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和开展督查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3.04.22
∙【字 号】杭政办函[2003]101号
∙【施行日期】2003.04.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
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和开展督查工作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3]10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今年市十届三次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我市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目标。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强化政府决策的权威,市政府决定,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给各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单位。现作如下通知:
一、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全面增强综合实力
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以“城市、平原、山区”三个圈层为重点的都市农业格局。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把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龙头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按照“依法、自愿
、有偿”原则,加快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全力搞好招商引资,发展订单农业,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步伐,进一步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四是以科技为依托,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引进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新品种,加快农产品升级换代。五是抓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年建设20万亩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健全检测认证体系,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扩大绿通道,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投诉体系,确保蔬菜、肉制品和其他“菜篮子”商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六是做大做强花卉苗木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途的产业。七是加快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下乡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区、县(市)级和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及全市30%的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形成以杭州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以“杭州龙网”和各级“农技110”为载体,完善连接农户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八是抓好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的落实工作。九是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十是继续开展农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林业、水利“双十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和生产、生活环境。十一是实施新一轮“49100”帮扶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帮扶、信息帮扶、科技帮扶,增强造血功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杭州汽车网 总协调人孙景淼,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水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贸易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2、合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新型工业。一是抓好“工业兴市”有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快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对授权经营集团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使之成为市和各区、县(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四是结合江东、临平两大工业区建设,加快实施市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五是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全社会技改投入超过200亿元,实现“三年倍增”目标。六是以“两港三区”为重点,以国家级4个试点、2个基地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为突破口,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设备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信息产业在工业化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各地特别是中心城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明确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合理布局。七是对不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的污染企业和小水泥、小矿山、小砖瓦厂坚决实施关停,优化产业结构。八是把握国际制造业重
心东移的历史性机遇,把杭州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总协调人沈坚,责任单位市计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信息办、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药监局、市环保局。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针对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对服务业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制定规划和政策,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拓展服务消费领域,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加快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创新市场促销手段,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两址”为重点发展观光游,以举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发展休闲游,形成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抓好一批新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项目建设,实施湖西景区综合保护工程,恢复杨公堤,建成新湖滨景区。继续做好西湖和良渚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抓好省农展馆等重点会展场馆建设。办好第五届(2003)西博会和2003年国内旅交会。二是积极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重点组织好“十五”国家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加大“杭州网上商城”的运行力度。三是加
快财会、法律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四是继续抓好商业特街建设和专业市场的改造,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加快杭州汽车工贸园区等项目建设。五是引导转变消费观念,进一步清理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规定和做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引导转变消费观念,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年内做好我市第三产业普查工作。
总协调人项勤、裴长洪,责任单位市旅委、市贸易局、市西博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法制办、市体改办,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民政局、市信息办、市农办、市统计局。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力度,加快构筑大都市步伐
1、高起点、高标准抓好规划工作。做好杭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订工作。开展上城区等6城区分区规划调整工作,做好萧山、余杭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保老城与建新城一起抓。努力降低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正确处理好市区与县(市)的关系,加强对县(市)的支持与引导,加快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
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借鉴运用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城市规划改革创新的新机制、新举措,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档次和水平。引进国内外优秀规划设计单位和人才,从事和参与我市城市规划工作。鼓励本市规划设计单位加大改革力度,激励规划设计人员创优出精,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不断完善规划公示公开制度,进一步提高规划决策透明度和依法管理水平。
总协调人杨戌标,责任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建委、市人防办。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全面推进钱江新城建设,完成核心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贯通解放路延伸工程段,完成杭州大剧院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民中心。杭州地铁一号线争取早日立项成功,地铁试验段年内开工。抓好滨江科技新城、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等建设,基本完成“33929”工程。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抓好文明施工。完成主城区范围内10处低洼积水治理。基本完成新一轮10条河道整治主体工程。制定实施第二批截污纳管目标计划,新增纳管生活污水5万吨?日。开工建设工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等一批污水、固体污染物处理工程。各城区吊装式垃圾中转站全部改造为压缩式;新改建公厕50座。新增管道煤气用户1.5万户,供
应量突破1亿立方米。天然气年底前具备初始接纳条件。基本完成热力管网第二通道建设。实施南星水厂饮用净水技术改造及扩建一期工程。加快推进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年完成整体改造6万户。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重点解决特困众的住房问题。继续完善廉租房供应制度,缓解市区部分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做好在外过渡3年以上回迁居民的回迁安置工作,回迁安置率达到90%以上。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2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控制经济适用房的户型、面积、价格,严格准入和上市条件,坚决杜绝一切违规、违纪行为。鼓励开发中低价商品住宅,规划建设若干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居住区,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有效缓解市区“行路难、停车难”矛盾。积极实施以快速道路网络为主体的城市道路建设系统工程,启动主城区东西向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大公交网络,初步建立大都市圈内城乡一体的“大公交”运营格局,适应和满足市区居民出行需要。加快市区大型公共停车场(库)建设,结合住宅小区整治,完善居民住宅区停车办法。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努力创建全国示范城。按照“政府做地、企业做房”的思路经营城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适度增加土地供应量,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保持市场的繁荣稳定。抓好土地征用工作,采取开发性安置等多种办法,妥善解决就业、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