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史志大事件
(1911--1985)
清朝
宣统三年(1911年) 
  5月15日 自清宣统元年十一月(1909年12月)开工兴建的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桥长586.23米,9孔,桥墩8座,计建筑费100万银元。 
5月 蚌埠火车站建成。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 
   ◇ 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孙中山颁令追授在蚌牺牲的淮上军营长廖璞纯为大都尉,建烈士祠,并在蚌山上树立“淮上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11月 津浦铁路全线贯通。   
本年 新辟头道街(今华昌街)、二道街(今凤阳路)、车站后街(今交通路)等街道。
◇ 瑞生堂、李万生药号开业。   
◇ 在淮河铁路桥西河南岸开挖船塘(后称老船塘),至民国8年竣工,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供泊船使用,抗战胜利后填平。
  ◇ 施敬文在施家洼开设玉兴号米店。
  ◇ 苏北人夏金庆在今凤阳路开设新新理发店。 
◇ 华阳义赈会募捐修筑淮河北岸蚌埠至五河金刚嘴堤防,堤高五尺,顶宽八尺。
  ◇ 凤阳关设蚌埠分关,下辖符离集、固镇、宿县、门台孜4个查验卡,负责征收和检查辖境内的常关税。
 
 2年(1913年) 
秋 倪嗣冲受袁世凯密令,将其军队驻扎沿淮一带。为便于在蚌督皖,先购车站附近王姓地40余亩,后购高姓地30亩,分别建都督府及皖北镇守使署,翌年建成。 
本年 蚌埠商会在老大街(今青年街)附近设立,有草房数间。
  3年(1914年) 
1月 中国银行在二道街设立汇兑所,为蚌埠最早开业银行。 )
  6月30日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新落成都督府即称将军公署,又称“将军府”。 
  ◇ 德商在蚌开办营业处,并在火车站西北处和华昌街芝麻巷建造堆栈,收购鸡蛋、芝麻。
  ◇ 倪嗣冲变更淮北引岸(淮盐销岸),将由江苏板浦运销于皖北、豫东之食盐全集中于蚌埠,设立皖北盐务局,征收盐课;令其侄倪道烺总其事,并设阜安盐栈。另将凤阳常税关
移于蚌埠。
  ◇ 蚌埠第一家钱庄——益丰银号在头道街开业。 
 
4年(1915年)
  本年 倪嗣冲令从上海购48千瓦发电机一台,在“将军府”安装发电。所发电力专供府内照明,蚌埠最早出现电灯
  ◇ 德国商人在蚌开办麻油制造公司,拥有资本3万银元,雇工30余人,日产麻油10余担。 
  ◇ 安徽电政管理局在升平街设电报局,为二等乙级局。至民国11年在局内附设电话局。 
◇ 江淮水利测量局在蚌设水文站。
5年(1916年) 
  本年 怀远人张明月和蚌埠人李可仁合资在二道街福音里北口建皖凤舞台,观众厅设有“戏楼”。
  ◇ 天津人李培三,在天桥西开设亨利翻砂厂,生产面条机、轧花机。参加修建淮河铁桥的天津人刘相臣在二道街开设刘顺兴机器修理安装店,承揽小火轮修理。蚌埠有了早期机械工场。
◇ 南京人俞昆涛在今中山街北首租房15间,创办普济医院,初设病床8张。注射、手术等西医技术开始传入蚌埠。 
  ◇ 裕庆建筑公司在大马路开业,为蚌埠较早的营造厂商,老板周筱泉。
◇ 新增大马路、华盛街、国庆街、国安街、国富街、国治街、国强路等街道,头道街更名华昌街,二道街更名二马路。 
◇ 木商吴炳生在蚌山西侧始建第一座私人花园,占地5亩,名寄园,民国21年废。 
6年(1917年)
  本年 粮业公所成立,垄断全埠粮业。时有粮行、粮坊50余家。
◇ 中华基督教会设在怀远的长老会堂会派万国同来蚌传教,在中山街口东北角建教堂一所。
  7年(1918年)
  春 大马路天桥建成。该桥系铁路部门于民国6年在八亩园(私人花园)附近购地40余亩始建,桥面为钢木结构,全长17.35米,宽6米,桥下净空5.15米,载重负荷8吨。桥两端与路面成“S”形衔接。
本年 上海五洲药房在蚌开设分店,为首家专营西药的商店。 
◇ 凤阳天主教堂神甫钱世勋派教友王道高来蚌传教,民国10年在当铺巷建立教堂。
  8年(1919年)
  2月 倪嗣冲亲信、凤阳关蚌埠分关总办唐少侯承领督军公署电灯厂,邀股集资在仁寿里建成私资民营光华电灯公司,并新装发电机发电,极少数市民开始用上电灯,路灯亦有18
盏。公司首任经理吴岫云,聘德国人傅赫德为工程师。公司装机50千瓦,输电线路540米。 丰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