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车用燃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2.了解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物质的性质和影响。
3.了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4.掌握用淀粉溶液检测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
5.掌握“火车头”法制备氢气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
2.1 车用燃料
2.1.1 汽油
汽油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车用燃油之一,它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常见的有正戊烷、异戊烷、环戊烷等。汽油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氧化氮等。
2.1.2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混合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它在加热下可以变为气态,被广泛应用于厨房燃料和车用燃料中。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2.1.3 柴油
柴油是一种独特的高压点火燃料,在高温高压下自燃。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长链烷烃,如十六烷、十八烷等。柴油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氧化氮等。
2.2 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物质
2.2.1 雾霾
雾霾是由大气污染物、水汽和温度等因素引起的,悬浮在气体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硫酸盐和硝酸盐等。雾霾对人体健康有害,也对环境产生
了不利影响。
2.2.2 烟雾
烟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可见颗粒物,包括各种烟、灰、尘和雾等。它们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眼睛、喉咙、肺部等感染等。
2.3 安全气囊
2.3.1 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是在汽车碰撞时主动弹出的充气袋,用来减轻车上乘客的伤害。当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会爆炸,产生高压气体,将气囊充气。安全气囊通常由气囊、气体发生器、电路以及传感器等组成。
2.3.2 优缺点
优点:安全气囊可以在汽车碰撞时有效减轻车上乘客的伤害。
缺点: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另外,安全气囊的充气和爆炸需要较高的能量,所以它的制造、使用和维护都会产生很高的成本。汽车气囊
2.4 实验操作
2.4.1 用淀粉溶液检测过氧化氢
所需材料:过氧化氢溶液、淀粉溶液、滴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和鱼鳞白(或紫)试纸。
操作步骤:
6.向试管中倒入淀粉溶液,加入少量水,摇晃。
7.用滴管向淀粉溶液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继续摇晃试管。
8.将玻璃棒沾湿鱼鳞白或紫试纸,放入试管中观察。
实验结果:
鱼鳞白试纸变为蓝或紫,证明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
2.4.2 “火车头”法制备氢气
所需材料:锌粉、氢氧化钠、盛装水的锥形瓶、漏斗、水槽、橡皮管、地蜡炉、码头、和打火机。
操作步骤:
9.将锌粉加入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0.将锥形瓶倒正放在水槽中,让锥形瓶的底部沉在水中。
11.用橡皮管将漏斗的出口与锥形瓶的口连接起来。
12.在漏斗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锌粉。
13.点燃的里面,将燃烧出来的气体灌入码头中,将码头点燃。
14.用漏斗滴加氢氧化钠,维持反应进行。
实验结果:
码头喷出的气体是氢气,在加热过程中,锌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
三、教案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使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实践操作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步骤较多,需要监督指导;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需要讲解得更加深入;在让学生对比不同车用燃料的特点时,可以设定一些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本节课中出现了一些生僻的词汇,尽管在授课中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但有些学生还是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在思维导向、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分层、内容难度分配等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