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_1
成都市公司目标工业区概况
高新区:电子信息(含软件)及生物医药产业
成都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南部园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西部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产业聚集为目的、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内各建有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成都汽车展建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体制创新、成果孵化、对外开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通信、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五大产业集。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25,以上,在科技部的历次综合评比中,成都高新区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7年列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的第4位、中西部第1位,是全国首批6家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园区之一。区内现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8家,外资企业674家。
到2010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即在2007年的基础上,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翻一番,为成都试验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经开区:以汽车整车(含工程机械)及配套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锦江区:以创意设计及电子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总部 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前身为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为四川省省级开发区。园区位于成都市东南,东起新成仁路,西至锦江,北起三环路,南至石胜路,已建成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以现代生活居住、商务、科研为主的综合性城区。依托南心片区,定位为城市南部副中心片区东部组团,总部经济扩展区和锦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重点发展设计、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产业,联动打造现代总部新城。
青羊区:以航空模具产业为主的企业总部
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4年3月成立,是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位于日月大道以北,成飞机场两侧,三环路与外环路之间,规划占地面积2.99平方公里。以成飞机场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成飞机场以东为东区,面积约为2.01平方公里;以西为发展区西
区,面积约为0.98平方公里。
目前发展区产业布局为工业总部基地、航空产业、模具产业园和已于2003年建成的蛟龙工业港。发展区严格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提档升级现有的航空、模具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航空产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工业总部基地以企业独栋为主,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发展区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目前,工业总部基地一二三期已全面完成招商,且一二期已实现投产,三期正在交付使用;四期招商已完成80%。2009年,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9亿元,增加值34.13亿元,实现利税10.82亿元。
武侯区:以轻工设计及软件开发为主的企业总部
武侯工业集中发展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审核的省级开发区,于2007年9月由武侯科技园与中国女鞋之都工业园整合而成。园区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以轻工设计及软件开发为主的工业总部,重点聚焦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制鞋业和具区域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鞋业产业规划区域面积5.05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区域面积3.55平方公里)。
自2000年建园以来,园区已累计投入近40亿元,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同步规划建设了星级酒店、科技园小学、商务公寓等配套设施,充分满足了园区企业生产、生活需要。目前,园区共引进鞋类相关产业、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及制药、环保新材料、投资等各类企业329家,累计创造产值262.5亿元,实现税收16亿元,累及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2006年3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2006年12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区域品牌、2007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授予“全国及省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成华区:以机电研发为主的企业总部
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占地面积8.13平方公里,是成都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省三个中小企业示范园之一,成都市确定的欧盟工业园。工业区于2004年8月全面启动建设;2007年9月初,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立龙潭工业区为成都首个总部经济试验区。工业区共分为三个片区进行建设,一区是都市工业区,占地2平方公里;二区是总部经济区,占地5.53平方公里;三区是综合配套区,占地约0.6平方公里。 按照全市“一区一主业”的规划要求以及成华区和龙潭工业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工业区的发展方
向定位为“都市工业+总部经济”,重点发展以机电研发、销售、结算为主的总部经济。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创新“2+3”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即确定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以通信设备为主的电子通讯两大主导产业;引进“三级”总部:一是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级企业总部,牢牢占据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二是引进与一级总部关联或配套的二级企业总部,进一步延伸核心产业的链条,做强产业支撑;三是引进商务、办公及成长型的三级企业总部,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增强总部试验区“造血”功能,确保试验区可持续发展。
温江区:电子机械产业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1998年5月经国务院台办、科技部批准,在原成都台商投资区基础上成立的全国四家之一、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园区按国际二类工业区标准设计建设,远景规划控制面积4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有核心产业区、配套产业区、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区、科教产业区、柳河创意产业园、天府高新技术孵化园、金马西湖旅游休闲区等功能区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园区已发展成为综合配套完善、创业环境优良、经济效益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成熟综合性
工业园区。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600余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亚洲同行业最大企业10家。形成了以电子机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印务包装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 近年来,园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千亿元创新型园区”目标,坚持经营园区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基础承载、产业配套、企业服务和科技创新“四个能力”,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总产值
年均增幅达35%,经济规模跃居全省各类开发区第3位。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园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确保了大灾之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到位资金42.97亿元,新引进各类项目126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06.41亿元,同比增长8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8.61亿元、工业增加值
35.12%。实现各类入库税收9亿元。 7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81%、
下一步,园区将按照“提质提速”加快发展的要求,围绕“打造科技产业新城、建千亿创新型
园区”目标,大力实施“兴三优二”战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大力引进培育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创意孵化、总部经济、现代服务等高端产业,不断改造提升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印务包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力争到2011年,把园区建设成为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全国一流、西部极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都区:精密机械制造业(新繁镇:家具产业)
成都市新都工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四川省成长型特产业园区(即“1525”工程)中的100亿园区之一。工业区由成绵高速路以西的工业西区和成绵高速路以东的工业东区两大版块组成,总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自成立以来,工业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导向,不断壮大优势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制造业、电子产业、医药产业、食品饮料、现代包装等优势产业。2006年工业西区3.6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2005年2月启动的新都工业东区,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2008年4月经市规委会批准通过的新都—青白江连片发展规划,工业东区将往北拓展4.8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重点发展机电成套设备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上下游关联产品制造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