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历经州、郡等治所。
建国后,1950年四川解放,设立绵阳专区,隶属于川西行署,此时辖绵阳县、彰明县(驻彰明镇)、梓潼县、罗江县、德阳县、广汉县、金堂县(驻赵镇)、什邡县、绵竹县、安县共10县,专区驻绵阳县。
德阳建国汽车1952年,撤销川西行署、川北行署、川南行署、川东行署,设立四川省,绵阳为四川省辖专区。
1953年,将广汉县、什邡县、金堂县划归温江专区;撤销广元专区(1952年剑阁专区更名为广元专区),广元专区所辖北川县、江油县、平武县、青川县、剑阁县、昭化县、旺苍县、广元县8县划归绵阳专区。此时,绵阳专区共辖15县。
1958年,撤销遂宁专区,遂宁专区所辖盐亭县、三台县、中江县、遂宁县、蓬溪县、潼南县6县划归绵阳专区。江油县与彰明县合并设立江彰县(驻中坝镇)。此时,绵阳专区为历史最大,共辖21县。
1959年,江彰县更名为江油县。撤销昭化县,整体并入广元县。撤销罗江县,并入绵阳、安县、德阳三县。绵阳专区辖19县。
1970年,绵阳专区整体改绵阳地区。所辖区域不变。
1976年,从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管理。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
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专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
1979年,撤销绵阳县,整体并入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
1983年,将绵阳地区德阳县、绵竹县、中江县划归地级德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4县。
1985年,撤销绵阳专区,设立地级绵阳市,地级绵阳市辖市中区、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江油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原绵阳地区剑阁县、青川县、广元县、旺苍县划归地级广元市,原绵阳地区射洪县、遂宁县、蓬溪县划归地级遂宁市。绵阳市辖1区、7县。
1988年,撤销江油县,设立县级江油市。由地级绵阳市代管。绵阳市辖1区、1市、6县。
1992年,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以涪江为界。绵阳市辖2区、1市、6县。
2003年,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绵阳市辖2区、1市、5县、1自治县。
二
从1950年四川解放开始,绵阳一直作为第二级区划存在,所辖县市由1950年的10县,递增至1958年的21县,此后的25年间,所辖县市均保持稳定。所辖人口一度达到1000余万,为全国专区和地区之最。
从1983年开始,绵阳地区一分为四,成立了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和广元市。所辖面积和县市才大幅缩小。
绵阳是宝成铁路和涪江的交通中转城市,便自然而然的成为川西北以宝成铁路和涪江作为重要交通线的县市的必然的专区(地区)驻地。
如,遂宁专区撤销之后,遂宁专区的射洪、蓬溪、遂宁和潼南划入了绵阳专区,而未划入更近的南充专区。就是因为这几县处于涪江流域,不仅有涪江水运也有沿涪江的便捷陆路通道,而彼时去南充陆路不便,铁路和水运更是空白。同样,遂宁专区的乐至、安岳两县离绵阳较远(实际上与潼南去绵阳距离相当),无涪江这一通道(同样距离的潼南具备涪江通道),就被划入了更近的内江专区(彼时内江专区拥有成渝铁路)。
同样,在1953年广元专区撤销之时,涪江流域的江油县、北川县、平武县;有宝成铁路和108国道的广元县、昭化县、剑阁县;以广元作为中转的旺苍县;以及离绵阳较近的青川县,都划入了绵阳专区。而以嘉陵江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苍溪县、阆中县则划入了以嘉陵江中心城市南充为中心的南充专区。
再如南充专区,彼时除了嘉陵江便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要道,南充专区便以嘉陵江为中心,县市遍布嘉陵江两岸。
彼时,行政区划的划分更多考虑的是交通的便利性,坐拥宝成铁路、108国道、涪江三大交通要道的绵阳,便自然的成为了川西北的中心城市,成就了当时最大的绵阳专区(地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