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动力电池测试技术开发
比亚迪刀片电池
一、测试内容我们在电池传统测试里,内部叫四四八,四个层级、四个阶段、八个维度。从单体、模组、PACK和系统4个层级,ABCD四个样品阶段都比较清晰。我们内部把电池测试分为八个维度:基本特性,主要是常规性能,容量、密度等;动力性;耐久性;热管理;可靠性;安全性;EE系统;EMC。传统测试很多都是基于国标还有传统测试标准演化而来的,我们认为在新能源车发展阶段还是有一些局限,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1.测试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做电池寿命时,常规来讲是做CCCV,做充放电。整车在市场上去跑的时候,里面有很多急加急减各种各样的条件,如果只用充放去做的话,势必会忽略部分信息。2.测试工况单一。会做常温、高温、低温测试,但是在车里用的时候,很难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条件,可能是高低温、高温、高湿,再加上这些条件复合在一起,测试工况比较复杂。3.缺乏测试场景的关联。车在10-15年使用周期内,很多应力是叠加在一起的,比如电池寿命,充放电循环和振动是有叠加的,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影响?有些电池在老化之后,可能会经历一些相对比较极端的场景,这时候有没有风险。    4.极端测试工况有限。综合来说,传统标准的测试简单代替一部分场景,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二、测试面临的挑战
最近国标是2020年发布的,现在电池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得非常快,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结构在这几年正快速迭代,难以避免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新材料,比较火的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不同的电池失效模式不一样,比如钠离子电池,我们自己也做研究,发现用传统的测试方式做钠电池不一定合适,不一定能把失效的模式激发出来。所以要针对新的材料、新的体系,要针对性地做一些测试开发。
·新结构,这几年比较火。
·复杂的工况,以前保有量少,现在保有量多了以后,发现以前的测试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三、基于前面几个问题,提出了我们自己在做测试开发、测试研究时的考虑。
1.基于产品特性
针对新的体系,使用场景,比如乘用车和商用车使用的差异,高压布置的结构,机器结构冗余,集成化设计差异,要去做针对性测试方案的搭建。   
2.使用窗口测试
传统窗口是Map图,主要集中在性能窗口,前面八个方面都是有窗口的,比如在做安全时,可靠性有可靠性的窗口。
3.基于市场工况的测试
我们给比亚迪汽车供电池比较多,市场上跑的车也比较多,发现传统认知我们能覆盖一部分,但是总有一些意外,总有各种极端使用工况冒出来,跟客户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100万辆车有100万种用法、100万种场景,一定会带来各种极端的使用场景。
工况和电池耦合,在电池和工况结合时,表现出来的情况又不一样。
——基于产品特性的测试
从2020年以来,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电池结构的演变,从2018年前电池模组和PACK  CMP的结构,到2020年发布的刀片电池CTP的结构,到去年发布的CTB的结构,电池利用率一直在提升,在刀片电池时,体积利用率提升50%,CTB时体积利用率提升25%。
在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时,给其他方面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大家非常关注安全行不行,可靠性行不行。我们在早期也做了非常多这方面的测试。
典型案例
案例1,CTB包。去年我们第一款包上市,充分讨论了各种可能性,传统做电池底部球击的比较多,CTB里可能要做顶部球击,从顶往下,因为CTB包电池上盖和整车车底是集成在一起的,以前中间有很大的间隙,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CTB里时,必须要考虑CTB结构,在车身里考虑到大家健身用的哑铃不小心掉下来会不会砸到电池,还有模拟高跟鞋,一个特别尖锐的高跟鞋踩在上面会不会有影响,我们会结合产品特性设计一些测试方案。
CTC,比如做振动,原来自己做电池包就行了,但是CTC不行了,必须考虑车身对电池包的贡献以及电池包和车身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做CTC时,带着车身去做振动,这时候对整个振动的要求包括设备的要求都非常高。
车身和电池结合比较紧密的,比如还要带人,因为人坐在上面之后,人对电池包上盖也是有作用的,会不会对电池包产生影响,也要考虑。所以也有一些测试是带着假人去做的振动。
如图,去年发布比较有趣的一个测试,最早是在我们实验室做测试,因为刀片电池本身产
品特性是刚度很高,我们在早期去设计这个电池时考虑刚度很高,实际上做验证,发现的确很高,但不够直观,后来用50吨卡车去碾压电池包。我们电池包下面是悬空的,类似三点弯,两点支撑,轧重点,也没有事。这不是非常严谨的测试,但也是我们考验电池测试的一个方面。
——基于使用窗口的测试
主要探索我们产品的边界,产品边界对于我们使用区间的设定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电池测试时会探索各方面的边界,有性能的边界、安全的边界、可靠性的边界。比如做机械测试,传统可能是大面中心挤压一个点,200kN,在真实车里,各个点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做新的体系时,一款电芯会做14-16个点,会考虑各点被挤压之后的边界。主要考虑到碰撞,有高速撞击,还有一个测试是做高速撞击下变形的边界,这一套做完之后,对整车结构设计就非常有把握了。
还有一些非常规使用,比如电池底部被碰了一下,还能不能用?不知道。如果磕得比较严重就直接起火了,比较好处理,但是有一些没有立即失效,这种怎么办?如图,电池在受到不同挤压程度时生存时间不一样,有一个风险潜伏期,我们需要评估,到底要不要处理,
多久处理,什么时候处理。我们也做了一系列测试,比如把电池撞击变形不同程度,中间是CTC刀片,里面做循环,再拆解看里面的截片程度,看电池耐撞击能力有多久,就比较清楚了。
——基于市场工况的测试
分为极端性、随机性、多维耦合。
以前很难想到一些极端工况,如图都是真实案例,在测试时,现在对这种极端工况会考虑比较多一些。
四、基于市场工况的测试技术开发
——底部防护测试开发
结合我们遇到的各种失效、各种磕碰,也做了一系列评价方法,比如自由石头,模拟石头在下面翻滚,导致多点变形的失效,还有半球搁底试验、半圆柱搁底试验、刀片搁底试验、角钢搁底试验、井盖搁底试验。
对应测试方法,有台车试验、底部积压测试、自由跌落球击、底部能量冲击的测试方法。
——热扩散测试
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中间搞一个电池做热扩散,在真实情况中不一定在中间,我们做测试时会考虑不同条件,不同温度、不同位置,不同SOC,每个点失效之后,扩散时间、扩散后果不一样,针对这些薄弱点做进一步改善。
考虑市场工况的产品安全测试体系,包括极限工况、使用边界测试等。
——四综合测试开发
传统测试,比如循环、高温高湿、振动工况等都是冲击的,独立的,但是在整车里是各种工况耦合在一块,我们开发了四综合测试,把温度、充放电、振动工况耦合在一起,这里耦合了20多种试验工况同步加载,比较接近市场实际使用情况。
——电芯寿命测试开发
电芯测试跟PACK测试对不上,PACK测试跟市场对不上,为什么对不上?我们分析了一些
原因,比如测试很多CV充电,在车里是工况的,实验室是连续测试,一次跑500个循环,但市场跑100公里停半天。
拘束条件和环境均一性也不一样,最终导致结果都是有差异的。基于此,需要做产品测试优化。
——电池寿命测试开发
可以模拟在电池包里电芯状态,比如温差、力、工况,完全模拟在整车里的使用工况,能够比较好的复现我们在整车里的实际情况。
五、关于产品的测试评价现在新能源车、新能源电池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各种产品验证体系不是特别完善,我们遇到的工况还不够多,作为一个产品,需要结合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产品本身特性,综合来制定验证计划。我们提出一个“523”的概念,产品标准30%,企业标准50%,国家标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