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我在素有“非洲心脏”之称的中非共和国工作近四年。这里具有典型的非洲热带特
点。根据切身体会做“非洲三说”。
走进“火辣”黑非洲
说热、说病、说情
非洲因其既“热”又“潮”而与多种疾病的产生和传播联系在
一起。在世界其他地方业已绝迹的许多疾病,在非洲仍然大行其道且致死率居高不下。
文 | 孙海潮 中国前驻中非共和国大使供稿 | 外交笔会
非洲说“热”
说起非洲,便离不开一个“热”字。非洲即为“阳光灼热”之意。北部和南部非洲都是气候宜人的旅游胜
地,贯穿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赤道非洲终年炎夏,没有四季之分,仅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名符其实地当得起这个“热”字。
为时半年的旱季从十一月上中旬开始。抬头仰望,天空碧蓝如洗,一轮红日硕果仅存,自早至晚基本上都是直射大地,没有过渡,蒸烤万物,毫不容情。燃烧般炽热的空气里,深红的地面先是龟裂,后便变成了松
软的虚土,哪怕是一丝微风拂过,也会掀起一股尘浪。
烧荒时节到了,四处举火,遍地生烟。每到傍晚时分,浓烟弥漫刺
在非洲西部,有这么个集市,在这里,你买不到普通的疏菜水果等东西。因为这里只卖大象脚、豹子头、猩猩手、马心脏等等动物的器官,这些器官可用来泡酒喝,
也可以用来刮皮肤,听说能够好多种疾病。
眼呛鼻,草灰随风飘散,地面如同落了一层白雪。孩子们毫不惧热,仍在简陋的沙石地上踢球,奔跑如飞,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泛亮。驱车经过村落,公路两边,隔不远就见半米宽数米长的白花花一片,那是在晾晒非洲人的主食木薯粉,晒干后装进小口袋就地出售。
外交使团应邀出席官方活动,有时要等候个把小时甚或更长时间,总统才会在架着机的车队护卫下抵
达。外交官们西装革履在简易的凉棚
下落座,仪式尚未开始,浑身早已被
汗水浸透。反观前来助兴的民间乐
队,歌手草裙皮鼓,光脚在碎石路上
热歌劲舞,身不知倦,脚不知疼,唯
见汗水珍珠般滚落到地面。常有仪仗
队员或司仪小因体力不支倒地,便
有人急忙扶或抬到阴凉处歇息。
热带地方,人们随处可歇可卧,
少许衣物遮体即可。几块石头上面架
一口锅,旁边草地上铺一张床单或一
领草席,便是一个临时居所。我国援
建的友谊医院里,有人生病后住院治
疗,连续数天在医院的草地上随意坐
卧,有人还把饲养的家畜带上,大羊
带着小羊,在主人身旁啃食青草。
雨季在四月上中旬如期而至。
明快的苍穹变得愁眉不展,时常连续
数天阴云不散,空气湿润得能捏出水
来。我们这些来自另外大陆的人稍感
爽快惬意之时,当地人却正在经受寒
冷之苦,家境富庶者都穿上了“御
寒”的衣服,有人甚至装备了皮衣皮
帽。热带人头部尤其怕冷,这时不是
头戴厚帽就是长围巾包脸,但仍见有
人瑟瑟发抖。非洲领导人来华访问,
通常都选择夏天,不难理解。
习惯于天帐地床的人们,居住
条件十分简陋,大雨如注狂风大作之
中,多少人家用泥土草搭起的居所被
冲垮。河水暴涨,用独木舟捕鱼为生
者少了生计,具有独特美味的“卡皮
丹”淡水鱼成为稀有的罕物。
雨季是收获的季节。草木疯长
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庄稼疯长
和丰收则是农人最欢愉的时刻。热带
地方,庄稼一年数熟。咖啡、烟叶、
棉花、玉米及油料作物质好量高,日
常食物木薯插种即活。木薯根茎蒸煮
炒炸磨面皆可,枝叶去涩后可用为佐
料或配菜。香蕉、菠萝、西瓜、木瓜
大量上市,街头市场上各式蔬菜琳琅
满目。熙来攘往的人流之中,头顶盛
满野生动物烤肉大托盘的小贩穿梭叫
卖,另有头顶面包筐和摞成金字塔型
熟鸡蛋的小贩,行走自如,构成一幅
独特的风景。
上天做事最懂“适可而止”。正
如旱季有“芒果雨”解救旱情一样,
雨季也会有“缓解雨情”之举。太阳
露头后仍如旱季般炽热,满地积水当
即化作五彩氤氲。但不等大地干透,
另一场豪雨便会到来。
上天赐予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
但由于国家连年战乱,十年一次毁灭
性,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
民生极端艰困。这里的人们生活简
朴,一日一餐便心满意足,两个水果
便抵得一顿饭。营养不足却身心健
康。使馆与总理府比邻而居,总理和
工作人员均没有午餐供应,早晚餐在
家里吃,中午基本上不吃饭。
非洲说“病”
非洲因其既“热”又“潮”而与
多种疾病的产生和传播联系在一起。
在世界其他地方业已绝迹的许多疾
病,在非洲仍然大行其道且致死率居
高不下。
在非洲流行最广和致死率最高的
子传播,难以预防,是常见病,多发
病,长发病。为预防疟疾,欧美在非
洲人士及驻军长期服用奎宁类药物,
但此药极伤脾胃,须与保肝药同服且
三个月检查一次肝功。尚处于贫穷阶
段的非洲人哪能这般奢侈?
疟疾来势凶猛,初发病时每半
个小时体温上升半度甚至一度,冷时
非洲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国对
外援助的重点地区,迄今中国为非洲已经援建了1000多个成套项目。
浑身发抖,热时周身汗浇,关节皮肤酸痛,与重感冒无异。非洲每年有近百万人死于此疾。有人一年会多次染病,有时病情刚有好转就又染病了。老人孕妇孩子等脆弱体为易感染人,婴幼儿疟疾病死率为6%~8%。脑疟致死率达60%~70%。时常传来熟知的朋友因患疟疾突然病逝的消息,令人扼腕唏嘘。
豹子标志是什么车一次,我邀请过渡政府总理蒂昂盖伊来使馆做客,总理办公厅主任当天下午打来电话,以沉痛的语气告我:总理七岁的孙子因感染急性疟疾去世,难以到使馆赴约,请大使谅解。我顿感悲痛,请他向总理转达哀悼之意。
非洲还在不断出现新的致命性病毒,不时使全人类谈之变。对人类生存构成极大威胁的艾滋病毒源自非洲,这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亦是一种新生病毒,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具体原因和来源地尚不得而知。一般认为,该病毒的产生和传播可能与非洲人生食灵长类动物肉有关,后由非洲扩散到世界各
地。我国最初曾译为“爱滋病”,法国人则直接称之为“爱情之病”,谑讽有人因性爱过滥而罹患此病。
有的新生病毒因无法命名而只能“就地取材”。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人会议期间发现一种全新的致命性病毒,因是从远方返国的军人所感染而命名为“军团病菌”,系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而感染的未知病毒。热带地方长年酷暑,有空调的屋子几乎永不停机。患病军人都有在非洲驻扎的经历。此后,“兵团病毒”数度暴发,亦曾在西欧归国军人中流行。西尼罗河脑炎和马堡病毒源于乌干达,曾导致数千人死亡。
非洲的血吸虫和寄生虫病达数十种之多。笔者见到过的血吸虫条虫是从人眼睛里钻出来的细若游丝的红线虫,寄生虫果蝇则是在晾晒的衣物或接触人畜皮肤而产卵,虫卵在皮肤表层孵化并长成幼虫。非洲锥虫病又称昏睡病或嗜睡性脑炎,由布氏锥虫经舌蝇(采采蝇)叮咬而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一旦暴发,速度极快
而地域极广。
埃博拉烈性出血热病毒1976年出现在刚果(金)埃博拉河沿岸而得名,有的村庄无人幸存。后又顺该河流传播至苏丹境内,在沿河流域大面积流行。2013年底第五次爆发,从几内亚迅速传播至整个西非,几内亚、塞拉内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四国成为重灾区。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现感染病例,美国西欧日本均被波及。世界各国如临大敌,实行严格的边境管理,对来自疫区的所有人员先后隔离,观察期间严禁与外界接触。许多非洲国家关闭边境,中断经贸和人员交往,经济活动几近停止,大街上少见人迹。
非洲何以
与这个“病”字密切相连,何以成为许多新生疾病的发源地,既摆脱不了,又挥之不去?历史和外部因素是殖民者大肆掠夺,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对独立后的非洲国家
仍实行政治干预和经济控制,虚情假意的所谓援助还要索取高额回报,是非洲长期得不到发展的根本原因。
现实和内部因素是多数非洲国家政府仍缺乏有效的管治能力和手段,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官员无心理政,腐败盛行,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严重不足,缺乏防疫经验甚至没有防疫概念,发生疫情后束手无策,坐等国际援助。
自然因素是气候终年炎热潮湿,易于各种细菌滋生繁殖,蚊虫肆虐,“瘴气”难消。
人为因素是许多地方仍在沿袭祖辈的生食习俗,加工粗糙,市场上出售的肉食通常只是烤黑而已,有人经常捕食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导致以动物为宿主的病毒转入人体。许多地方居民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病意识淡漠。一次,使馆雇员感染疟疾,多天萎靡无力,问何以如此,抱怨说系家中蚊虫太多之故,又问使馆怎么相对就少些,人员患疟疾的比率也远低于当地人,对方想想说家里还是太脏了。
非洲要根除传统病症和遏制新生病毒,需要非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做出艰苦的努力,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需要跋涉。
非洲说“情”
非洲是世界资源储存库,是全球最年轻的大陆和充满活力的未来的大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之地。中非有共同的历史遭遇,相互同情;面临共同的发展问题,相互理解。中国和非洲是彼此真正的朋友。中非友好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是被非洲朋友抬进联合国的”,中国在自己经济困难时期仍然尽力帮助非洲,被称为“友谊
之路”的坦赞铁路是最好的见证。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着眼于推动
受援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我工作
过的中非共和国为例:体育场是首都
的标志性建筑,为青少年日常体育活
动、大型集会和各项国际赛事提供了
理想场所;友谊医院是首都最受欢迎
的医院;示范农场为培养农业技术人
员和发展当地农业效果显著;道路桥
梁安居工程深受赞誉;水电站建成后
将有效缓解首都电荒;广电和电讯项
目保证通讯畅通;水工程将向村民
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在建设博阿利水电站过程中,两名
中国技术人员牺牲,与两名牺牲的中非
朋友一起,被安葬在高坡上,与奔流不
息的乌班吉河水和日夜轰鸣的发电机组
相伴。示范农场场长因疟疾发展成脑疟
而终告不治,两名医疗队员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们为
中非友谊付出了生命代价。
中非合作论坛是促进双方平等对
话与合作的高效平台,自2000年成立
以来成效显著。2014年,中国对非洲
贸易额达2218.8亿美元,是15年前的
20余倍,中国连续6年是非洲第一贸易
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达324亿美
元,年均递增30%。2015年1月,中国
与非盟签署合作文件,共同推动非洲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三大
网络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中国对非洲防治病患做出了巨
大贡献,厥功至伟。中国女药学家屠
呦呦因研究出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青蒿素
类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
率,数十年来成功地挽救了全球特别
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主要
是在疟疾肆虐的非洲。
挽救这些生命的主体实施者则是
中国援非医务人员。伟大的科学家!
伟大的发明!伟大的“不畏艰苦、甘
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
疗队精神!
自上世纪1960年代以来,我国
向近70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
队员2.5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
次,培训了数万医务人员,有效地提
高了受援国医卫事业的发展,提高了
当地人民的健康水平。我国医疗队员
诊治疟疾用的就是屠呦呦教授研发的
效高价廉的青蒿素类药品。这个可以
有效防治疟疾和“挽救了数百万人的
生命”的药品,就是上不了药店的货
架,难以在市场上流通。何也?西方
国家不允许,绝不放弃药品这个利润
极大的市场。广受欢迎的青蒿素在国
际上市场化尚需时日。
中国为帮助非洲防治埃博拉出血
热病毒倾尽全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疫情暴发后,中国在第一时间紧急驰
援,先后派遣1200名医卫人员赴疫区
救护,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和诊疗中
心,对当地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4
次向13个非洲国家及有关国际机构提
供了总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防护物
资、粮食和现汇资金等人道主义援
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
医疗卫生援外行动。国内科学家紧急
动员,研究攻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
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破解了埃
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的机制,受到国际
重视和广泛好评。
在这场与新生的致命性病毒的殊
死搏斗中,来自中国人民的无私帮助
使非洲疫区人民切身感受到,何为急
人所急,何为雪中送炭,何为患难见
真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