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民间故事
关于聊城凤凰城的传说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对此,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城。
聊城斗虎屯的传说
距聊城西北30公里,有一个小镇叫斗虎屯,在这里流传着“小牛斗老虎”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户赵姓人家。,赵员外家里养着一辆马车,三头黄牛,还有四个帮工的伙计。
这是一个深冬季节里少有的暖和天。赵员外吃完晚饭后,照例到院子里进行每天必须的巡视。他来到畜圈内,发现自家的小黄牛浑身是汗,还粘着满身的草屑和泥土。问正在给牲口添草料的老李:
“这牛犊子怎么弄的,一身汗,还粘那么些草末子?”
“不知道!”
“两天了都这样,还特别能吃。”老李回答后又添了一句。
“是不是谁家抓它干活去了?”赵员外又追问着。
“不象!它身上没有套印。”
赵员外听罢,走上前仔细地打量着心爱的小黄牛。这是一头快满一岁的牛犊子,四肢健壮,牛头硕大,瞪着两只铜铃似的大眼睛,一边吃草一边呼呼地喘着粗气。浑身上下除粘着草屑和泥土之外,丝毫看不出绳套磨擦的痕迹。右肩胛有一处刮破的伤口,还在渗出血
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户赵姓人家。,赵员外家里养着一辆马车,三头黄牛,还有四个帮工的伙计。
这是一个深冬季节里少有的暖和天。赵员外吃完晚饭后,照例到院子里进行每天必须的巡视。他来到畜圈内,发现自家的小黄牛浑身是汗,还粘着满身的草屑和泥土。问正在给牲口添草料的老李:
“这牛犊子怎么弄的,一身汗,还粘那么些草末子?”
“不知道!”
“两天了都这样,还特别能吃。”老李回答后又添了一句。
“是不是谁家抓它干活去了?”赵员外又追问着。
“不象!它身上没有套印。”
赵员外听罢,走上前仔细地打量着心爱的小黄牛。这是一头快满一岁的牛犊子,四肢健壮,牛头硕大,瞪着两只铜铃似的大眼睛,一边吃草一边呼呼地喘着粗气。浑身上下除粘着草屑和泥土之外,丝毫看不出绳套磨擦的痕迹。右肩胛有一处刮破的伤口,还在渗出血
丝。
“是不象拉套的样儿。那它干啥去了呢?”
带着满腹的疑问,赵员外回到了上房。睡觉时也满脑海都是牛犊子的事,折腾了大半夜,也百思不得其解,遂决定明天弄个明白。
第二天,吃饱喝足的小黄牛出大门就往东山坡走去。赵员外远远地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
过了一道小山梁,他看见了自家的牛犊子,正在山坡下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向四下张望,好象在寻着什么。
赵员外正要往前走,突然感到浑身发冷、头皮发炸、汗毛直竖。再一看,小黄牛面对的山坡上,下来一头斑斓猛虎。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坐倒在雪地上。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声虎啸把赵员外惊醒。他稍微定了定神,勉强往前爬了半步,借一株灌木丛掩藏着身体,向下看去。只见小黄牛与猛虎正在激烈地搏斗着。老虎长约六尺,用四爪和利齿还有那粗长的尾巴,轮番向小黄牛发出攻击。小黄牛也不示弱,圆瞪着一双牛眼,嘴里吐着白沫,充分利用它那双尖利的牛角迎击着老虎。
三丈方圆的斗场内全部露出了枯草和黑土。
“是不象拉套的样儿。那它干啥去了呢?”
带着满腹的疑问,赵员外回到了上房。睡觉时也满脑海都是牛犊子的事,折腾了大半夜,也百思不得其解,遂决定明天弄个明白。
第二天,吃饱喝足的小黄牛出大门就往东山坡走去。赵员外远远地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
过了一道小山梁,他看见了自家的牛犊子,正在山坡下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向四下张望,好象在寻着什么。
赵员外正要往前走,突然感到浑身发冷、头皮发炸、汗毛直竖。再一看,小黄牛面对的山坡上,下来一头斑斓猛虎。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坐倒在雪地上。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声虎啸把赵员外惊醒。他稍微定了定神,勉强往前爬了半步,借一株灌木丛掩藏着身体,向下看去。只见小黄牛与猛虎正在激烈地搏斗着。老虎长约六尺,用四爪和利齿还有那粗长的尾巴,轮番向小黄牛发出攻击。小黄牛也不示弱,圆瞪着一双牛眼,嘴里吐着白沫,充分利用它那双尖利的牛角迎击着老虎。
三丈方圆的斗场内全部露出了枯草和黑土。
赵员外很想回家取来猎助牛一臂之力,无奈双腿不听使唤,挣扎了几次都没站起来。
牛和老虎还在激烈地搏斗着,虎来牛往,不相上下。仔细看那老虎,虽然身长六尺,肚子却非常瘪,威风也不足,显然是饿急了才打起牛犊子的主意。再看小黄牛却精神十足,毫不畏惧,仰起一双牛角,时常向老虎发起主动攻击 。
渐渐地老虎有些支持不住了,极力地躲避着一双牛角,可还是被牛角挑起来甩出去几次。终于,老虎向牛扑了一下,趁牛躲避的机会,向来处逃走。
这时的赵员外才觉得浑身冰凉,内衣已被冷汗湿透。抬头看了看太阳,已经偏西。想下坡去把牛犊子赶回家,又浑身乏力,只好自己慢慢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办法,一直到家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牛犊子回来了。
赵员外仔细察看小牛的身体,除了满身草屑和泥土外,又多了几条浅浅的伤口。一阵痛惜涌上心头,抚摸着牛头,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回头告诉老李:“给牛犊子带上笼头。”
老李来一根旧笼头,把小牛栓在槽头,它很不情愿地挣了几下,才吃起草料。
第三天早晨,养足精神的牛犊子挣断了笼头,又奔东山坡而去。赵员外训斥了老李几句,埋怨他没把牛犊子栓住,又想叫两个伙计带上猎去赶走老虎。转念一想,还是保人
牛和老虎还在激烈地搏斗着,虎来牛往,不相上下。仔细看那老虎,虽然身长六尺,肚子却非常瘪,威风也不足,显然是饿急了才打起牛犊子的主意。再看小黄牛却精神十足,毫不畏惧,仰起一双牛角,时常向老虎发起主动攻击 。
渐渐地老虎有些支持不住了,极力地躲避着一双牛角,可还是被牛角挑起来甩出去几次。终于,老虎向牛扑了一下,趁牛躲避的机会,向来处逃走。
这时的赵员外才觉得浑身冰凉,内衣已被冷汗湿透。抬头看了看太阳,已经偏西。想下坡去把牛犊子赶回家,又浑身乏力,只好自己慢慢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办法,一直到家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牛犊子回来了。
赵员外仔细察看小牛的身体,除了满身草屑和泥土外,又多了几条浅浅的伤口。一阵痛惜涌上心头,抚摸着牛头,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回头告诉老李:“给牛犊子带上笼头。”
老李来一根旧笼头,把小牛栓在槽头,它很不情愿地挣了几下,才吃起草料。
第三天早晨,养足精神的牛犊子挣断了笼头,又奔东山坡而去。赵员外训斥了老李几句,埋怨他没把牛犊子栓住,又想叫两个伙计带上猎去赶走老虎。转念一想,还是保人
更重要。并严令谁也不许去。
这一天,赵员外更是不好过,在家里坐立不安,想去看看又害怕。好不容易熬到小牛回来,才算放心。急忙去察看牛犊子的伤,竟然没有发现新伤!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总算被赵员外想出了办法。
天刚朦朦亮,赵员外来到畜圈,告诉老李:“给牛犊子多加点儿料,让他吃饱!”又亲自来两把尖刀、两根牛皮细绳。等小牛吃饱后,用牛皮绳把两把尖刀分别绑在牛角上,又往牛皮绳上浇了一些温水,干透的牛皮绳被温水浸泡后涨紧,就把两把尖刀牢牢地固定在牛角上。
告诉老李吩咐家人不要出大院,又叫上两个年轻伙计每人拿一把猎,自己插了一把“腰别子”(小型猎,用于自卫)。三人尾随着小黄牛,来到赵员外第一次观战的地方,分别隐藏好。赵员外简单说了牛与虎斗的经过,一再嘱咐两个伙计,看到老虎后一定要沉住气,不能乱开。
此时老虎还没到,小牛朝着老虎出现的方向张望着。等了一会儿,似有些不耐烦,就用嘴撕角挑着斗场中的灌木丛,好象在清除斗场中的障碍物,又好像是生死决斗之前的热身。
这一天,赵员外更是不好过,在家里坐立不安,想去看看又害怕。好不容易熬到小牛回来,才算放心。急忙去察看牛犊子的伤,竟然没有发现新伤!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总算被赵员外想出了办法。
天刚朦朦亮,赵员外来到畜圈,告诉老李:“给牛犊子多加点儿料,让他吃饱!”又亲自来两把尖刀、两根牛皮细绳。等小牛吃饱后,用牛皮绳把两把尖刀分别绑在牛角上,又往牛皮绳上浇了一些温水,干透的牛皮绳被温水浸泡后涨紧,就把两把尖刀牢牢地固定在牛角上。
告诉老李吩咐家人不要出大院,又叫上两个年轻伙计每人拿一把猎,自己插了一把“腰别子”(小型猎,用于自卫)。三人尾随着小黄牛,来到赵员外第一次观战的地方,分别隐藏好。赵员外简单说了牛与虎斗的经过,一再嘱咐两个伙计,看到老虎后一定要沉住气,不能乱开。
此时老虎还没到,小牛朝着老虎出现的方向张望着。等了一会儿,似有些不耐烦,就用嘴撕角挑着斗场中的灌木丛,好象在清除斗场中的障碍物,又好像是生死决斗之前的热身。
在一阵山风中老虎出现了。小黄牛已瞪圆双眼准备迎战。
一场激烈地牛虎大战又开始了。老虎多次企图绕开牛角进攻小牛的后部,小牛也极力跟老虎兜圈子,保护着尾部。老虎充分利用尖牙、利爪和粗尾的功能,发挥剪、扑、扫的技巧,想把小牛置于死地。斗场中雪粒泥土四溅,空气也好象缩紧了。
赵员外看了一眼两个伙计,见他们已抖作一团,无力举助战,只好重新关注斗场。
又经过几次牛来虎往的拼斗,老虎进攻的威力已是大不如前了。可能是连日的拼斗消耗体力过多,又猎不到食物补充,有些力不从心,守多攻少。
过了一会儿,老虎再次发威,腾空向小黄牛扑去。这可能是它以进为退的最后一击。只见小黄牛后腿屈前腿蹬,头一抬往后一挫,准备躲开这一扑,没想到却造成对老虎的致命一击。老虎因为乏力腾起的高度低了一些,牛角上绑着尖刀又比平时长了一些,两把尖刀刺入虎腹,被虎扑的惯力向下划过。老虎惨啸一声,鲜血四溅,重重地摔落在小牛的背后,挣扎了几下没能再站起来。
急忙转过身来的小黄牛见老虎躺在地上,又冲了过去,双刀插入虎身,抬头一甩,又把老虎甩出去四五米
远。这次老虎已是一动不动了。
看到这时,赵员外和两个伙计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互相搀扶着向斗场中走去。
一场激烈地牛虎大战又开始了。老虎多次企图绕开牛角进攻小牛的后部,小牛也极力跟老虎兜圈子,保护着尾部。老虎充分利用尖牙、利爪和粗尾的功能,发挥剪、扑、扫的技巧,想把小牛置于死地。斗场中雪粒泥土四溅,空气也好象缩紧了。
赵员外看了一眼两个伙计,见他们已抖作一团,无力举助战,只好重新关注斗场。
又经过几次牛来虎往的拼斗,老虎进攻的威力已是大不如前了。可能是连日的拼斗消耗体力过多,又猎不到食物补充,有些力不从心,守多攻少。
过了一会儿,老虎再次发威,腾空向小黄牛扑去。这可能是它以进为退的最后一击。只见小黄牛后腿屈前腿蹬,头一抬往后一挫,准备躲开这一扑,没想到却造成对老虎的致命一击。老虎因为乏力腾起的高度低了一些,牛角上绑着尖刀又比平时长了一些,两把尖刀刺入虎腹,被虎扑的惯力向下划过。老虎惨啸一声,鲜血四溅,重重地摔落在小牛的背后,挣扎了几下没能再站起来。
急忙转过身来的小黄牛见老虎躺在地上,又冲了过去,双刀插入虎身,抬头一甩,又把老虎甩出去四五米
远。这次老虎已是一动不动了。
看到这时,赵员外和两个伙计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互相搀扶着向斗场中走去。
铁塔的传说
铁塔,是东昌府的三大宝之一。它以峻崇浑朴,庄严巍峨的身姿,屹立在古运河边的原护国隆兴寺内,与光岳楼相辉映。它的修复,为鲁西的这座文化古城增添了不少光彩。
这座距今千年,高逾十米的铁塔是怎样铸造起来的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当初在铁塔铸到第六层时,却无论如何没法再铸了。原因是:炉子太小,架子太高,溶化了的铁水到不了上边就凉了。可往上还有七层要建,这可怎么办呢?寺里的方丈悟性禅师急得团团转,工匠们更是个个心焦火燎,一筹莫展。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小打炉的白胡子老人,他围着铁塔,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有时摇摇头笑笑,有时又嘟嘟囔囔。有人问他:“你买卖不做,老是盯在这里干啥?”他扭扭脸说道:“我也是干铁活的,同行看看还不行?”方丈看出这老人仪表不凡,便邀他到寺里喝茶。这老头也不客气,进屋蹲在了正座上。方丈给老人敬过茶,说道:“老师傅,这修塔的难处你也看到了,你能不能给出个主意,想个办法?”老人笑着说道:“我这土屯脖子了,还中用?”话语一落,转眼不见了影儿。方丈惊异一阵,恍然大悟道:“哎呀,我可真糊涂,这不是上仙来此点示造塔之术么!”
按照白胡子老人点示的办法,铁塔的上层建造,采取用土逐层屯积、在上面化铁浇铸的
这座距今千年,高逾十米的铁塔是怎样铸造起来的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当初在铁塔铸到第六层时,却无论如何没法再铸了。原因是:炉子太小,架子太高,溶化了的铁水到不了上边就凉了。可往上还有七层要建,这可怎么办呢?寺里的方丈悟性禅师急得团团转,工匠们更是个个心焦火燎,一筹莫展。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小打炉的白胡子老人,他围着铁塔,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有时摇摇头笑笑,有时又嘟嘟囔囔。有人问他:“你买卖不做,老是盯在这里干啥?”他扭扭脸说道:“我也是干铁活的,同行看看还不行?”方丈看出这老人仪表不凡,便邀他到寺里喝茶。这老头也不客气,进屋蹲在了正座上。方丈给老人敬过茶,说道:“老师傅,这修塔的难处你也看到了,你能不能给出个主意,想个办法?”老人笑着说道:“我这土屯脖子了,还中用?”话语一落,转眼不见了影儿。方丈惊异一阵,恍然大悟道:“哎呀,我可真糊涂,这不是上仙来此点示造塔之术么!”
按照白胡子老人点示的办法,铁塔的上层建造,采取用土逐层屯积、在上面化铁浇铸的
办法,十三层塔体很快便建成了。当时有人说,那白胡子老头,是天上的太上老君下凡,可后人谁也没办法作此考证。
堠崮冢的传说
出聊城城区向北坐汽车沿着聊(城)临(清)公路走到东昌府区北30公里处斗虎屯镇堠崮村附近,可以看到道路西面有座巍然屹立的土丘,它高二、三十米,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当地老百姓都叫它“冢子”,也叫“堠崮冢”、“青龙山”。千百年来,人们不知其到底是何人所建、有何作用。有的说是大禹治水时期用大印镇住了一条青龙,有人说是一个皇帝的陵寝,也有的说是汉武帝修建的军事设施。其中流传最广的传说叫“虚粮冢。”
据说,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诸侯混战。晋、齐是当时的两个大国,晋国仗势强盛,想打败齐国,称霸诸侯。当时的聊城一带处于两国交界处。于是晋发兵偷袭齐国,并包围了齐国的西部城池。晋国的兵将猛打猛攻,齐国的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敌。因此两国相持多日,但不分胜败,双方都伤亡较大,转入相持阶段。当时齐国城内,粮草殆尽,补给困难。
于是晋国转变进攻策略,想等齐国粮草吃完,自行撤退,不战而胜。于是在齐国城外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齐国一个谋士识破了敌军的阴谋,将计就计,号召城内所有军民,男女老少,连夜突击,凡能搬砖运瓦、提篮的人都上了阵,送砖运土,并派出部分士兵装成运粮队伍,麻痹晋军。军民团结一心,很短时间就堆起一个大土堆来,再在上面放上一层粮食,把个大土堆全部封盖起来,第二天挂出了“米粮堆”三个大红字的牌子,在四周还写上了“防火防盗”四个大字,非常显眼;又马上修书一封,写下了十年战表,叫使者给晋军送去。
晋国将军一看心里纳闷,于是派探子前去侦察,他们向齐国一望,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原来如此!齐国有这么一大堆粮食,十年一粒不收,也没有问题呀!”他们想到这里,无心恋战,只好把兵撤回。
晋国撤兵后,齐国的军民安家乐业。后来,齐国的谋士为英年早逝。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位谋士的智慧,齐国的君王下令把谋士的英灵葬在虚粮堆上。同时也把这虚粮堆正式命名为“虚粮冢”,成为永流千古的一座无字丰碑。
东昌汽车
另:揭千年古墓现皇陵真身
在聊城西北方向的斗虎屯镇西4公里处,有一高高耸起的大土丘,南北长110米、东西宽98米,占地面积10780平方米,当地人一直称之为“堠堌冢”。近日,聊城市文物专家陈昆麟经过大量文献史料研究和现场调查确认:此冢为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墓,即文史记载中的“孝德皇陵”。
在1月11日举行的聊城市“堠堌冢”保护利用新闻通气会上,聊城文物专家陈昆麟援引临清籍台北 大学教授张蓬洲先生《清河识地》一文中的记载,同意张蓬洲“堠堌冢乃后汉清河王刘庆墓”之说。陈昆麟经过二十多年调查、论证,确认“堠堌冢乃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墓,即孝德皇陵。”陈昆麟表示他已将这一重大发现,通过详细的论证写出《堠堌冢考》一文。
据陈昆麟《堠堌冢考》介绍,他通过现场调查并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了解了该冢的历史与现状,认为该冢确为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墓;通过对《水经注》等古文献的研究,锁定了冢的地理坐标,辨析了清河郡、清河国、甘陵、甘陵国的历史沿革,并认为该冢建于公元106年,后刘庆之子汉安帝继位后,于公元121年改清河王墓为孝德皇陵,为这一千古之谜揭开了“身世”。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孝德皇陵是聊城市范围内东汉时期的唯一皇陵,它对研究东汉时期王陵墓葬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孝德皇陵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诸如历史河道的变迁、清河国国都地理位置的变迁等都有所反映,对研究东汉时期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有重要意义。
清河王刘庆
是汉章帝刘炟的第三个儿子,生母为宋贵人,刘庆生于公元78年,第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82年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为清河王。刘庆初留居京师洛阳,至公元106年才就国,居都甘陵(今山东省临清县东北)。
刘庆为人孝友恭谦,由太子被废封为藩王后,一生遵纪守法,谨小慎微,未有什么过错。当年汉和帝诛灭外戚窦宪势力,刘庆在其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受到和帝的敬重和厚赏。
堠堌狐仙惩恶僧
堠堌镇西边,过去有座很大的寺院。不料在香火鼎盛之时,突遭一场大火,这寺院竟顿时成了一片废墟。寺内的和尚各奔了前程,唯有守门僧悟常恋此故地,住进了镇东关天齐庙内。不久,有个姓呼的老人,带着子孙来到这寺院废墟上,用破砖烂瓦,建起一座陋室,安下身来。这姓呼的老人虽住处简陋,家境单薄,却十分乐善好施,并且稍通仙术,常为人除病消灾,急人所难,所以慢慢地人们就称他为呼仙了。每逢人们家中有了病人,只要送上份供品纸香,便可得到一付灵丹妙药;每逢人们遇上红白喜事,借不到桌椅板凳时,只要头天向呼仙打个招呼,当天夜里就会按你所求,借到成套桌椅板凳。一时节,周围的百姓向呼仙拜求者络绎不绝。悟常对此看在眼里,却气在心上。不由得暗暗寻思:寺院未毁前,香火如此盛旺,俺是何等享受?如今寺院毁了,却让这老鬼仙老儿占地兴旺起来,岂不灭了我佛门的名声?不行,我要设法整治于他。于是,等到镇上逢集的头天早上,他便装扮成俗民,也来到呼家,要求借迹套桌椅。夜黑,果见几套桌椅如数摆列到了一旁。他便吆喝同来的痞赖,如数搬运到集市之上,洋洋自得地高声叫卖起来。人们见到这众多的精美桌椅,均知非这贫僧所有,怕购之涉嫌,所以尽管价格十分便宜,观者甚多,但却
无人敢买。
临到中午,忽一中年模样的人,来此说道:“卖货人,这家具我全要了,不知售价多少?”悟常见来人穿戴似富户人家,遂说道:“这些家具都是上乘之物,每件售银十两;念你全要,就让你一成,给四百五十两银子也就是了。”
那人也不还价,将手中包儿往桌上一倾,倒出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悟常一称,不多不少正好四百五十两,众人无不惊奇。悟常高兴地正欲把银子收起,忽然起了一阵旋风,只刮得飞砂走石,天忽地暗,目不能睁。待风沙过后,众人看时,只见家具全成了一堆高梁秸秆,悟常拥抱的银两,都变成了驴粪蛋儿。家具和购买人,全无影无踪了。
悟常被羞得无地自容,值得暗暗叫苦。他自知这全系呼仙老儿所为,心中更积了一层仇恨。这日,他趁天黑,独自来到寺院废墟的旁边,见呼仙正坐在一块石板上,面向着镇子,见他走来,呼仙却旁若无人的说道:“出家之人,竟然变成了骗财取利之徒,真是丢尽了佛门的脸面,可羞!可叹!”悟常听了,知道是羞骂自己,虽然气恼不过,可怕呼仙索要借物,只好羞愧地离去。
后来悟常每去镇西,均见呼仙坐此,嘲笑于他,心中气恼不过,便暗暗产生了要惩治呼仙的邪念。这天傍黑,悟常趁呼仙来到之前,将熬好的一碗鳔胶,暗暗地倒在那石板上,远远藏起观望。一霎,那呼仙来到石板前,刚一落座,只听说了声“不好”,便赶紧抽身走了。
悟常见此,甚觉得计;忙趋前瞧时,只见石板上斑斑血迹,粘着几撮狐狸毛,旁边还留着一洼尿迹,臊气冲天。悟常被这臊气一熏,顿觉头昏脑胀,眼前发黑,扑通栽倒在地,左眼被溅进了一些尿液;待他挣扎起来,只觉左眼疼痛,如物遮瞳,竟变成“独眼龙”了。
悟常惩人害己,弄瞎了一只眼睛,也不好对人细讲,只得吃了哑巴亏。这日,他闻听镇上一求药人说:“呼仙明日要远出探亲,有事不好再求了。”他心中不禁大喜。夜里,他饱餐一顿,拿起禅杖,便向呼家奔去。来到小屋门前,一脚踢翻了香炉、供品,接着又撞开了呼家小屋的大门,不料屋中突然窜出十几只小狐狸,对其张牙舞爪,似对其撞门大有作怒之状。悟常一见,遂抡杖就打,当场击杀两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