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
CHINA RAIl
唱响“双城记”畅通“双循环”
中欧班列(成渝)首列发车仪或
重庆_杜伊斯堡
2021.1.1
"彳5
了 G )中国铁
HINARA"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看中欧班列(成渝)号发展
近年来,对中欧班列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角度各
异,比如从班列运输通道、开行组织、货源新引力、存 在问题及对策、评价体系等。本文主要从运营公司视角,
选择中欧班列(成渝)号(以下简称成渝号)作为样本。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相关配套
政策的落地为成渝号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但 目前成渝号班列运行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运营公司尚需
不断提升运营能力,才能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成渝号的缘起与发展机遇
成渝号缘起
成都汽车展2011年3月,为满足惠普重庆公司的出口需求,首
列从重庆团结村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联运列车开通了, 这是中欧班列的开端。内陆地区开行国际班列的起因是
为满足本地电子制造业出口需要,站点选择靠近最 终目的地,对枢纽节点选择和运输经济性考虑较少。
这类运输组织模式又被称作“点对点”列车。中欧班列 的开行弥补了西部地区不靠海、不沿边的劣势,改变内
陆地区长距离运输至港口的传统运输方式,提高了运输 效率,使西部地区更加便捷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
球产业链。2021年初,成渝双方统一使用“中欧班列
(成渝) 号”品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机遇
2020年初,两个事件深刻影响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的
发展走向。2020年1月,新冠疫情推高全球海、空运
价。上海出口集装箱欧洲航线运价指数由年初1000点 上涨至年末4000点以上。海运价格的暴涨,推动东部 沿海货源向中欧班列转移,尤其是出口欧洲的防疫物资。
中欧班列出口量大增,但运力未明显增长,市场供需关 系正在发生变化,中欧班列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上首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定位升级,为川渝物流及相关 产业深化合作提供契机,随后两地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
议,中欧班列(成渝)号“三步走”计划:统一品牌、 整合数据、协同机制,逐步得以实现。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2021年,成渝两地中欧班列深化合作已取得突破性进
展,双方协同定价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公司经营业绩指标 也明显改善。但实现真正意义的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货源结构性矛盾未有效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推高了海、空运价,掩盖了中欧班列
(成渝)货源结构的问题。2016年以来,货源短缺一直 是困扰班列运营的难题。成都、重庆、西安等五大集结
中心都不同程度对华南、华东的出口货物存在依赖。
2020年下半年,中美、中欧航线海运价格开始暴涨,部
分船司报价甚至高达每集装箱上万美元,不断推高的海
运价格,致使货源由海运向铁路转移。由于铁路和海运
存在巨大运能差距,各地班列公司很快呈现运能不足,
四川省情
57
热点透视/FOCUS
纷纷涨价应对线路短缺、集装箱短缺。成都、重庆国际班列运价也在短短半年之内实现翻倍。之前为揽货不得不“参考”海运价格的时期似乎过去了,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逆转。可分析发现,增量的货源主要来自于华东、华南地区,尤其是防疫物资出口量大增,本地货源增长仍然有限。之前的货源结构问题,因为外部市场突变被掩盖了,随着海运价格回归正常,中欧班列运价将受到影响,货源结构问题将会重现。
班列产品链条短且低值化倾向明显
早期的成渝班列开行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大型制造企业的发运需求,以“站到站”“点对点”“定制化”为主。这类企业均有稳定的物流供应商且在两端关务、卡车转运等地面服务有丰富经验,对班列运营公司的需求主要是“站到站”整箱运输。现在成渝中欧班列客户体构成不再单纯依靠大型制造企业,客户体在扩大,集中度降低且需求更加多样化。但两地运营公司仍主要以站到站运输组织为主,对端拼箱、仓储、关务资源掌控较少,产品链条未能实现有效延伸。产品链条短意味着给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少且增值空间小,这正是中欧班列主要运营企业的现状。开发“适铁、适欧、适川渝”的货源仍然是不变主题。
缺乏公司间合作框架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引导下,双方政府间、平台公司间的合作已经有实质性进展。但企业间合作尚缺乏明确、清晰的合作安排。目前双方运营公司层面的合作主要有班列计划管理、运价协商、北线资源共享,公司缺乏深层次合作,比如供应资源开发与使用、运输产品的差异化、欧盟及俄罗斯、白俄罗斯地区共建运营团队、舱位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尚待建立。尚需要双方站在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西南地区国际铁路物流通道的高度,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关策略和工作安排。
成渝号前景展望
后疫情时代的海、空运价仍然维持高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及相关工作部署的政策效力逐步得到释放,成渝号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结构升级,夯实成渝号货源基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级,为成渝地区制造业出口扩能升级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撑,为成渝号开行夯实货源基础。2020年,四川出口额4654.3亿元,增长19.2%;重庆出口额4187.5亿元,增长12.8%。成渝地区出口总额增长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项拓展、全
域开放”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成渝两地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出口产业发展迅速。这类产品具备高价值、高附加值且适于集装箱运输的特点。产业的聚集和升级,为成渝号开行提供了基础货源,将进一步提升成渝号货源的本地化率。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地位凸显,规模优势有效发挥
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目的是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成渝两地铁路口岸具有完备的口岸资质,包括整车、肉类、木材、粮食、邮件等,涵盖目前主要进出口品类,为货物集散提供便利条件。成渝两地国际班列运营公司作为中欧班列的先行者,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丰富的班列运营经验和有竞争力的运价,能够为市场提供高质优价服务。成渝两地中欧班列依托丰富的境内外运营经验、有竞争力的成本、丰富的口岸资质,集结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班列开行的规模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
企业运营能力亟待加强
对成渝号而言,提升运营能力主要有三点:
延伸服务范围。要实现市场化,只有为市场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比如到门、到仓、拼箱等业务。通过业务升级,逐步将平台公司打造成适应市场的综合性物流公司,改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建立“枢纽对枢纽”的开行模式。在中欧班列年开行量超万列的现在,如何实现班列开行的集约化发展是平台企业关注的重点。采用“枢纽对枢纽”开行模式,利用欧洲现有的铁路运营网络和多式联运资源进行再次分拨是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段自主运营。目前,中欧班列主要通道的运输组织条件、单证规则日臻成熟,班列运营主体应该将业务重心向倾斜,由目前的整体委托,过渡到分段委托,逐步实现自主运营。
(作者单位: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
58四川省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