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集聚,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投入,重大项目进一步向大型骨干企业和上、下游创新型企业集中,以重大项目带动企业科技创新层次和水平提升。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等投资运作方式,引导风险资本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是鼎力推动“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统筹各类人才发展资金,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对各类高精尖人才所获得的奖励实施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支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人才。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职业培训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五是推进节能减排。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筹措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和节能产品推广,支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能源发展,推进资源集约利用。
4.发挥资金保障作用,着力优化需求结构。从支持调整总需求入手,积极寻求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的结合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要优化投资结构,将资金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和政府主导型重大项目建设等能拉动内需的领域。此外,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以有限的财政投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有效启动民间投资。二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消费需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充
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扩大财政补
助规模,重点提高农民、城乡低保对
象等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实施家
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财政补贴
政策,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引导
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贡献率。三
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全
省财政支出的2/3以上用于民生,更
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在改善民生、扩
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加强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
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能提高居民消费
能力的民生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
深入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
划”,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预期,
释放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财政厅课题组.浙江省促进经济
转型升级的财税对策研究[J].中国财经信
息资料,2010(22).
[2]朱李鸣.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
[J].浙江经济,2008(19).
[3]闫坤,于树一.我国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的影响机理分析[J].经济研究参
考,2007(41).
[4]朱卫江.关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
思考[J].政策了望,2008(1).
[5]国建业,唐龙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财
政政策取向[J].财经论丛,2001(5).
课题组组长:朱忠明
成员:余丽生冯健陈优芳
虞斌卢名辉
执笔:朱忠明冯健
(责任编辑刘静武)
一、中国面临持续的
通胀压力
(一)通胀压力持续。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
15日公布,2011年1月全国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高
于上月的4.6%;全国工业生产者出
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6%,高于上
月的5.9%。这表明中国通货膨胀压
力持续,如图1所示。
本次公布的CPI是国家统计局
1月份对CPI篮子中八大类产品价
格权重进行调整后所得的结果。在
调整中,居住类权重提高4.22个百
分点,食品类权重降低2.21个百分
点,这有利于更加真实地反映中国
通胀水平,但在食品类价格持续上
涨的背景下,上述调整可部分缓解
CPI上涨压力。
(二)通胀预期仍将延续。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
境看,主要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
状态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中东局
势紧张将进一步推动油价攀升。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2月发布
的报告分别提高了未来两年发达经
济体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物价
预测值,今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仍
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如表1所示。
就中国而言,在全球流动性宽
裕的情况下,未来国内货币存量仍
将保持较快的增速;人口结构变化
仍将继续,劳动力成本逐步上涨;深
化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将进一步推
高产品价格;国内大范围的旱灾推
6··
(%)
实际值
预测值
比2010年10月预测增加
2009
20102011201220112012发达经济体0.1  1.5  1.6  1.60.30.1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
5.2
6.3
6
4.8
0.8
0.3
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消费者指数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年2月。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
图1通货膨胀压力持续
●政策研究《财政研究》2011年第5期
高通胀上行风险。从经济基本面看,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强,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通胀预期上升较快。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居民未来物价
预期指数升至81.7%,较上季度提高了8.5个百分点,预测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较上季度提高了15.2个百分点,预期未来房价上涨的居民占比也较上季度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未来一段时间通胀风险不容忽视。
(三)通胀影响不容忽视。从经济影响看,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失真,易引起货币幻觉,导致投资者盲目投资,造成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源配置低效。
从社会影响看,通货膨胀通过降低实际货币余额购买力,而使现金持有者遭受资本损失,实际上是
一种税负。通胀税对不同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财富持有形式和收入来源的不同,通胀税表现为收入和财富的转移,且是从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的转移。这种强制性财富“再分配”形式,扭曲收入分配结
构,易引起社会不稳甚至动荡。近期中东政局变化、印度游行示威都是通胀引起社会动荡的明证。
二、通胀形成的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伴随着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商品流与资金流,一国的通货膨
胀成因兼具了国际和国内双层因
内容提要:当前通胀问题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一件大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缩小。更为重要的是,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在通胀过程中遇到较多两难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以财政政策为抓手,继续收紧银根,并辅之以其他措施,共同管理通胀预期。关键词:通胀预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两难
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治理中的作用
熊平安
7··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年2月17日,P11。
亿美元
外贸顺差
①直接投资净流入②
投资收益③
上市融资④
前四项合计⑤
外汇储备增量⑥
“热钱”流动净额⑥-⑤
2001年225398919723466-2572002年3045007723905742-1632003年2555071486597413774032004年32155118578113619047682005年1021481356206206325264632006年177545450339431262853-2732007年2643499762127403246095772008年298150592546445747833262009年1957422994157353038212912010年
1831467128935439414696755合计
13313
4785
5330
1459
24887
27777
2890
表2
2001~2010年我国“热钱”流动净额估算
素。对中国而言,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彼此交织。
(一)国际层面因素。
一是主要储备货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根源。为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通过低息和加大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继续将基准利率水平分别维持0~0.25%、1%和0.5%不变,日本银行则重启零利率政策,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
0.1%降至0~0.1%。同时,主要经济
体还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日本银行于2010年10月5日推出了总额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并于12月7日宣布为日本国内
106家金融机构提供9983亿日元
贷款。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英格兰银行于12月9日也宣布,继续维持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欧央行虽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相对谨慎,但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与相关方达成总额约为195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并通过再融资操作、证券市场计划等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是助推器。一方面,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所形成的货币超发,导致
美元等储备货币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过去10年美元步入贬值通道,过去一年,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美元有效汇率波动较大,但未改贬值趋势。美元有效汇率从2010年6月7日的
88.66跌至2011年2月22日的
注:(1)汇率预期根据香港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NDF )一年期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报价测算。(2)中美利率差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三月期人民币利率减去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三月期美元利率。(3)中美正向利差说明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负向利差说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8··
77.82,贬值幅度超过11%。
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过量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入其实体经济,而是在逐利原则驱使下,大量流到国际商品市场,从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2011年1月20日国际商品市场上金属、粮食、原材料、原油和黄金的价格指数分别比2010年1月1日增长20.9%、30.28%、108.74%、11.44%和26.16%。以黄金为例,2010年黄金价格连创新高,先后突破每盎司1300美元和1400美元,并于11月份创历史最高价1421美元。这造成包括中国在内新兴经济体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三是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困境,却通过汇率和资本流动等渠道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例如,美联储于11月3日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接下来一周新兴经济体资金净流入量从上周的39亿美元激增至67亿美元。日本央行10月5日宣布量化宽松政策后,也出现类似情况,新兴经济体资金净流入量从上周的55亿美元增至72亿美元,如图2所示。
就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高涨,且人民币利率水平远高于主要储备货币(如图3所示),国际资金(热钱)在套利和套汇驱使下涌入中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测算,2001~2010年期间共有2890亿美元热钱流入国内,其中2009年和2010年流入量较大,分别为291亿美元和755亿美元,如表2所示。
(二)国内层面因素。
中国的通胀风险不仅与货币供给相关,而且还受到人口结构、理顺
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他结构性因素
的影响。
一是需求拉动。我国广义货币
M2增速超出GDP增速长期以来一
直存在,近几年来持续增加,1980
年、2008年和2009年M2/GDP比例
分别为36%、151%和175%,而美国
2009年该比例仅为60%。我国货币
的超发行与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
高有关,近年来,还有两个因素影响
着货币发行:一是4万亿元经济刺
激计划所形成的配套银行信贷资金
居高不下,2009年和2010年新增银
行贷款人民币分别为9.5万亿元和
7.95万亿元,这些贷款并没有完全
流向实体经济,从而拉动了市场需
求;二是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占款不
断增加。201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
额突破2.8万亿美元,外汇占款所形
成的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
二是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受临近“刘易斯拐
点”影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
岗职工月度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4%
左右,增速快于上半年。二是受资源
价格改革影响,原材料等上游产品
价格逐步提升,2010年原材料、燃
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比
上年高17.5个百分点,导致农业、服
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
格出现较快上涨。
三是输入。美元等主要计
价货币贬值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上涨。2010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
期货价累计上涨12.0%;伦敦金属交
易所铜和铝现货价格累计分别上涨
30.3%和17.1%。因城镇化进程不断
推进,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
也不断增加。2010年,以美元计价的
我国进口价格平均上涨13.7%,比上
年高27.0个百分点,远高于出口价
格平均上涨幅度2.4%,输入型通胀
压力进一步上升。
四是结构性因素。开放经济下
的通胀问题,与我国双顺差所积累
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相关。巨额外
汇储备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一
方面,我国利用实实在在的资源生
产的产品(包括服务)换回的外汇储
备,以极低的收益率投资于美元资
产;另一方面,获得中国资金融通的
美国资本却以外商直接投资(FDI)
的方式流入中国,获得较高的收益。
这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部
门过度发展)、金融部门欠发达(资
源配置效率较低)造成的,说到底,
与我国当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有关。
三、货币政策在通胀治理中的
两难问题
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胀最直接的
手段。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
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措施来应对通胀
预期。自去年以来,央行3次加息使
得一年期存款与贷款利率累计都上
升了75个基点,分别至3%和
6.06%;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
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
19.5%。据央行2010年第四季度货
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年贷款
加权平均利率全年上升了94个基
点,显著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上升。
实际上,收紧银根已经发挥了一定
的作用。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通过
9
··
提高利率来治理通胀面临如下的两难问题。
(一)治理通胀与促进经济增长。
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从统一性看,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形成货币幻觉,
从而促进投资与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从矛盾性看,因恶性通货膨胀会扭曲资源配置,甚至引起社会动乱,从而阻碍经济增长。由此可见,采取措施避免恶性通胀的发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短期看,旨在治理通胀的货币政策,却提高了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成本,减少投资与消费需求,降低了乘数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
(二)治理通胀与减缓升值预期。
通胀与汇率升值预期引起的资金流入密不可分。但治理通胀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的提高,特别是中美利差的扩大则会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中国,这不仅加剧通胀压力,而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
(三)治理通胀与压缩对冲成本。
中央银行票据是央行用以调控国内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治理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不仅因利率增加而导致央票发行利率水涨船高,而且也因利率平价增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资金流入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央行对冲力度,央票发行量因此增加,这都将增加央行对冲成本。例如,为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2.1万亿元;截至2010年底,中央银行票据余额约为4万亿元。截至2010年底,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  2.0156%和
2.5115%,较年初各上升了64.72个
和75.10个基点,央行为稳定流动性
所采取的对冲操作成本因此而增
加。
四、以财政政策为抓手的
通胀管理综合措施
未来货币政策空间有限,且在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较大,存在诸多两难问题。为此,应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一方面,
从供给层面减少瓶颈,另一方面,从
收入分配层面对受通胀影响较大的
阶层进行直接补贴。同时,应继续收
紧银根,并辅之以其他政策,以确保
更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
一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放
松投融资管制,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
配收入。针对农产品价格特别是食
品价格持续上涨问题,当前应大力
支持农业生产,加大对粮食生产能
力的支持力度,增加粮食和农副产
品供应;加大储备粮油市场调控力
度,支持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
时,应发挥财政再分配作用,重点做
好保障低收入人生活、提高居民
收入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
的工作,提高居民对通货膨胀的容
忍度。此外,应深化税费改革,降低
流通环节税收,降低通讯、高速公路
等收费标准。
二是继续运用好货币工具。充
分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
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并综合运用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
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
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
流动性合理适度。实施差别金融机
构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强化
宏观审慎管理。同时,引导金融机构
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按照
“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着力
优化信贷结构,妥善解决经济增长
中的瓶颈问题。
三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
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
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
收支基本平衡,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
预期,逐步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资本
项下完全自由兑换。此外,应继续深
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严厉打击“热
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
汽车下乡政策
四是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国际
化。说到底,当前主要储备货币超发
行造成流动性软约束与现行的国际
货币体系有关。然而,改革国际货币
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更好地参
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构
建,中国应将金融强国列入国家发
展战略,一方面通过继续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夯实实体经济根
基;另一方面,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与
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齐头并进共同
发展,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人
民币融入国际货币体系奠定坚实基
础,最终加快建立一个有利于全球
包容性发展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
(责任编辑刘静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