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是教师成长的领航者,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近年来,人民众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提高,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成为无数家长和学子的向往。办好学校,需要好校长的引领,校长作为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职责的专业人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新时代,怎样做个“好校长”,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呢?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中小学校长们共同探讨。
楼朝辉
廖功兵
陈君
张文娜
庾青
熊强
万玉霞
潘健辉
曹伟林
赵华军
新时代,怎样做个“好校长”
——《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策划 | 常艳丽 侯京华
扫描二维码观看第一场论坛回放
扫描二维码观看第二场论坛回放
论坛主持万玉霞 武汉市常青树教育集团总校长论坛嘉宾
陈 君 延吉市依兰镇北兴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文娜 河北省雄安精英学校校长 廖功兵 湖北省潜江市曹禺中学校长 熊 强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第二小学校长 庾 青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校长
论坛主持楼朝辉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 论坛嘉宾
李兰瑛 北航附小执行校长,北航附小昌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杨晓翔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 曹伟林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 赵华军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长 沈 娟 江苏省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潘健辉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第
一场
第
二场
沈
娟
杨晓翔
李兰瑛
廖功兵:我自2007年开始担任校长,至今已有13年。个人觉得,校长难当,最难的是家校协作。
教育就像一场体育比赛——孩子是运动员,老师是教练,家长是后勤人员和啦啦队员——只有三者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可现实是,家长的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性格气质、对孩子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对学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校要做的,是将这些“不同”变为“同”,否则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今天家长集体上访,明天家长到校闹事,校长和老师的精力都放在“灭火”和接待上,是无法好好办学的。
就家长而言,“不协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把学校当餐馆,把老师当服务员,有的家长甚至会因为老师没能在及时回复信息而要求老师道歉;二是不知道家庭教育和家校协作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了;三是不了解教育规律,基于自己的理解要求学校,甚至干涉教学工作;四是和老师争输赢。凡此种种,都会造成校长和老师
分心,无法集中精力教学。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校长,要想方
设法抓好家校协作,把家长变成学校教
育的“合伙人”。一是要转变家长观念:
通过家访、座谈、家长会、家长学校等
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学校和家长的目标
是一致的——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
人,认识到家庭教育、家校协作的重要
性。二是要健全家委会:精心选择责任
心强、能力强、有时间和余力的家长,
组建学校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发挥其桥
梁作用,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三是要强
化家长教育: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开办
家长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
并利用、自媒体等媒介,帮助家长
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家长只有了解
了教育规律,才能认同学校工作,由干
涉者变为协作者、由讽刺者变为加油者、
由“拆台者”变为“合伙人”。如此一来,
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
熊强:我认为,校长难当主要“难”
在以下方面——
疲于应付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
例如,上级部门要求学校组织家长对社
会文明程度评分、组织教师上街当交通
协管员等。这些附加任务占用了大量学
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时间,但因其完成
效果多与学校绩效考核挂钩,校长与老
师不得不做。
管理工作受过多干涉,束缚手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
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校长负责
制,但现实是,学校权力有限,同时,
国家也未制定出明确的学校财政制度,
加上现有的监督考核体制,导致校长有
钱而不敢用。另外,有些上级部门领导
要求学校按他的思想办学,对学校过多
行政干涉,让校长无所适从。
社会舆论对教育的错误导向及家长
对学校的质疑、干预,给办学增加难度。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发达,有的媒体断
章取义地发布学校负面信息,引起人
民众对教育的不满;也有的家长把学
校放在对立面,稍有不满就质疑校长
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
干扰教学,让学校无法坚持自己的办
学方向。
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的考核简单
化、任免随意化,导致校长调动频繁,
无法静心办学。校长考核任免的一个重
要依据是教师不记名投票,这未免过于
简单、随意——校长在平常的管理中大
胆改革必然触动部分教师利益,难免有
人会利用考核发泄私愤。
学生学业成绩与全面发展让校长议题一:校长难当“难”在哪里?
2020年高考分数出炉后,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堵在南京一中门口向校长叫板,要求“校长下课”,一时间引发舆论热议。有校长不禁感慨:校长活难干,工作多、责任大、成效慢。作为校长,您认为校长难当“难”在哪里?
难以取舍。在高考指挥棒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仅抓分数与“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相违背,令校长非常苦恼。
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是一道难题。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幸福感、认同感,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如何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带领教师队伍共同成长,是当下校长普遍面对的管理难题。
校长自身专业素养难提高与现代学校对复合型校长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并明确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这是国家对现代合格校长的要求与期待,但现实中具备这六项能力的复合型校长仅占少数,大部分校长属于资历型、经验型,未接受系统专业培训,视野不够开阔、格局不够广大。加之个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很难实现全面发展、超越自我。
庾青: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面对进入青春期、逆反期的学生,以及中考的压力,学校管理难度很大。
校长办学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是信任赤字。学校专业领导(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学校与社会(区)互不信任。
二是制度缺失。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教育主体间的合作仍倾向于遵循既往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传统的校长权力与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不适配;教师参与度不高、热情不足;家庭教育匮乏无力;学生对教育常有抵触、逆
反心态;社会参与动力不足。
三是价值危机。在应试压力下,初
中学校的价值危机普遍存在:“高坠”
等突发事件屡有发生;家长普遍陷入教
育焦虑;教师职业倦怠感日益滋生;学校
正常的教育行为不断被舆论诟病。
突破学校治理现实困境的实践探索
一是学校管理层的价值治理。办
学理念引领:确立了“共同成长、共
同成功”的“同成”办学思想;角
意识转变:全体干部牢固树立“服务
一线、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
管理领域开放:设立教代会主席团、
年级管理督导团队,让更多教师参与
学校管理。
二是教师的专业治理。明确教师专
业化发展愿景:为中青年教师定制个性
化发展计划,激发内生力;提供专业发
展支持:通过三个导师制度(专业导师、
班主任导师、成长规划导师)、特级教
师工作室和高校专家指导,推进教师专
业发展;制度激励:以绩效考核决议确保
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三是家庭的协同治理。形成共识:
通过家长学堂、家庭教育校本教材、
家庭教育专栏等推进家庭教育方法的
改进,提升家庭教育效能;构建平台:
组建深度参与学校管理的三级家委会,
有明确的章程、职权和分工,有定期
议事的机制,有专用办公室,定期参
加校务会、行政会的议事;家长驻校:
实行家长志愿者驻校轮值制度,深入
参与学校管理。
四是学生的弹性治理。自主管理:
编写校本教材《小铁成长指南》,开展
“十个小铁”评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
成长动力,同时,设立学生会、学生社
团、同伴调解中心等学生组织,搭建自
主管理平台;服务学习:建立志愿者学分
制,立足本地丰富的志愿者资源和“十
大”责信德育活动,开展“十大”校
本德育活动和“十大”自创德育活动,
培育学生良好品质。
五是社区的辅助治理。凝聚关爱:
成立了以百步亭派出所命名的“枫桥
经验”共治小组,整合社区内诸方力量,
共创平安校园;深度融合:社区成立了校
风监督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辅导员、
全国文明社区宣传员三支志愿者队伍,
学校也在社区各居委会设志愿服务工作
站,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潘健辉:校长办学之难可以用四个
字来形容,即“外忧内患”。
“外忧”表现在:一是政府事多,
禁毒、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一系列
工作均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伴随而
来的是一大堆检查、评估等,学校的
工作计划经常受到冲击,令校长很焦
虑;二是主管部门事多,各个部门,各
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常常让校
长应接不暇;三是家长事多,有些家长
动不动就投诉校长、投诉学校,导致
校长焦头烂额。
“内患”表现在:一是教师难管,
教师的个性、教师间的摩擦、教师的
自我发展等,都需要校长去管、去理、
去调节;二是学生难教,学生的学习习
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
都需要校长去思考、去规划、去实施;
三是校长自我发展难,总被各种事务
困扰,很难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专业
发展。
更难的是,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
第一责任人,发生任何问题,都会被
问责或追责。另外,校园安全也是悬
在校长头上的一把刀,随时让人提心
吊胆。
陈君:就教育的弊病而言,我认为:今天我们的主流教育,似乎是在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应对21世纪的挑战。具体来讲,当今教育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一是人格与身份的分离。教师和学生没有被当成完整的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被忽视,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学校人”或“课堂人”。对他们身份的期待,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教与学任务。每当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校长、老师和孩子们就会自动戴上面具。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里写道:“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认为,教师的生活场域不仅有课堂、学生和同事,还有家庭、学生
家长、社会体等,教师不仅是“学校人”“课堂人”,也是“社会人”“职业人”。对于学校而言,追求人格完整的教育,就意味着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个体不同的特点、情绪和体验,鼓励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认为,只有当个体具备完整人格时,学习这件事情才有可能发生。
二是学习的意义和个人价值观的分离。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没有真正探索出学习的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如果问老师,答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威胁式,如“不好好学
习以后不到工作”;另一种是诱惑式,
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两种答案体现的都是“实用主义”的
价值观,如果学生在其引领下长大,就
会喜欢走捷径,没有底线,没有敬畏感。
三是考核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分离。
学校考试要求学生书面答题,独立作答,
不与别人交流,不用辅助技术。而现实
的要求是什么呢?是要解决问题,要与
他人协作,要经常借助信息技术。如此
一来,就出现了矛盾:一方面,我们期
待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成为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的人;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
中,我们又很少给他们机会去自我管
理、自主决策。我们的教育有自己的目
标,但是考评方式却不支持这一目标的
实现,这就是分离。
教育要怎么改变呢?我们提倡教育
家办学,就是倡导用更先进的思维认知
去管理学校——校长观念不变,学校何
以转变?如果学校是一部手机的话,手
机的核心技术不升级、不改变,即便装
再多的App,其能够发挥的功能也有限。
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教育基础操
作的思维认知。
张文娜:“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作
为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学校的决策者和
领导者,校长要逐步成长为教育家,这
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信仰。教育信仰
就是发乎于“爱”、循之于“道”、授之
于“术”、践之于“行”。青少年阶段是
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
和栽培。有信仰的校长,就如同发光的灯
塔一样,能够指引孩子向上向善向前,争
当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校长要
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始终坚守
精神家园,用信仰之力攻坚克难。一个有
信仰的校长一定会凝聚一帮志同道合者,
虔心追寻教育理想,在砥砺中幸福前行。
奥迪a6论坛教育家型校长要有“识力”。所谓“识
力”,即知识与能力。校长不仅应具备
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和个体实践性知识等,还应是个“杂家”,
要带头读书,广泛涉猎文史哲、科学技
术、心理学等书籍——只有古今中外博
览贯通,方可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统
筹学校文化的宏观方向。同时,校长还
应该具备计划与组织、预见与判断、分
析与概括、洞察与思索、合作与交流等
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家型校长必须是通才、全才、
复合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不能只有一把
锤子,而要做到锛凿斧锯样样俱全,长了
可锯,短了能接,因人而异,朽木雕新。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实践力。教育家
议题二:新时代,如何做教育家型“好校长”?
教育需要教育家,时代呼唤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教育,是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校长该如何摆脱当前教育发展的桎梏、做教育家型“好校长”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