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利用政策》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实施2007/09/03国家发展改革委讯
天然气利用坚持全国一盘棋,由国家统筹规划,考虑天然气产地的合理需求;坚持区别对待,明确顺序,确保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促进天然气科学利用、有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用户用气的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城市燃气列为优先类,禁止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区建设基荷燃气发电站;禁止以大、中型气田所产天然气为原料建设LNG项目。
我委召开专门会议协调解决天然气供需问题2009/12/16
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工作,2009年1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在上海召开了部分省市天然气运行协调会。北京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重庆市发改委(经信委),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海洋石油总公司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有关情况并协调了重点问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介绍了今冬明春天然气资源安排以及LNG(液化天然气)进口情况。有关省市分别汇报了本地天然气用户结构、需求变化、主要问题、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总结交流了制定保供序列、搞好应急储备、CNG(车用压缩天然气)政策调整等多种强化需求侧管理的做法经验。我委针对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等问题,结合不同气源和管输条件进行了重点协调,并就下一步做好迎峰度冬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前,为有效应对天然气供应偏紧引起的一些问题,我委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在前期对今年迎峰度冬工作已做出专题部署安排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并赴现场进行具体衔接协调,还先后两次下发紧急通知,进一步明确天然气保供的任务和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前投用新管线和增输工程,积极组织LNG进口,努力增加资源供应。入冬以后,中石油总日供气量由1.69亿方增至1.94亿方,华北储气库11月份超计划采气1.4亿方,西气东输和陕京二线在入冬前完成增输改造,涩宁兰复线提前1个月投产,同时在高峰时段最大限度动用管存气调峰。中石化日均产销量超计划80万方,同时压减燕山石化、齐鲁石化等内部企业用气,增加外供量。各地在强化需求侧管理,压减部分工业、商业用气,优先确保居民生活
需求的同时,还综合采取多项措施,缓解供需矛盾。北京市与中石油建立协调机制,每周召开联合调度分析会,对资源安排进行平衡对接。上海市加快推进LNG项目调试及供气,同时积极发挥应急储备调峰设施作用。杭州市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合理消费,促进节约用气。合肥、郑州、西安等地采购部分LNG或压缩煤层气,弥补调峰气源不足。武汉市在供气紧张时对出租汽车用气发放改用燃油补贴。重庆市对公交车、出租车与其它CNG汽车分时段错峰加气,并开征CNG附加费。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各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已逐步趋于缓解。
会议要求,为顺利度过今冬明春的用气高峰期,各有关方面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有关方面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落实各项措施,将工作做细做实,实现天然气稳定供应。
二是努力提高产量,增加资源供应。天然气生产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高负荷生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合理安排检修,加快新气井投产,提高天然气产量,同时科学调用储气资源,积极组织进口,并努力压减油气田自用量,提高商品率,努力增加天然
气资源供应。
三是加强监测协调,保障平稳运行。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天然气供应工作协调机制,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加强监测预警和保障协调。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全面掌握运行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迅速反应,及时协调解决。
四是加强需求侧管理,确保居民生活用气。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需求侧管理,严格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化用气结构,限制不合理需求,根据气源情况,制定保供序列,并建立完善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方案和应急预案,始终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摆在第一位。如出现供气紧张,要按照预案顺序压缩其它行业用气,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气的正常供应。在此前提下,安排好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用气。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消费,促进节约使用。
五是积极推进输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增强输送和应急调峰能力。加大天然气管道建设力度,重点解决输气瓶颈、超设计能力运行等问题。天然气用量较大特别是峰谷差大的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调峰电厂、LNG、储气库等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和调峰能力。
六是根据资源情况,合理开发用气市场。天然气用气市场开发要与资源供给相适应,有序进行。工业用气项目要在确实落实气源条件的基础上再批准建设,民用市场的扩展也要首先落实好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替代的能源结构调整项目,均要以资源的稳定保障为前提,避免酿成“无米之炊”的被动局面。
中国应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缓解能源紧张
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高涨的形势下,能源紧缺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减少对石油供应的依赖和压力,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天然气将成为中国煤、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
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经济专家张位平在此间召开的“2006上海亚太液化天然气国际峰会”上介绍,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海气登陆、海外进口、液化天然气”四个气源为主体的天然气发展框架。
西气东输工程目前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中国南海、渤海、东海的海上天然气规模将达到100亿立方米/年;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已经启动,其他沿
海省市也正在布点,并与海气登陆贯通,2020年将形成沿海天然气供应网;与此同时,中国从俄罗斯及中亚引进天然气的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国内管道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占整个能源构成将从目前的2.5-2.6%上升为7-10%,其中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化工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张位平认为,中国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中国近海油气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渤海、东海、南海的天然气都已登陆。中国沿海城市在煤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应管网和化工、发电、城市燃气等应用方面,都已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张位平指出,由于中国还没有形成天然气市场,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还需要逐步调整国内能源的比价关系,加强市场培育和市场监管。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了资源接替和持续供应问题,必须实行进口多元化,并在海外油气田投资参股,建立天然气液化装置,使资源得到稳定供应。同时,还应在国内建立大型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库,在产生故障时,使系统能持续保证燃气供应。
未来液化天然气发展将面临风险
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经历了快速且持续的增长时期,而现在继续发展将面临着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以及生产和运输成本的制约。
油气公司非常注重在LNG一体化的供应链中进行投资,因而LNG项目正变得更加庞大、更加复杂。油气公司不仅要与LNG出口国商议出口项目,而且还要与LNG进口国谈判建设LNG再气化终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LNG进口国中,这种谈判是十分困难和耗时费力的。
据预测,2004—2015年,世界的LNG贸易量将从1.32亿吨增加到3.75亿吨,日本在亚太地区LNG贸易量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65%下降到39%,亚太地区新增加的LNG需求将达到6500万吨,将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北美洲西海岸等新兴市场。大西洋盆地LNG的扩展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等市场,美国LNG进口量很可能超过日本,英国有可能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大的LNG进口国。
到2015年,亚太地区50%的LNG供应将来自新建的LNG生产线,其中40%目前已经签约或在建。届时,大西洋盆地需要年新增LNG供应约1.45亿吨,其中2/3目前已经承诺或在建。卡塔尔新建的LNG项目将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LNG生产国,年生产能力将达到7600万
吨。
未来10—15年,LNG供应来源将增加。预计伊朗和俄罗斯是潜在的LNG供应大国,现有的特立尼达、多巴哥、尼日利亚、埃及、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等出口国将扩大LNG出口,澳大利亚将在太平洋盆地的LNG供应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但是,世界未来LNG发展将面临以下风险:
一、发电领域面临新挑战
近几十年,燃气发电成为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燃气效率提高和有利于改善环境,天然气成为新建电厂及现有老电厂燃料转换的首选。但是,许多国家及电力企业担心天然气价格和供应问题,都在重新考虑新建燃气电厂计划。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大量投资研究清洁煤技术,提高煤炭的竞争力,核电也重新受到重视,以应对燃气发电构成的威胁。
二、工业需求可能会减少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大型石化和化工等企业都是利用低成本天然气为原料建设的,绝大多数是可以实现燃料转用替代的,另有一些工业也是以低成本天然气为燃料的,天然气价格走高,将使不论是以其为原料,还是以其为燃料的工业面临着窘境,丧失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这必然导致天然气在工业领域的需求下降。
三、面临管道天然气竞争
天然气价格上涨将促进输气管道建设,原低气价时经济上不可采的天然气储量重新受到青睐。在欧洲,挪威和俄罗斯天然气通过管道大量输送到市场,对LNG形成竞争。在地中海,利比亚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国,阿尔及利亚正在寻求向南欧扩大管道天然气供应,以便将LNG出口到其他地区。从长远看,中亚和中东也将向欧洲供应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市场,管道天然气也将与LNG构成竞争。在中国,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已经在与进口LNG竞争,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汽车天然气价格 四、生产成本也由降趋升
由于改进设计、扩大生产线、发展规模经济,以及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
10年来LNG的单位液化成本不断降低。然而,随着钢材、铝材及各种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LNG成本下降的趋势将可能停止。近年已计划建设的LNG生产线的数量和规模都增加了,卡塔尔780万吨/年的生产线已接近规模经济的极限。虽然单位成本下降有利于LNG的扩张,但是LNG供应链的总成本依然很高,已难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了。
五、项目存在着融资风险
因LNG项目有较好的记录,有长期照付不议合同和好信誉的购买商,国际银行、出口信贷机构等都愿意向LNG项目提供贷款。但是,对于那些禁止外国银行进入的国家,LNG项目往往得不到贷款。近年来,一些LNG项目虽签订了部分产量长期合同,但有些购买商缺少信誉资质,使得金融机构更加踌躇。另外,金融机构对于向LNG项目贷款也不熟悉,借贷方必须了解这些项目,而这些项目应将LNG出售给合作伙伴和销售商,而不是出售给配气公司或分销商。
六、运输船建造费用增加
近10年来,促进LNG工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是LNG运输船的成本大幅降低。一般规
模的LNG运输船价格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2—2.5亿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1.6亿美元左右。以前,LNG运输船由LNG项目合资方或购买商所拥有或者长期租用,而较低的运输成本剌激了LNG运输船的短期租用,从而扩大了LNG的现货和短期贸易,这造成了LNG船运能力的过剩并将延续几年。不过,由于钢铁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船舶需求数量较大,新LNG运输船的建造费用已上升到2亿美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