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聚落,是乡村地区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文化娱乐的场所,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筑制度标准的乡村聚落。其形成和发展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各要素中影响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要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地形 ③水源 ④气候 ⑤文化习俗 ⑥居民生活方式 ⑦农业生产方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⑦ D.②③⑤
2.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交汇处、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方,原因是( )
①地势较高,减小洪水浸淹之患 ②土地肥沃,接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 ③用水和交通比较便利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英国汽车测评节目 D.②③④
3.下图为我国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当时选择M处作为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水文
【解析】 第1题,题目所列要素均能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但题干要求的是“自然
要素”。第2题,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说来,乡村聚落的最初选址都会尽可能地接近水源地,以便获得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同时,人们还要注意防范洪涝灾害的侵袭,因此,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地或台地,往往是乡村聚落的理想场所。第3题,M处地处山前干流和支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用水方便,是该处的优势条件。由PQ剖面可知,关键是M处地势较高,既充分利用了优势,又避免了洪涝灾害。
【答案】 1.A 2.C 3.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最后发展为城市
B.聚落分为集村和散村两种类型
C.分散型村落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D.聚落的规模都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
【解析】 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乡村聚落一般不易发展成城市。
【答案】 C
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两个月内死亡4 000余人,以后又陆续死亡8 000余人。据此回答5~7题。
5.1952年伦敦发生的这种公害事件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6.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近地面的大气状况是( )
7.通过大规模整治,伦敦烟雾日已不多见,城市空气清新,其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 )
A.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燃烧技术
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建设卫生防护带
D.大力发展旅游业
【解析】 第5题,伦敦烟雾事件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又遇到大气出现逆温,污染物不易扩散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第6题,四幅图中,只有B选项符合逆温的特征。第7题,燃煤而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氢氧化物等,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5.A 6.B 7.A
8.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M1 B.M2
C.N1 D.N2
9.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M1、M2两曲线代表某区域城市化水平曲线,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断M2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第9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N1、N2两条曲线相交,表示两个区域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答案】 8.B 9.D
车流滚滚、阴霾蔽天、噪音连连,这是许多城市的写照。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各国要倡导“健康城市”,即健康的人、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城市整体。据此回答10~11题。
10.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 ②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小 ③城市人口迅猛增多 ④城市人口的素质低下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1.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流模式是( )
A.倡导“清洁城市”建设
B.倡导“生态城市”建设
C.倡导“文明城市”建设
D.倡导“卫生城市”建设
【解析】 第10题,由于在短期内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导致城市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进而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第11题,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必须合理规范地推进城市化,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城市”。
【答案】 10.A 11.B
下图为世界某平原上的历史名城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18世纪中期,当地开发资源兴起的支柱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旅游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乳畜业
1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应该是( )
A.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强
B.背靠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C.劳动力密集,旅游资源丰富
D.河流提供了水源,内河航运条件较好
【解析】 本地区煤、铁资源丰富,可在此基础上形成钢铁工业,由图可知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原因是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答案】 12.A 13.D
(2014·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15.“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第14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15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