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5.19
【字 号】成办发[2010]41号
【施行日期】2010.05.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的通知
(成办发〔2010〕41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体育产业是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总称,是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
与销售为主营业务(包括8大类57小类),同时对旅游、商贸、会展、建筑、通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游戏动漫等产业具有显著拉动和辐射作用的综合产业链。
  (一)世界体育产业发展现状。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门类开始进入国民经济,并在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国民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超过8000亿美元,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一般均占本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3%。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体可分为三档:第一档是美国和欧盟;第二档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虽然整体实力与美国、欧盟的差距较大,但各具特或优势行业,如加拿大的冰雪运动产业、澳大利亚的体育赛事产业、日本的体育用品产业、韩国的体育电子竞技和游戏产业;第三档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为体育产业的后发国家,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和消费水平有限,但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我国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经过10余年的实践,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全社会消费和投资热点,
体育市场日渐活跃,各类体育企业不断涌现,体育产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在地域上呈现显著的“东强西弱”特点,为东部、中部和西部梯度发展的差序格局;二是在行业内部结构上,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三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体育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三)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体育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08年,我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比同期GDP增长高出6个百分点。2008年,我市体育产业收入73.34亿元,增加值13.83亿元、占全市GDP的0.36%,从业人数36173人。尽管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但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目前,我市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总量规模较小,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速度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服务供给与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待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发展体育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较薄弱,
重大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体育基础设施分布不均;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国有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的驱动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体育产业政策不完善,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不够,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企业和产品品牌;四是体育产业专业性人才不足;五是体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引进国际优质体育资源的能力不强,缺乏国际间的体育资本运作,与国际体育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按照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四川省申办第13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以重大产业项目为依托,以竞赛表演活动为带动,以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为基础,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与融合,延伸产业链,推动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发展体育产业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打造“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运动之都、活力之都”,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服务。
  2.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重点,创新发展方式,在保障人民众基本公共体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满足人民众对多样化、高层次商业性体育消费的需求,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成都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4.坚持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围绕体育产业“一核、六区、一圈”的规划布局,整合全市自然、生态、人文和旅游等资源,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互通和联动,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
  5.坚持区位特、产业特和体制特“三统一”。区位特、产业特、体制特是成都体育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开发体育产业项目必须坚持与自然生态和谐相统一,与发展壮大全市支柱产业相统一,与扩大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相统一。
  6.坚持整体规划、规范运作、分步实施。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整体规划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结构布局和功能布局,分步实施,规范运作,力求规模与质量相统一、速度和效益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初步建立起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具有成都特的体育产业体系。成都汽车展
  1.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年均增长率达到20%。
  2.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1%。
  3.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
  4.新创建1-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1-2家体育企业上市。
  5.积极申办和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单项特体育赛事,培育和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将成都打造成为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6.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三、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
  (一)发展重点。
  1.体育健身休闲业。大力推进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体育用品销售、场馆组织及管理、体育设施建设等工作,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健身休闲业体系。
  2.体育培训业。充分利用成都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建立一批国家级体育培训基地,同时积极与国际体育机构合作,创办一批国际品牌体育学校,发展高端体育培训业。
  3.体育竞赛表演业。构建以“赛”育“市”,以“市”促“赛”的发展机制。以赛事为龙头,突出
赛事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打造3-5项品牌赛事,将体育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产品市场、体育中介市场进行链接,逐步建立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服务新格局。充分发挥成都丰富的文化、科技、传媒资源优势,推动以体育出版、影视、动漫、网络传媒、电子竞技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文化创意和传媒产业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