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二模古诗文二汇编
普陀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分)
奏捕蝗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 且焚且瘞,蝗乃可。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宰相姚崇。②瘞:yì,埋。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④移书:传递文书。诮:qiào,讥讽。⑤无年: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蝗乃可(        )          (2)分杀蝗(        )
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
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
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
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
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崇奏捕蝗                                    倪若水纵捕
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                                                  。(2分)
【答案】
10.(1)完,没有了  (2)路 
11. C
12.倪若水上言拒御史    崇移书诮倪
13.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
杨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鷧鸟中计
人有鱼池,苦窃啄食之,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鷧(yì)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善于潜水捕鱼。②刍(chú)人:草人。③假假:拟声词。
10.解释加点字。(4分)                                                                                                                                                                                                                                                                                                                                                                                                                                           
(1)恬不惊(        )          (2)飞止如(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12.文中鷧鸟中的“计”,具体是指:                                                            (3分)
13.以下从本文中得出的启示,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B.我们既要看事物表象,更要认清事物本质。
C.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D.我们要杜绝用经验主义来看待、处理事物。
【答案】
10.(1)被(2分)    (2)原来,过去(2分)         
11.(养鱼人)就绑草做了个假人,(稻草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用来吓唬鷧鸟们。(3分)
12.养鱼人见鷧鸟会时常飞落到草人的斗笠上站着不被惊吓,于是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间扮作草人,伺机抓鷧鸟。(3分)
13.C(2分)
长宁区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曹玮用兵
    ①曹玮知镇戎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行阵。众将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而归。”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虏去玮十里,闻其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整师待之。向暮,虏至,玮使人谓之曰:“大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兵马,明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
    ②旦日,玮鼓军而进,一战克敌,遂弃牛羊而班师。
    ③既克,玮曰:“吾知虏伺机必还,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精已疲,力已尽,投其所好而安之,则气衰而难鼓矣。吾以此取之。
(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地重镇。知镇戎日:主镇镇戎的时候。②虏:古时对外族二段蔑称。③縻(mí):束缚。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玮侦虏兵已远(    )  (2)整而归(   )
12.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
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13.从全文来看,曹玮能够一战克敌的原因是什么?(6分)
1上海清风车友会)                2                 (3               
【答案】
11.(1)离开(2)军队(一题2分)
12.D(2分) C(1分)
13.(1)故为贪利以诱之(伪装 贪利之举诱使敌方 长途奔袭)
(2)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3)投其所好而安之(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
(一小题2分,用原文语句或自己概括均可,顺序不论,酌情给分)
徐汇区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12题(12分)
解缙应制题《虎众彪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文皇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
面’。”
[注释]①解缙: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②应制: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③彪:此指小虎。④文皇:明成祖朱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虎众彪(        )          (2)下桥(        )
10.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B.(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C.(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D.(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11.从文中看,文皇见诗有感,是因为诗中的“          ”三个字触动了他。(2分)
12.下列选项中对解缙的特点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有勇有谋          B.灵活睿智          C.谦虚谨慎          D.忠于职守
【答案】
9.顾:回头看     及:等到,到了
10.A
11.父子情
12.B
松江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松江某相国之孙某,贫乏不能自存,其故仆富于财者,往而乞怜。适舂米,以五斗令佣之以随。佣不能,息于衢
。其问佣曰:“何无力至此?”佣叹息曰:“吾非佣工者,先祖为某相国。”某惊曰:“如此,则亲戚矣!”然两人俱弗克负荷,遂为之相抱而泣,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市人聚观,一长者予以竹梢,共举以归。两人祖皆崇祯间相也。时人为之语曰:“五斗米,两公子,扛不起,枉读《诗经》怨‘劬劳’,乃祖贻某岂料此!”
【注释】①相国:宰相。②舂( chōng)米:把米放在石臼里打碎。③衡道路。④劬(qú)劳劳苦。⑤贻遗留。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以五斗令佣之以随(      )  (2)佣不能(        )
11.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人)轮流挑着米一起回家。   
B.(两个人)一起抬着米回家。
C.(长者)挑着米和他们一起回家。   
D.(两人)一起扛着竹梢回家。
12.选文通过相国后代和其故仆            的先后对比,启示我们                            (5分)
【答案】
10.(2+2分)(1)背(2)承受
11.(3分)B
12.(2+3分)身份(或经济条件、生活状况)    要学会自强,培养自我生存的能力
浦东新区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0-13题(1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③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④一苇:比喻极小的船。⑤冯(píng)虛御风:乘风腾空而邀游。
10.语段中的“苏子”是          (人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在我们学过的《            》一文中也出现过。(2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清风来(      )    (2)而不知其所(      )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B.“徘徊”二字描绘出月光柔和似对游人极为依恋且脉脉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