敢想敢做还是没有常识?这样的方案也许很难会在传统的汽车公司里通过,因为它带着一些天真和激情。但这很好地引发了消费者好奇心,在这点上也有足够多传播营销的文章可做。
如果拿到速锐的遥控钥匙,会惊讶它的“可爱和科技感”,这就是可以遥控汽车自动驾驶的那把钥匙,这正出自比亚迪汽车十五事业部。最初的概念是,最近5年汽车保有量增长非常大,停车拥堵问题越来越集中,停车越来越难,站在用户角度看,产品该怎么做?邹财松回忆当时头脑风暴过程中有人提出:如果汽车能像玩具汽车一样遥控驾驶该多好。邹财松说:“敢想这个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大概八九不离十,我们对车的理解,要控制,对各个零部件要掌握。”这个“大玩具”涉及到8~10个模块,10个系统,智能钥匙成套的控制。车身控制模块,发动机控制,因为要启动车,要熄火,自动变速箱、AMT、DCT、控制变速箱、转向,当时内部讨论,觉得有可能性,就立项做了。邹财松一直强调:“用户体验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比亚迪2011年上市的S6仪表板由两块液晶屏组成,和电脑手机一样可以选择界面和图标,而随后的产品车载屏幕越来越大。邹财松认为,车载屏幕越来越大将会是一个趋势,未来
比亚迪汽车搭载一个像Tesla一样17寸的屏幕也不是不可能。传统汽车公司表示能够满足车载级别的电容屏幕成本太高时,比亚迪汽车通过自己做液晶屏的第四事业部为汽车屏幕做了各种设想和模版。邹财松解释,电容屏经过测试是能够达到基本的车载级别,只是成本相对比较高,当然也会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但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和触摸交互方式肯定是目前的一个趋势。
此外,比亚迪车载系统用的仍然是Windows CE,UI设计由比亚迪自己完成,这也是问题所在,一个技术型的公司在UI设计上还是离感性美有一定距离,而且选择太多对用户并不是最好的结果。邹财松也表示,关于操作系统,目前已经研究了安卓,黑莓的QNX,和微软的Windows8,在未来会有一个升级。同样,比亚迪的云服务,和语音交互系统,Mirrorlink产品已经都整合在比亚迪汽车里面,基本上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交互方式都有了。
比亚迪销售系统现在,比亚迪汽车从3个板块发力,车载电子、车身电子和安全电子,包括汽车娱乐系统、车身控制模块、以及智能钥匙、安全气囊、图像技术。内部工作方法是分三步走,从技术到产品,最终成为商品。
在比亚迪能够看到做了非常多的成功研发,各种车内电子功能做到非常全面,但是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被人们牢牢记住的确不多。这背后可能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改进,当然对于邹财松而言,这10年是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的过程,有差距但是也相当于此前老牌汽车企业走的30年。
邹财松认为,汽车电子也许很难是一个汽车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手段,但是在这一轮汽车互联和汽车交互的科技浪潮中,对所有人的机会是平等的,而比亚迪拥有在这个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关于未来
关于未来,邹财松认为最重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会集中在基于互联网的汽车互联应用,图像类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和自动驾驶。开车对多数人来说越来越是一种劳动,劳动都会用机器替代。但是汽车应用门槛非常高,容错率要求很低,航空级别的安全性不能出事故。
目前十五事业部内部产值预估50亿,对外可以达到80亿。未来不排除比亚迪会把这个部剥离出来,或者开放供应体系引入更多竞争的可能性,这和比亚迪企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
“每个领域打开一扇门都很庞大,我们要保持敏感。技术是若干个细节的组合,先一个个掌握,积累素材到一定的程度才有一个慢慢清晰的未来。”邹财松说,“最重要的是想用户需要什么,继而再努力实现用户体验和纯粹技术上的突破。”这应该也是比亚迪汽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