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雷
戴
维
森
营
销
策
划
书
宝马摩托 第十七组
一、策划概要
哈雷摩托,全球知名摩托车品牌。1903年,威廉·哈雷(William Harley)和戴维森(Davidson)三兄弟在密尔沃基创建了著名的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100 多年来,它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萧条、罢工、买断和回购、国外竞争以及市场变幻的重重洗礼,但它经受住了所有考验.一个多世纪以来,哈雷戴维森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密尔沃基摩托车的形象在全世界车迷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狂热地忠诚于V 型双缸驱动的摩托车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公司曾被《福布斯》杂志提名为“年度最佳公司"及 400 名最佳公司之一,并且“哈雷戴维森"连续跻身于美国十大最著名品牌,与可口可乐和迪斯尼公司齐名。也许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比任何其他 20 世纪的
产品更具深意,因为它象征着美国,它的成功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传奇。最初的哈雷是在1903年由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在一间小木屋里“攒”出来的,并以两个人的姓氏命名为“哈雷—戴维森"。这之后,哈雷从新英格兰地区开始发展,1912年第一次出口日本,一直拥有稳定的顾客,现已在70 多个国家中开展业务,并在世界各地拥有 1300 多家授权经销商.
二、市场环境
哈雷戴维森公司的历史始于1903年,当年,威廉•哈雷21岁,是一家工厂的绘图员。在戴维森三兄弟的帮助下,他们设计制造出第一辆摩托车。戴维森三兄弟分别是模工、机工和工具工。其后,他们又在戴维森家的后院里造出了3辆摩托车并卖了出去.1904年他们又卖出了8辆。1906年他们着手建厂,1907年9月17日哈雷•戴维森公司正式成立。
20世纪初,摩托车技术在美国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摩托车企业并开始了竞争。美国大部分早期的摩托车企业的产品质量都不过关,缺少可靠性,唯有哈雷和Indian例外。在那时举行的多次摩托车大赛中,哈雷摩托车都名列前茅,名声大振.
一战期间,由于军方对哈雷摩托车的大量采购,产品供不应求.1918年哈雷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工厂,哈雷也成为世界上最大摩托车公司。 到1949年,哈雷公司开始遇到来自英国的竞争。英国的Norton和Triumphs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功率较小,但价廉、体轻、易于驾驶,而且速度上也不比哈雷产品逊。面对英国竞争者,哈雷公司开始进一步改进发动机,引进了大功率发动机.1957年,被誉为现代超级摩托车的“哈雷健将”诞生了,成为一时风范。哈雷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从60%上升到70%,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其他几家摩托车企业销声匿迹了。
到60年代初, “日本入侵" 。
(1)哈雷公司却陷入了产品形象困境,许多年里,哈雷公司一直迎合那些粗犷的顾客对象来设计产品,这种战略在60年代受到本田公司的严峻挑战.哈雷公司没能针对本田公司发起的“你在本田车上遇见最文雅的人”的促销战略进行有力的反击.因此,哈雷不但没能在当时剧增的市场中获得增长,市场份额却严重下降。
(2)到1969年,它被美国一家著名消闲娱乐集团AMF兼并。AMF采取撇油脂策略,只注重短期利润,很少投资设备更新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以恢复哈雷公司的市场地位.
(3)AMF猜测日本厂商不会扩大生产线去生产大型车,1975年,本田推出“金翼"牌大型旅行摩托车,并很快成为这种产品的标准,取代了哈雷在这一产品中的盟主地位.“金翼"不仅价格比哈雷同类产品低22%,更可怕的是,由于本田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成本比哈雷竟低达30%。
自1975年至80年代中期,日本厂商挤入原属哈雷的大载荷、时尚性的摩托车市场,如本田的“麦格娜”“影子”。在很短时间里,日本厂商又占领了大部分大型车市场.哈雷仅存的在大型车市场上绝对优势也土崩瓦解,到1980年,哈雷已岌岌可危。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由1970年的70%降到5%。“质量跌入地狱,士气掉进谷底”.
三、SWOT分析
优势—S
1.哈雷品牌的成功原因在于技术更新、产品设计和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哈雷摩托车粗犷、气派、刺激和兴奋,在美国标志着男子汉;
3.哈雷摩托车有光荣的历史,是美国人的骄傲和美国精神的象征,品质购买风险低;
4.贴近客户的理念,知道客户的心中所想和真正所需,产品款式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和工艺。
弱点—W
1。由于品牌定位的不同,目标市场非常狭小。哈雷定位的美国情节,使之没有大步的走向国际市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价格较高;
3.哈雷过度注重重型摩托车,在小型车方面渠道一直不成功;
4。认知度较低,潜在体对哈雷品牌内涵了解不深入.
机会—O
1.政治环境:美国政府提高进口摩托车关税;
2。文化环境:美国人在日本产品冲击下,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威胁-T
1。经济环境:8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人们购买力下降,市场萎缩
2。生态环境:环保呼声将越来越来强烈
SO战略
(发出优势,利用机会)
1.要求政府大幅提高日本进口摩托的关税,扩大哈雷品牌销量;
2。坚持发展核心业务,紧抓产品质量,提高客户对哈雷产品的认同;
3。效仿日本企业,严格控制产品库存,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内部整合公司资源,努力改善与员工关系等。
WO战略
(利用机会,克服弱点)
1。反对进口日本产品,宣扬爱国理念,扩大哈雷品牌知名度;
2。利用政府提高进口摩托车关税,扩大哈雷摩托车市场份额.
3。已有的竞争对手(日本厂商)有明显优势
ST战略
(利用优势,规避威胁)
1。重点发展重型摩托产业,避开与丰田公司的正面竞争;
2.发掘新的消费市场,扩大销售额。
WT战略
(减少弱点,规避威胁)
1.引进轻型摩托生产线,降低售价,来与丰田公司竞争;
2.学习日本厂商先进的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
以上是哈雷公司遭遇困境后进行的swot分析,在四种战略中,哈雷公司最终选择了SO即优势-机会战略,采用了以下一系列的措施:
1。要求政府大幅提高日本进口摩托的关税,扩削弱丰田公司的价格优势,扩大哈雷品牌销售量;
2.坚持发展核心业务,即重型摩托车生产,紧抓产品质量,重获客户对哈雷品牌的信任;
3。效仿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产品库存,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努力改善与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积极性;
5。品牌延伸,将哈雷品牌的神秘性延伸到周边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额外收益;
6.开发新的产品,拓宽品牌市场,去发掘潜在的新的客户,打造更广阔的销售平台,实现产品的互补,完善整个生产销售体系。
四 营销策略
(一)市场定位
1、不为所有人,仅为能够驾驭它的人存在
与英国的劳斯莱斯轿车、瑞士的爱彼手表、法国路易-威登皮革箱包一样,哈雷坚持手工工艺制造、限量生产,所有出厂的整车都是提前很长时间预定的。哈雷的产销量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哈雷的质量一定是最好的,从内在的发动机、外型的设计到座椅的装饰,样样选料考究,做工精致,如FALSTN经典车型,在FATBOY车为基础原形上改造了带有白条纹的轮胎和带有黑白斑点的座椅,看上去非常古典,原始气息浓烈。哈雷车都是根据
每一位哈雷爱好者而量身定做的,并有大量的配件可供改装,世界上完全一样的两辆哈雷是不到的. 哈雷的驾驶者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域,但他们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他们都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积极进取,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和不俗的生活品位.哈雷时尚的初始拥有者,恐怕要算美国摇滚鼻祖猫王了,当年猫王的一大嗜好就是驾驶一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猫王的这一做法相当于担当了哈雷的形象大使,免费为哈雷作了广告。现在,哈雷车迷的名单中又增加了我们熟悉的名字——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朗前国王巴列维,著名演员施瓦辛格,中国艺人王杰、许巍、叶童、钟镇涛等.美国亿万富翁福布就是哈雷车迷,他是世界上个人拥有哈雷车最多的人(100辆),他的一大爱好就是驾驶一辆哈雷车出门游玩.不论是好莱坞的明星大腕,F4赛车手,还是MBA工商管理硕士、律师以及政界要员无不以哈雷为乐、以哈雷为荣,他们都在为哈雷做广告,人人都宣传自己的爱车是精品,哈雷是他们的价值趋向和精神依托,逐渐成为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