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 温度计
B. 秒表
C. 电子秤
D. 刻度尺
2. 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
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 甲响度小
B. 甲音调低
C. 乙振幅大
D. 乙声速小
3. 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
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4.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 3.9cm
B. 3.90cm
C. 4.90cm
D. 3.90
5. 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
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C.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6.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 “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 “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 “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 “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7. 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 节奏快
B. 音美
C. 音调高
D. 响度大
8.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9.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东昌汽车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敲击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B. 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 用吹气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D. 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吹气,音调依次升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11.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2.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0~2s内的运动速度是2.5m/s
B. 物体在2~4s内的运动速度是5m/s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13. 叶子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 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没有吸热
C. 水的凝固点是0℃
D. 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4. 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
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 处减弱噪声。
15.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
16. 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
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17.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
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越高。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8. 学习了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后,小琴想利用这个规律判断甲、乙两种
物质是不是晶体。于是,小琴分别对甲和乙进行持续加热,并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可知: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
甲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
乙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
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19.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等工具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填公式)
(2)实验中测得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为______cm,若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为2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实验中使斜面坡度较小,目的是______。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
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若实验中上半路程、下半路程、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三个速度从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_。
20. 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选填“A”“B”或“C”)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石蜡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___min。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___。
(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