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一——
—课堂当中。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合理的地方通过恰当好处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完成素养培养环节。例如,开发实训工具点检表;每次课后检查教室内的5s 情况,没达标的小组区域都会拍成图片立即反馈到学生里。
3亮点与改进设想
教学实践和学生对课堂效果反馈意见证明,能够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譬如任务驱动教学、行动导向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深入浅出,内容生动逼真,课堂积极活跃,效果明显。同时,专业老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对课堂组织者这一新角的适应。
3.1亮点
①以行动导向为主线,开发标准化教学实施软资源,是中德save教学模式的普适化推广的关键。
②为实现微视频资源的可持续性优化和增加,采用师生共建模式,学生参与建设既可以更深入的探学专
业知识,又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视频编辑技能,同时更加体验到做好一件工作的不容易和事后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建设,人员内动力足够,保证了资源更新迅速,这将使得教学内容与当下职业内容紧密贴合,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源建设保证。“师生共建”就可保障专业课程微视频这一重要资源建设不断良性发展,提升教学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3.2改进设想
今后将在对职业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开放与共享方面进行着力研究,旨在对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机制与模式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刘辉.基于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融合的研究———以高职“电气安装与维修”技能竞赛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48-50.
[2]汪立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课程资源建设实践———以苏教社国示范校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8,20(1):13-16.
[3]耿楠,王勇静,等.汽车配件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与展望[A].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六)[C].2019:45-46.
[4]曹科.《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实训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实施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12):100-101. [5]吕淑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及其推进[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36-141.
0引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以自动驾驶为目标的汽车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智能网联汽车对超过百年的传统汽车行业的冲击无疑是颠覆性的,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已将该产业作为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我国政府部门近年持续政策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是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是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并在提高交通安全及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实训基地建设的迫切性
1.1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需求
汽车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率上升、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加剧等不利影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公认的可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的方法,也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可实现交通事故率降低到目前的1%,道路通行效率可提高10%;智能网联式交通系统可提高燃油经济性
20-30%,高速公路编队行驶可降低油耗10-15%。
1.2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节能减排、安全舒适、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会拉动通信、机械、电子、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高驾驶舒适性、娱乐性,实现车辆共享,便捷出行。结合其重要功能,智能网联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越
职业院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刘晓馨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技术的持续大力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各
大职业类院校争相开设的专业。从近年的职业类院校招生情况也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招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传统汽车专业的招生呈现下滑趋势。然而,作为一个新的专业,部分院校开设较为匆忙,没有经过详细的调研,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缺少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本文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在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迫切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后,立足学校及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
来越重视,这必将拉动地方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对相关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3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通过对省内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应用企业、4S 店、汽车类职业院校等单位在技术人才使用和培养方面的调研获知:目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员都异常紧缺,综合性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多数是由厂家派技术人员专职服务,新能源应用企业和
4S店极度缺乏能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维修技术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慢,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需求无法匹配,在一线也难以培养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复合型人才。中、高职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存在巨大的欠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有大量缺口。因此,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培养不
仅是我国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需要,也是职业院校适应汽车产业升级转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4从学校的服务能力来看
我校是汽车类职业院校,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独具特,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丰硕。学院开设有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并且新建了产教融公共培训实训大楼,大楼第四层约2400平方米专门设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通过融入比亚迪精诚英才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小班化教学、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紧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可承担一定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不断充实行业、企业的实力。
2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汽车维修论坛网
2.1建设目标
将依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汽车现代化专业,引入比亚迪精诚英才项目培训理念,共建研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企业接轨的有效模式,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学生关键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在共建实训室、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师资和工学交替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努力培养高技术创新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技能型人才,更好地解决企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
2.2建设原则
①技术先进性原则:目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是蓬勃发展时期,不同行业对其理解不够全面,国家相关标准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应该优选当前主流产品,保证其先进性,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行业的更多前瞻性技术。②可扩展性原则:实训室的建设本着“四化”的发展方向,实训室的布置应考虑可供未来5-8年新技术、新设备的对接和拓展。对将来引入更多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深度校企合作留出可扩展的空间。
③经济实用性原则:结合学校现有资源,本着设备性价比高,利于学生实训的思想,采购主流车型和台架,配合虚拟仿真软件,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既能满足教学需求、比赛需要,也能最大程度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
3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3.1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①培养模式:结合比亚迪深度校企合作项目,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全面覆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真正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体系建设体现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将比亚迪企业文
化、企业生产引入到课堂教学,按照课堂教学规律进行提炼、提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社会能力。
②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学校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教学,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企业专用培训教材及学校体系,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比亚迪汽车精诚英才项目的课程参照《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智能新能源汽车部分证书考核要求,结合教育部“1+X证书制度”进行模块划分,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做好资源准备。
③教材开发:依托比亚迪精诚英才项目,校企共同开发特教材,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围绕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网管控制娱乐系统技术及多种能源高新系统技术等核心能力模块课程进行。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5G网络实训设备,使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学习,通过网络延伸课堂教学,让网络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实践过程。
④师资建设: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比亚迪服务店将委派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学校也将派出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建立假期实践制度,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更好地为以后教学、实训服务,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服务。
3.2功能实现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分两个主要功能模块,第一大模块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模块,该实训中心主要包括新能源整车维护与保养实训室、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实训室、驱动电机及辅助系统实训室、充电管理系统实训室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训室。第二大模块为场地模拟无人驾驶实训区。
参考文献院
[1]马云贵.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2]尹爱华.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6.
[3]郭海龙.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研究,2017.
[4]曹添银.探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J].内燃机与配件,2019(10):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