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解析与汽车造型中动感的表达
曾 勇 , 曹红霞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 210009)
摘要 : 动感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完形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动感产生的心理基
础 ,客观地剖析了营造动感的 3 种手法 ,继而就楔形车身和新锋锐设计风格展开讨论 ,得出动感设计的一 些形态特征因素 。
关键词 : 动感 ; 造型 ; 完形心理学 ; 汽车 ; 新锋锐
中图分类号 :  TB47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1 - 3563 (2008) 09 - 0143 - 03
四川野马汽车A n a  l ys is  a n d  Exp res s  i o  n  of  I n ne r va t i on i n Ca r M o deli n g  D es i gn
Z E  N  G Y o n  g  ,  CA O  H  o n  g 2x i  a
( N a n jing U n iver s it y  of  Tech n o lo g y , Nanjing 210009 , China )
Abs t r a  c t : Innervatio n in ca r de sign i s of great signif ica nce.  The p sycholo gical fo un datio n of t h e g enera 2 tio n of in ner vat io n wa s a nalyzed f ro m t he ge st alt 2p sycholo gy.  The t h ree t ech nique s fo r in nervatio n bu ild ing  were analyzed.  The we dge 2shap ed a uto mo bile b o dy a nd t he new 2edge de sign st yle were di scussed  and  t h e charact eri s tic f a cto r  s  of in nervatio n  shap e design were su mmarized.
Key wor d s : dyna m ic s  ; mo d eling ; ge s t alt 2p sycholo g y ; ca r  ; new - edge
感 ,呈示出“不动之动”[ 1 ] 。按理说 ,动态是不可能用静的媒介 再现的 ,但是 ,如果掌握了对运动知觉的主要心理规律 ,就完全 能够做到 。在这里 ,就是暗示原理起了作用 。
在艺术和设计中 ,对“动”的再现主要就靠暗示手法 ,因此 也可以说是“动感”的再现 ,而非直接地表现动作和运动 [ 2 ] 。
动感是如今产品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造型语汇 。一个彰 显动感的产品往往也透露出勃勃的生机 ,从而带给人更强烈的 视觉冲击和审美印象 。动感对于汽车或者类似的运动物体的塑 造极其重要 。从一般意义上讲 ,生命在于运动 。因此 ,要想使某 些借助于产品而再现的形象看上去富有生命的活力 ,具有一种 亲切感和愉悦感 ,简便的方法就是使他们看上去是动态的 。对 于当代的消费者 ,汽车的动感传达 ,是他们普遍的需要 。
2 汽车动感表达的手法
1 完形心理学对动感的表述
要想使汽车造型具有动感 ,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 3 ]  , 具体使用需要准确理解 。此处分别论之 :
2 . 1    使汽车具有活泼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的表面
一条铁轨由直线段进入弯曲段 ,在交接处 ,一般采用三次 曲线与前后衔接 。三次曲线在零点处的曲率为零 ,将直线段设 为水平线 ,则在此处与之相交 ,能保证曲率连续而不仅仅是曲 线连续 ,这样就不会发生连接上的跳跃 ,避免由于线条的不光 滑带来轮轨的过度磨损 。类似的 ,视觉上的不连续或者转接阻 滞 ,也会如火车轮轨的磨损一样 ,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不快 。因 此 ,车身表面某区 段在一个方向上每一点只 有唯一的曲率半 径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使整个曲线具有三次连续 。工程上 一般采用图 1 所示的制表法来圆滑过渡两条曲线 。
2 . 2    强调水平划分线而削弱垂直划分线
一般认为 ,垂直划分线会带来水平方向上的阻断 ,削弱水
审美心理学最重要的流派 ———“格式塔”心理学用异质同
构论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 。韦特默博士 ( Max Wert h ei m er ) 受到当时新发现的物理学定律的影响 ,在对视觉心理研究时 , 认为和物理世界的“场”一样 ,在人类的知觉世界里应该也有一 个极为类似的“场”存在 。这个相对于人类视觉世界的场 ,便称
为“视觉场”( v i s ual f iel d ) ;而和人类生活 、学习等情境相关的是 “知觉场”(p ercep t io n al f ield ) 。人 们 感 知 到 这 个“场”, 并 加 以
利用 ,再把握这个整体 ,而至完形 ( G e s t alt ) ,因此“完形”心理学
又被称为“场论”(f iel d  t h eo r  y ) 。鲁道夫 ·阿恩海姆则把 世间 所
有事物归结为“力的图式”,即把世间万物都看成人脑中力场 的外在映射 ,并且一旦这外力 与脑海中的某一个力的象 相迭 合 ,便使得外在的即使无生命的物体也获得了生命的力感和动
收稿日期 : 2008201210
作者简介 : 曾勇 (1967 - ) ,男 ,四川开江人 ,硕士 ,南京工业大学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美学和产品造型风格研究 。
143
包装工程 PA C  KA GIN G EN GIN E E R I N G Vo l . 29 No . 9 2008 . 09
视觉化的手法来反映其国人对于运动和速度的向往 。高大的 尾鳍 、前翼子板上流畅的字体 、闪闪发亮的镀铬饰件 ,大而倾斜 的尾灯都成了这一时期造型的主要特征 。这种手法到了 1959 年 ,在凯迪拉 克 的 eld o r a d o 上 已 达 极 致 , 其 尾 鳍 已 然 高 达 1 . 07m 。
后来的设计对暗示的使用越来越娴熟 ,暗示的运动物体也 更加包罗万象 ,前述有 20 世纪 60 年代福特的野马牌 ,见图 3 。 到 20 世纪 80 年 代 , 本 田 的 N S X 跑 车 其 原 型 则 取 材 于 美 国 F16 战机 。
图 1    用制表法来圆滑过渡两条曲线
Fig. 1 Tabu latio n  met h o d used to t r ansit t w o curves smoot h ly
平方向上的动感表现 ,而水平划分线条可以加强水平方向上的 动感 。对于这一通行的看法 ,应该仔细判别 。如果水平划分线 条过分细密 ,其实会带来垂直方向上的拔高 ,就会同样因人感 受上过高的尺度而从整体上加强水平方向上的阻断 ,并继而削 弱动感 。这一说法似乎有悖常理 ,却是人的真实感觉 ,图 2 是 雷蒙德 ·罗维设计著名的灰狗客车 ,通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的
图 3    福特的野马牌暗示运动物体
Fig. 3 M u st a ng of  FO R D hint s a mo v ement
此外 ,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车的前风挡严重后倾 ,而后风挡
倾 角 很 小 几 近 垂 直 且 开 窗 也 很 小 , 这 样 既 加 大 了 后 座 空 间 (感) ,也使人一见便有人能端坐其后的感觉 。相较之下 ,德国 轿车的式样正相反 ,其比后窗更加直立的前风挡 ,产生了一种 起身欲走的态 势 , 这 与 平 常 所 言 的“德 国 车 重 点 在 前 排 -  宜 开”“、美国车重点在后排 -  宜座”是一致的 ,见图 4 ,这也是暗
示手法的应用 。
图 2    过分细密的水平划分线
Fig. 2 Exce s sively clo s ed level line
直观判断 ,可以得出上述观感 ,虽然这并不能完全否定大师的
杰作 。
2 .
3    使汽车的外形 、品牌或车身前端的装饰标记与自然界运
动物体的外形相像
这是一种直观的方法 。品牌的作用一般要与汽车的外形 协调一致 ,否则一个动感的品牌与一个憨笨乏力的车身形象配 在一起 ,或者反过来 ,都会起到反作用 。当然 ,大的品牌是不易 改变的 ,它在设计中的作用因此比较被动 ,为了克服这种被动 , 有时候需要在母品 牌下创立一个新的更有针 对性的子品牌 。 比如 “,  福特”这个母品牌从字面上看不出运动的感觉 ,后来就 产生了“野马”这个更具运动感的子品牌 。
车身前端的装饰标记物因为安全的原因 ,如今已经普遍取 消 。但是在历史上 ,曾见到很多借助它来传达动感的设计 ,比 如二战期间美国著名的运动型轿车 Do e sen bur g ,比如苏联的 伏尔加等等 ,不一而足 。
相形之下 ,汽车外形与 运动物体的直接相像成 为 了 更 方 便 、更广泛采用的手法 。一个著名的例子 ,就是 20 世纪 50 年 代美国流行的火箭式样 。作为当时最先进 、最高端的科 学 技 术 ,航太科技对
于产品造型的影响比比皆是 。设计师就以纯粹
144
图 4    欧美轿车对线条的不同处理
Fig. 4 Europ ea n  and A m erica n  car s  t r eat line s  diff e rent ly
3 楔形车身的动感分析
汽车车身进化到如今 ,经历了马车式 、箱式 、虫式 、船式 、鱼 式 ,直到楔形 。如果对自然界的运动物体认真地分析 ,不难看 出它们很多也具有楔形的形状 。流线型 ,是自然界里流动阻力 最小的 。楔形 ,可以看成流线型的一个简化或抽象 。对“动感” 本身如果作一解析 ,就是使人感到运动的感觉 。而运动的定义 就是物体在一 定方向的位移 ———位移越 快 , 所 占 用 的 时 间 越
曾勇等  “动感”解析与汽车造型中动感的表达
短 ,则动感越强 。所以这里面包含 3 个要素 :时间的流动 (不可 抗拒) 、空间位移 (位置的变化) 和 (位移的) 方向 。 对于一个跑
动起来的汽车 ,视觉暂留现象造成的形象模糊
必然带来动感 ;但静态情况下的动感不仅给静止时的汽车以动 感 ,也有助于真正动起来后的动感加强 。那么在静止状况下 , 也就是空间位置暂时不变的时候 ,若想塑造强烈的动感 ,就只 有从外形上给人以强烈的指向性 。
此时 ,如果用“方向性”或者“指向性”做一个图形创意课程 的形态发想 ,大概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 ———箭头 !
箭头正是标准的楔形 ! 所以我们自然地看到 ,大多数动感 强烈的当代汽车造型 ,无不带有某种箭头的形象在里面 。无论 是三箱式车身的前段 ,还是 A 柱的走向 。
整体的楔形产生动感 ,局部的楔型如果发生交汇 ,又会产 生锋利的感觉 。这种锋利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力感 ,继而也传达 出一定的“不动之动”。20 世纪 60 年代 ,当人们逐渐厌倦了火 箭式样的造型后 ,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了线条流畅 、简洁明快的 Elderad o 67 年款 ,标志着“硬边锋”风格的开始 。它的特点是 : 庞大的翼子板退化成船式车身的“船舷”,大曲面的环形风挡设 计转变成有棱有角 的模样 , 开 创了美国车坚挺硬朗的一 代风 格 [ 4 ] 。
不明确就会削弱方向性的感觉强度 ,所以单一指向的直线条具 有最大的方向感 。而新锋锐将曲线和直线条巧妙地结合 ,直中 寓曲 ,使得动感和流线型的圆转流畅二者兼备 ,也就更加丰富 耐看 [ 5 ] 。
5 车灯对于动感的加强
车灯作为最重要的造型元素 ,对于动感的表达作用重大 。 比较两代广本雅阁 ,见图 5 ,可以发现其前大灯的形态变化 :由 可见第六代雅阁的前大灯紧贴保险杠 ,故而具有较强的水平伸 展 ,对于汽车在行进方向上易产生阻隔 ( 感) ; 而第 7 代雅阁的 则更加直立 ,趋向纵向 ,特别是从进气格栅向后向上引出了两 条锥线直贯整个车身 ,前灯组的上边线远比第 6 代贴近此线 , 顺应了纵向的线形走向 ,强化了整车的楔型动势 。
后灯的造型则有一个趋势 ,即返回最原始的圆形大灯 。为 着照明方便 ,最早的车灯从普通的灯泡改进为加上聚光的反光 碗 。而为了尽可能地增加照射距离 ,反光碗的内腔取抛物面形 式 ,并以投射方向为旋转对称轴 ,所以早期的大灯皆是圆形 ,这 是抛物面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上截面的自然形态 。同时 ,因为灯 是以汽车前进方向为旋转轴对称 ,所以圆形的大灯在垂直于前 进方向的横切平面上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也就没有横向上的动 作和指向 。这使得圆大灯具有最强烈的正向指引 ,传达出极强 的动感 。加上赛车对于照明皆从实用出发 ,一般取最省材料的 圆灯 。这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了强化动感的一个强有力的造型 符号 ,以至于大众公司 2002 年首次推出的豪华轿车 Ph unto m 也采用它 [ 6 - 7 ] 。
“动”与“动感”是 2 个不同的概念 ,汽车造型要生动 、富有 生命力 ,需要更好地把握暗示手法 ,通过整体的线形和局部的 细节处理 ,并时刻把握流行时尚的细微变化 ,才能设计出更符 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形态 [ 8 ] 。
4 新锋锐风格的动感构造
1997 年前后 ,凯迪拉克的 Evo q  、福特的小型车 Ka 和其他
一些车型的出现呈现出“硬边锋风格”又一次的轮回 。通过仔 细地研究 ,可以发现这一次的被称作“新锋锐”或“新边锋”,并 不是对 30 年前的简单反复 ,它更体现出新的动感 。
新锋锐的“新”,更多地体现在用新的造型方法来塑造锋锐 的感觉 。因为它是在刚刚退去的现代造车大潮中产生的 ,故与 以往不同 ,包含了更多的曲线 。锋锐不只能用箭头 、用楔形笔 直的线条完成 ,曲线和曲线 、曲面和曲面之间的交割同样产生 锋锐感 。过去的手法是单纯地靠体块雕塑出锋锐 ,这已经与现 代环境意识对汽车的流线型要求相违背 ,所以只能转变为在贴 服 、平滑的“面”上靠线条的相互交贯来实现 。广州本田第 7 代 雅阁 ,见图 5 右等车型就呈现出一定的“新边锋”特征 。
参考文献 :
[ 1 ] 阿恩海姆 ·鲁道夫. 艺术与视知觉 [ M ] .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01 .
滕守尧. 审美心理描述[ M ]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
刘惟信. 汽车设计[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 刘雁. 包装设计中的“动感”分析[J ] . 包装工程 ,2007 ,28 ( 12) : 192
- 193 .
陈彦. 不动之动 ———关于视觉动感设计 [ J ] . 艺术 ·生活 , 2006 , ( 1) :71 .
沈斌. 装饰 ·生命 ·动感 [ J ] . 南 京艺 术学院 学报 ( 美 术与设 计 版) ,2005 , ( 4) : 100 - 102 .
吴全德. 审美与心理“生动”———谈错觉 、视觉双稳态 、动感与幻视
[J ] . 科学中国人 ,2005 , ( 5) :68 - 71 .
付路 ,付黎明. 价值工程在汽车车身造型中的应用[J ] . 包装工程 , 2007 ,28 ( 3) :16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图 5    第六七代雅阁的大灯组
Fig. 5  Headlight s gro u p of t h e 6t h  & 7t h  generatio n  Acco r  d
[ 8 ] 因为箭头的方向性一般都必然要求伴随着方向性的明确 ,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