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帖,拜⼭头
我们办事,讲究⼀个“渊源”,讲究⼀个“名分”。譬如古⼈,要去谁家做客,少不得要⾛的⼀道程序就是“投名帖”,报上⾃⼰姓甚名谁,何⽅⼈⼠,所任何职,是否三头六臂天赋异秉可会“动感光波”等等等等。若是宦海⼈⼠,“名帖”尤其重要,⽐如说吧,你要投⼊某⼤员门下,希冀于混得⼤树好乘凉,你就得想⽅设法和该⼤员攀得上关系,譬如说:上下级关系、师⽣关系、亲戚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凡此种种,不⼀⽽⾜。最不济,你也得发扬“九曲⼗⼋弯”的精神,和该⼤员的⼤姨⼦的妹夫的⼩舅⼦的⼲攀上关系,这种关系,官⽅的说法是“裙带关系”,李敖⼤师则倾向于形⽽下的解释——“⽣殖器关系”,我认为,后者的说法更为传神。如能攀上“关系”,则做“恍然⼤悟”、“如梦初醒”状,⼀切都“恭喜恭喜”,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切都是“同喜同喜”,凡事事半功倍了。
有宋⼀朝,英雄好汉若想在⽔泊梁⼭⼊会,须⾛的⼀道程序就是“拜⼭头”。此处拜⼭头的费⽤⽐较⾼,必须有命案在⾝,必须“提⼈头⼊会”,所谓“⽴下投命状”,正是“你有⼤把把在我⼿⾥,还怕你⼩样⼉反了不成?”
…………
闲话少扯,最后⼀今天所来⽆他,就是投名帖,拜⼭头来了。
当然,最后⼀⼿头并未备得半分礼物,也未⽴下“投命状”——法制社会也不允许咱这么做。社区较少门弟观念,门槛低,还不收保护费,⼀⽚⼉,顶过去两⽚⼉,还防侧漏呢!最近,我⼀直⽤它!
我想,这就是⽹络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福⾳吧。
初识车友会,是和朋友的⼀次酒桌攀谈,2006年前半年吧,他说到有⼀个叫做“临汾车友会”的本⼟社区,做得很不错。接受这⼀推介,当时就把这个社区搜索了出来,之后偶尔浏览,但多数情况下潜⽔,处于“远观”⽽未“亵玩”的阶段。
第⼀次近距离接触车友会,是在2006年夏季。当时(记得是)车友会在师⼤体院组织了⼀次五⼈制⾜球赛事。那天,作为本⼟“不著名伪业余球迷”,应邀观摩了其中的⼏场⽐赛,蹬着⼤拖鞋,喊了⼏嗓⼦,感受了⼀把“别⼈运动,⾃⼰快乐”的乐趣。就是那天,听⼈介绍,(好像)远远看到了本论坛的总舵主“爱⽴信”同志。于是⼼有欣欣然——传说中的名⼈,咱也亲眼见到活的了啊!车友会
第⼀次在车友会发帖,是在2007年9⽉30⽇。当时看到⼀则新闻后,有所感触,于是写了篇《尧都有恙,尧王知否》的帖⼦,贴博客上后,应者寥寥,转⽽贴在车友会上,看到了很多朋友⿎励的⽂字。后来⼜发了⼏篇,同样看到了很多朋友⿎励的⽂字(和表情)。感觉到了社区的温暖。没有稿酬,没有版税,⽹上发帖,图的就是写作过程中思考的乐趣,图的就是和朋友们交流的乐趣。⽆⽯崇之富,图的只是和朋友们“⼀斛浊酒尽余欢”;⽆⼦建之才,图的只是把⾃⼰的想法变成⽂字,放到社区,和⼤
家进⾏讨论。
这就⾜够了,真的⾜够了!
这坛⼦,咱混定了!
⾃⼩,我们都曾有过很多的理想,但都是“那烟头中的太阳那酒杯中的⼤海”,很多理想归于梦想和幻想。理想这个肥皂泡破灭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烙印。
⾃⼩,我们都有很多爱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写字这⼀恶习却总难戒除。因为我始终认为,⽆论⽣活怎样现实,⽆论我们怎样媚俗,但,捍卫那⼀⽚精神家园,给⾃⼰留⼀⼩块⼉栖息的地⽅,是很有必要的。
好了,就这么着吧!
注:⾸发于“临汾车友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