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需求”政策背景: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一是消费需求,二是投资需求,三是出口需求。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大关系中,消费是实现整个社会再生产运行的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生产是起点,分配与交换(流通)是中间环节,消费是终点。由于社会再生产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消费既是第一个经济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先导,是保证国民经济不断运行的原动力。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还引导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也引导着投资结构的变化。消费不仅反映供求关系,更反映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反映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反映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成熟度。从目前来看,消费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扩大消费需求任重道远。
“消费需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不高,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向非居民部门倾斜。收入决定消费,从人均收入水平看,***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为***美元,位列全球第***位。并且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偏向非居民部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这样的分配格局,一方面会刺激投资更快增长,同时必然导致居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下降。汽车下乡政策
二、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消费倾向降低。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得到进一步增长,但由于缺乏必要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措施,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向少数高收入者集中,而高收入者对各种消费需求已经饱和,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有消费欲望但无力消费。
三、公共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压缩了居民的即期消费空间,因此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一直很高。
四、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消费市场空间巨大。农村居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体,但是消费水平仍停留在低位,多年来农村消费市场一直是启而不动,占全国人口2/3的农民只消费了1/3的商品,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钱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
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
五、相关政策存在缺陷。在我国,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还有待完善,特别是税收政策,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能力有限,社会保障税等税种尚未开征,增加了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对农民和低收入体扶持力度不够等等。这些缺陷的存在客观上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提高。
“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
一、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将新农村建设与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有效结合。确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
二、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新型消费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科技含量,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三、扩大消费信贷。一方面,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降低贴现率,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从滞后型消费转变为适当超前型消费,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信用水平。
四、创新和规范消费模式。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创新模式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消费行为效率的提高,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等税收政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