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不包括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主观评价方法),其他类型汽车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是指经过培训的评价人员依据主观评价标准,利用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
体感等感觉器官,在典型的行驶道路或评价环境中对车辆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并且将评价
结果进行综合权衡并量化,能够快速的评估车辆的整体性能水平。
3.2 商品性主观评价
商品性主观评价是指从用户角度出发,采用用户使用场景与操作工况,评估车辆性能对
用户需求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
3.3 外观内饰品质
车身及外饰件匹配间隙、面差大小,造型高级感,车身漆面光洁度和质感;内饰造型风
格高级感,内饰各部件匹配间隙、面差大小,内饰总体质感,内饰功能开关按键操作质感、
阻尼感。
汽车评价3.4 人机工程
驾乘人员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乘员与车辆之间的适应性、操作便利性和驾乘舒适性,驾
乘人员在车内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3.5 座椅性能
车辆座椅给驾乘者提供舒适乘坐支撑、安全约束和保护的性能。
3.6 人机交互和娱乐系统
驾乘人员与车辆系统显示信息之间的交互性能,车载娱乐系统操作性能。
3.7 空调性能
车辆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舒适性、除霜除雾性能。
3.8 动力性能
车辆在不同载荷下的直线和弯道行驶加速能力。
3.9 驾驶性能
车辆动力输出及传递的特性,动力总成匹配平顺度。
3.10 制动性能
车辆行驶时能强制的减速停车并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3.11 转向性能
车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改变行驶方向,在直线行驶状态和弯道行驶状态下具备车辆控制能力。
3.12 操稳性能
车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改变行驶方向,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抵抗不平整路面、侧向风、变线等外界干扰,同时也能够迅速恢复到稳定平衡状态的性能。
3.13 乘坐舒适性
车辆轮胎、底盘悬架系统和座椅系统对路面不平度激励的隔振性能。
3.14 振动噪音性能
车辆运行产生的噪音、振动与不平顺度的控制水平。
3.15 tip-in/tip-out
快踩、快松加速踏板。
4 评价条件
4.1 车辆条件
能够达到主观评价要求的车辆必要条件,车辆应按照制造厂的技术要求进行检查及必要的调整,车辆需具备良好的动态性能,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器与电子设备等无故障,车辆的轮胎气压按照车辆制造厂的规定进行调整,燃油车水温正常,评价车辆应使用安装在评价车辆上的轮胎行驶至少200 km,轮胎花纹深度应不少于初始花纹深度的75%,且胎面良好。
4.2 场地条件
4.2.1 主观动态评价要求的道路条件为清洁、干燥、平直的混凝土、沥青或相类似的路面,制动性能评价需要增加湿滑的混凝土、沥青或相类似的路面,乘坐舒适性和振动噪音评价需要增加具备减速带路、井盖路、台阶路、小突起路、U形槽路、搓板路、粗糙/光滑沥青路、混凝土接缝路、不规则混凝土路、光滑铺路石等特征路面;
4.2.2 主观静态评价对场地条件不做硬性要求,足够的外部观察空间,照明/光照充足的室内外及一般道路即可。
4.3 气象条件
4.3.1 风速:平均风速应小于5m/s;
4.3.2 温度:(-30~40)℃;
4.3.3 天气:晴天或阴天。
5 评价项目和方法
5.1 总则
该部分描述了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评分依据及具体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
5.2 等级打分评价
等级打分评价方法是依据规定的评分依据对车辆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打分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采用十分制评价打分,评价人员根据车辆性能指标差距进行打分,为了使主观评价数据能够体现车辆性能之间
的细微差距,本标准采用0.25分作为最小分度值,即把1分分为0、0.25、0.5、0.75四个分数档,十分制评价等级及对应分数见表1。
5.3 分数统计
如附录A.2所示,评价人员对三级指标进行评分后,三级指标分数取平均分(各项三级指标权重相同)得到对应的二级指标分数,无三级指标项目直接对二级指标进行评分,以此
类推,可得到一级指标分数及项目总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表1 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评分依据
5.4 外观内饰品质主观评价项目和方法
5.4.1 外观品质
5.4.1.1 车身及外饰件匹配:评价机盖、翼子板、前后保险杠、灯具、车门、侧围、尾门等车身及外饰件匹配的间隙和面差大小、间隙面差是否左右均匀一致,是否对称;
5.4.1.2 车身及外饰质感:从视觉及触觉上评价车身及外饰件边缘的平整度、有无凹凸毛刺、有无油漆流挂、橘皮、颗粒感等漆面质量、漆面光洁度、外饰件外观效果和品质感,同金属件和非金属件之间有无差,轮毂尺寸大小及造型高级感;
5.4.1.3 操作品质:评价车辆机盖、后备厢/尾门、车门、油箱盖等开启关闭时操作力大小、车门关闭时吸入感的操作品质;
5.4.1.4 声品质:评价车辆车门、机盖、后备厢/尾门开启关闭的声音品质,中控解锁时声音大小,车门、机盖、后备厢/尾门关闭是否有金属撞击声,是否有厚重感;
5.4.1.5 造型品质:评价车辆外观型面线条造型是否豪华感/科技感,造型风格一致性,总体造型是否有高级感;
5.4.2 内饰品质
5.4.2.1 内饰件匹配:评价车辆内饰中控面板、门内饰板、座椅、方向盘、中央副仪表台等与周边零件配合的间隙面差大小及是否均匀;
5.4.2.2 感知品质:从视觉、触觉、听觉方面评价内饰感知质量,内饰件颜搭配是否合理、有层次感,视觉上各零部件纹理协调;内饰零部件是否存在尖锐棱角、毛刺等,材质是否为软性材质和皮革材质,遮阳板、出风口、手套箱等内饰功能件操作是否有异响;
5.4.2.3 造型品质:评价车辆内饰造型是否新颖、具有豪华感/科技感等,内饰功能模块划分是否人性化、无杂乱感;
5.4.3 功能开关品质
5.4.3.1 中控区域开关:评价车辆点火开关、空调开关、紧急报警开关、仪表亮度调节开关等中控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5.4.3.2 方向盘区域开关:评价车辆灯光开关、雨刮开关、巡航开关、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喇叭等方向盘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5.4.3.3 车门座椅区域开关:评价车辆电动车窗开关、外后视镜调节开关、中控锁开关、电动座椅调节按键等车门及座椅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5.4.3.4 天窗控制区域开关:评价车辆顶灯开关、眼镜盒开关、天窗开关等天窗控制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5.4.3.5 换挡区域开关:评价车辆EPB开关、驾驶模式选择开关、驾驶辅助开关、娱乐系统操作开关等换挡区域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5.4.3.6 其它功能开关:评价车辆其它区域功能件开关的操作力、开关行程、挡位感、阻尼感、有无松旷、声品质及外观质感。
5.5 人机工程主观评价项目和方法
5.5.1 乘员空间
5.5.1.1 前排空间:评价车辆前排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肘部空间、臀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驾驶员区域包含歇脚区)是否合适,A柱造型是否引起乘员压抑感;
5.5.1.2 第二排空间:评价车辆第二排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臀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后排总体横向宽度和压抑感,第二排地板中部有无凸起;
5.5.1.3 第三排空间:评价车辆第三排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臀部空间、膝部空间、脚部空间,第三排总体横向宽度;
5.5.2 储物空间
5.5.2.1 车内储物空间:评价车辆车厢内部储物空间布置合理性、数量、有效空间大小及物品取放便利性,包括中央副仪表台区域、手套箱、车门内板、座椅下方及侧面、顶盖区域;
5.5.2.2 行李厢空间:评价车辆行李厢空间大小及有效容积、离地高度、装载难易程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