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9-04-23
[网络出版]knski/kcms/detail/45.1268.C.20190725.1532.031.html [基金项目]2018年度柳州市社科联管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柳州车企‘制造’到‘智造’转型升级研究”
(SKLQ2018-06);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CAE 技术的新能源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2019KY1264);2018年度柳州市社科联管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发展研究”(SKLY2018-06);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大学生创新与创造项目“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巴哈赛车整车结构设计分析与改进”(CXCZ2018A015);2018年度广西科协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专项课题“‘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在二、三线城市推广政策的研究”(桂科协〔2018〕ZB —14)。
[作者简介]林圣存(1988-),男,福建福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讲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
仿真设计研究;吴星(1980-),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教学研究;范利红(1978-),女,河南濮阳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汽车运用与服务研究;张迎凤(1987-),女,云南宾川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讲师,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精益生产和信息化集成研究。
柳州车企“制造”到“智造”转型升级探究
林圣存,吴
星,范利红,张迎凤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汽车网[摘
要]中国的汽车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逐步由传统的制造生产升级到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等多元素综合的
智能制造生产。柳州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一些问题,如产业链还有缺陷,协同程度低,以及产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等。为此,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智造变革经验,提出适合于柳州汽车产业智能制造
的政策建议。从柳州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生产、产学研一体化、建立SMART DATA 机制、柔性化智造生产四个方面入手,总结汽车产业制造智能升级的柳州模式,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关键词]柳州模式;汽车产业;智能升级[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21(2019)04-0063-03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奋斗中成长壮大,其整体产业的完整性以及规模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1]。但是,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中国汽车产业的附加值逐年降低,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2015年3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出台,智能制造业相继落户全国各地的汽车公司。
一、“制造”跨越到“智造”的意义
智能制造基于新的数字信息技术,结合新的制造工艺和材料,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
它是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2]。
智能制造,即是通过数据智能和全面互联来达到价值提升的目的。在工厂内,通过聚焦设计、制造等
生产活动进行优化和改进;在工厂外,则进行产品基础和企业的智能协同和服务;最后衔接厂内与厂外的各项要素,提升整个价值链条。近年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船舶等主要制造业,已经在不断往智能制造方向探索,初现端倪[3]。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制造业,各自在智能制造方向大胆前进,希望能够建立集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在诸多细节如生产步骤协同、智能产品输送等方面,都能围绕智能制造技术打造一体化“智慧工厂”。
学报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9年第24卷第4期2019Vol.24No.4
6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