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高职院校需要设置与现代化汽车检修相符合
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职汽车检修专业的教师或学校相关领导,需要适时地开展汽车检修行业的市场调查,以及时掌握汽车行业和汽车检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相关的标准。同时,结合调查结果,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对汽车检修实训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制定与市场要求、岗位需求相贴切到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汽车检修行业中的经典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并结合技能鉴定的标准或者是比赛的要求,将其作为创新型的教学项目应用到实训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术[4]。
第四点,贯彻落实与现代化汽车检修行业相适应的教学案。高职院校需要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工厂化实训基地引入到汽车检修课中,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切实解决技能教育难点,将技能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探索行动导向教学等方法,并将行业项目、技能大赛或技能鉴定等项目列入教学的重点,将其融入到实训教学中;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整车厂商售后检测与维修技术资料,并加强对汽车维修资料的收集,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真实案例;最后,适时地邀请企业家来校讲规划、技术总监分析
技术新动向以及优秀人员讲经验和毕业生谈体会等方式,以贯彻落实高职汽车检修实训课教学改革,为市场需求快速培养现代化汽车检修人才。
4小结
伴随着高科技产品在汽车制造工业的广泛应用,汽车检修行业以往所采用的检修模式和相关技术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现代化汽车检修人员的匮乏逐渐发展为影响汽车检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高职汽车检修专业作为汽车检修人员输出的主要窗口,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对汽车检修实训课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对市场需求快速培养现代化汽车检修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汽车检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民.浅析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J].商情,2014(39):255.
[2]陈跃,沈阳.浅谈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3+3人才培养教学改革[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7(23):00109.
[3]苏庆列.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机电技术,2017(2):105-107.
[4]敖克勇,何端.探索高职院校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35-36.
0引言
根据ISO 8373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接受人类指令并按照预设的程序执行运动和完成工作[1]。工业机器人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是先进制造业典型的机电装备,广泛用于工业搬运、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焊接、装配、打磨抛光、喷涂等工业生产过程[2]。能提高工业制造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实现机器换人,消除安全隐患,控制环境污染;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技术密集型,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的提出,我国加快了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加快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对推动国家工业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1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较慢,规模限于相关单位独立研究。我国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代工厂的地位,制造业大而不强。长期依赖廉价劳动
力,粗放生产,消耗大量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人口老龄化加剧,可用劳动力减少,加之东南亚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的影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了获得长足的竞争力,企业要转变用工思路,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基础设备。国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转变,1985年后将机器人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工业机器人技术开始迅速发展[4]。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工业革命指明了信息化、绿化、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的方向,而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工业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力军。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强调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并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2016年制定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进一步细化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总体部署,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的1/4,发展潜力巨大[5]。——————————————————————
成都汽车展—作者简介:李薇(1989-),女,四川南充人,助教,硕士;吴艺琛
(1989-),男,四川绵阳人,助理工程师。
浅析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李薇①;吴艺琛②
(①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南充637131;②成都兰德索道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人口红利降低带来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和当今世界新工业革命的挑战,机器换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
分析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发展战略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我国在机器人研发制造方面,追求功能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汽车和金属加工行业,还涉及仓库堆垛、上下料、电子电气、橡胶及塑料、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与IFR联合统计显示,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2257,同比增长31.3%,明显高于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的增速[6]。当前国产机器人行业涌现了许多著名品牌,如广州启帆、安徽埃夫特、沈阳新松、上海新时达、广州数控等。
2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2.1制造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缺失我国在材料成型控制、精密装配技术、实时操作系统开发等基础性加工制造领域技术水平都不高,制约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目前我国仍未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的关键技术,这些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造成产品成本过高、规模化难度大、产业化进程缓慢的状况。
2.2设计理念不成熟,产品可靠性低由于设计理念不够成熟,加之受制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工业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不高,产品可靠性低。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汽车、金属加工行业市场占有率较小,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销往电子行业和塑胶行业。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涉及的行业广泛,但目前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功能的实现,与外资品牌相比尚属低端,产品在品质、定价、销量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2.3产业结构体系不完善,同质化严重目前全国有数百家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除了数十家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其余的多为中小企业,实力良莠不齐。企业分工不明确,同质化严重,易造成恶性竞争。
2.4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逐年扩大,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秩序混乱。各家生产的整机和功能部件质量参差不齐,工艺、产品不规范。存在大量非标产品,产品配套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量产,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3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战略
3.1学习国外机器人的发展模式,加强新技术导入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7][8]。日本模式为各公司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工作,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主要负责新型机器人的开发和批量生产,由产业链其他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欧洲模式为一揽子工程,即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承担机器人的生产以及系统设计和调试。美国模
式为集成应用,即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主机和配套设备而不自行生产,只负责进行生产线设计、外围设备的研发和集成调试。受制于核心技术的缺失,我国目前的模式接近于美国模式,但美国在信息、网络、视觉、力学方面优势十分突出,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两种方式,加强海外交流,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引进国外著名工业机器人企业,导入先进技术,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如美的并购库卡)来获取专利技术和人才资源。要学习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开拓创新。
3.2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我国高校院所研究偏向于理论研究,不能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产业需求,企业自主研发受制于资金紧缺,无法满足对于产品价值提升的目的。校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自关门搞研究,未能形成合力。要促进企业和高校通力合作,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和企业的产业资源,共同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共同承担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沿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协助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到企业实训提供平台,企业工程师兼任高校教师,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
3.3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包括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整机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本地合作商、代理商、第三方服务商等。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即整机制造和销售。要发展规模化市场,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合理分工,解决企业同质
化严重,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上中下游密切配合,促进行业的发展。支持核心部件(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研发企业的发展,力求早日突破技术瓶颈。整合行业资源,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培育并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3.4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行业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我国工业机器人当前行业市场秩序混乱,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制度化,完善行业标准,使企业工艺和产品规范化,提高企业间产品配合度。建立检测认证体系,对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和功能部件进行严格检测,淘汰低端产品和企业,促使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水平和活力。
4结论
新工业革命指明了信息化、绿化、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的方向,为顺应时代潮流,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工业机器人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巨大,但存在核心技术缺失,产业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链,使我国工业机器人赶超国外水平。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Federaion of Robotics.Industrial robot as defined by ISO8373[EB/OL].[2013-10-12]./ industrial-robots/.
[2]邓必懋,朱涛.浅析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7(2):222-224.
[3]北京中智正业研究院115报告中心.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R].北京,2013.
[4]张岳甫.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3):3-4.
[5]骆敏舟,方健,赵江海.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1):1-4.
[6]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发布最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报告[J].机器人产业,2016(4):41-43.
[7]陈启愉,吴智恒.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战略对比研究[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7(2):1-6.
[8]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1-1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