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回暖基础夯实,内生动力仍显不足
2010年我国经济回暖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
三大需求中,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4万亿政府投资带动下,去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40%,“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特征明显。政府投资和国有资本对民间投资和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导致国进民退,国有资本纷纷进入地产、运输、矿产等领域,不利于市场活力的提高,社会投资受到融资、准入等方面的约束增长乏力,2009年过去了,但仍未出现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转换的趋势,这使2010年中国经济缺乏足够的内生增长活力。
消费是去年的一大亮点,在家电和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免及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刺激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为1985年以来最高值,汽车消费实现了24.5%的快速增长,住房销
量创建国以来新高,为经济快速回稳奠定了坚实基础。扩大内需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将促使消费成为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进出口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影响最显著的领域,去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为15578.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去年下半年,随着外部需求缓慢回升,出口降幅出现收窄迹象, 2010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将促使我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内需强劲以及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将拉动进口回升加速,但外贸领域政策空间缩小。
去年我国经济出现回暖,主要依靠政策刺激,缺乏脱离振兴措施实现内生增长的活力,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又引发的诸多问题,比如过度投资引发的产能过剩,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和通胀预期。过度的刺激政策在2010年会有所收敛,2010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较大,届时部分刺激政策时效也将随之结束,这又对经济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二、2010年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进出口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影响最显著的领域,去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为15578.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去年下半年,随着外部需求缓慢回升,出口降幅出现收窄迹象, 2010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将促使我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内需强劲以及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将拉动进口回升加速,但外贸领域政策空间缩小。
去年我国经济出现回暖,主要依靠政策刺激,缺乏脱离振兴措施实现内生增长的活力,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又引发的诸多问题,比如过度投资引发的产能过剩,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和通胀预期。过度的刺激政策在2010年会有所收敛,2010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较大,届时部分刺激政策时效也将随之结束,这又对经济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二、2010年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一)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经济复苏过程中,“重量轻质”现象较为严重,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项目建设忽视生态环境因素,而外需低迷和新建项目过快增长导致产能过剩的情况比较突出。
(二)通胀压力逐步显现
虽然当前全国CPI同比仍为负值,但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农业丰收及惠农政策下的农产品价格上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重因素导致2010年通胀预期十分强烈。
(三)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在全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一些突发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
(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在全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一些突发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
深远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三、2010年我国宏观政策环境走向
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2010年,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因此,2010年我国将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但部分政策可能做出动态微调,同时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重大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基本政策基调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保增长”。去年十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
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2010年,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因此,2010年我国将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但部分政策可能做出动态微调,同时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重大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基本政策基调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保增长”。去年十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
不强,这是国家决策层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最新定调。因此,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政策的重点,一是投资要避免国进民退的问题,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二是去年实施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明年将继续完善,并加大优惠力度,以促进终端消费。家电下乡产品不再设置最高限价,上调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有效激活市场对高端家电和车辆的购买力;三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政策,稳定和逐步恢复外贸进出口。
“调结构”。相对于“保增长”,去年“调结构”的进展相对较慢,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将在一定程度上转至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上,在外需依赖度高与内需拉动不足的情况下,在工业较强而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偏弱的情况下,在落后产能过剩与高技术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在部分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造成的所有制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加快“调结构”的步伐,继续完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国务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包括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等产业能耗、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及时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
“调结构”。相对于“保增长”,去年“调结构”的进展相对较慢,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将在一定程度上转至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上,在外需依赖度高与内需拉动不足的情况下,在工业较强而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偏弱的情况下,在落后产能过剩与高技术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在部分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造成的所有制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加快“调结构”的步伐,继续完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国务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包括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等产业能耗、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及时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
“促改革”。在扩大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企业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我们的政策应进一步向民生倾斜。财政政策要致力于民生工程的推进,一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公众消费能力;二是要促进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体等的就业工作;三是鼓励创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四是继续加大对低收入体补贴。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针对当前矛盾尖锐的民生问题,要加快推进住房、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体制改革,使人民众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成果。
(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进一步向“调结构”“惠民生”倾斜。一是合理安排公共投资规模,控制政府投资力
度,避免政府投资规模过大带来的财政风险、挤出民间投资和加大通胀压力等问题。二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行业等领域的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和优化政府支出结构,促进政府投资转向支持扩大消费,完善刺激家电、汽车等方面的消费政策,增加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降低企业增值税,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三是继续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低碳经济。
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的前提下合理微调。在物价抬升明显,潜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的情况下,2010年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强调“适度”。一是根据物价变化和货币流动性情况适度调整利率水平,若CPI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和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带动下出现快速回升,同时货币信贷继续高速增长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则应适当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胀、平衡信贷,预计2010年上半年加息的情况可能出现。二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可能性不大。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贸然动用准备金会伤及实体经济复苏进程,使经济刺激成果功亏一篑。三是信贷政策着重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规范银行信贷流向,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的前提下合理微调。在物价抬升明显,潜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的情况下,2010年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强调“适度”。一是根据物价变化和货币流动性情况适度调整利率水平,若CPI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和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带动下出现快速回升,同时货币信贷继续高速增长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则应适当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胀、平衡信贷,预计2010年上半年加息的情况可能出现。二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可能性不大。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贸然动用准备金会伤及实体经济复苏进程,使经济刺激成果功亏一篑。三是信贷政策着重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规范银行信贷流向,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
倾斜,同时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促进区域发展、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支持,投放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等方面倾斜。2010年新增贷款应控制在8万亿至8.5万亿的水平。
(三)充分把握有利时机推动重要领域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得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同时要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以鼓励节能减排。二是加快推进收入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异,提高劳动者报酬,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三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应率先取得突破,重点是提高政府效能、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四是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取消不合理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用市场竞争促进产业升级。(本刊略有删节,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三)充分把握有利时机推动重要领域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得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同时要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以鼓励节能减排。二是加快推进收入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异,提高劳动者报酬,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三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应率先取得突破,重点是提高政府效能、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四是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取消不合理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用市场竞争促进产业升级。(本刊略有删节,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
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汽车下乡政策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
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