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车难之难
(一)无位可泊导致“停车难”——停车泊位供给不足
(二)引导不足导致“位难”——停车场选址不科学、诱导途径覆盖范围小,不够完善、车主对道路熟悉程度有限
(三)费高位偏导致“进场难”——主要指热点景区收费高或停车场地位偏或二者兼具(四)路况繁忙诱发“抵达难”——路况不佳,道路拥堵现象严重
(五)店铺圈地引起“愿泊难”——可空泊地被沿街店家、住户占为己有
二、停车场主要区域
(一)工业园区、仓储公司周边区域。主要是长途汽车的停放问题。由于长途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开车人员和汽车都需要休息,但是由于厂区内没有足够车位提供,而停车场的费用太贵,于是产生随意停靠的现象
(二)主要商业区、办公区、综合体周边地区。主要是停车位有限,而泊车需求大之间的矛盾,并且由于有过多人流和车流在这些区域流动,导致了道路流速减缓,并造成了区域性交通拥堵
(三)学校、剧院、车站等公馆乡区域周边地区。同样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并且这些地区的停车难现象具有时段性
(四)市场、超市周边地区
(五)小区及其周边地区
(六)早期建设的公共建筑周边区域
三、停车难负效应
(一)停放出入导致交通拥堵——路边停车场和占道车辆横七竖八倒车
(二)低速行驶造成环境污染
(三)反复空驶增加成本消耗——无法到合法便捷车位而产生的计划外的驾驶成本支出(四)寻位泊车产生无效交通——指因不到泊位而产生的里程和交通流量的浪费,不能达到机动车出行为方便的目的
(五)随意停放埋下停车隐患
(六)问题积累降低生活质量——宜居性、居住舒适度等
四、停车难原因
(一)城市规划配套性不足,预见性不足,操作性不强。
①对未来汽车发展形势预测不足,未及时改善。
②停车设施建设滞后——早年建设的小区或公共建筑的停车位配件不足等。
(二)城市功能区规划不合理,停车马太效应越演越烈——堵者愈堵,稀者愈稀
城市中心区域:停车场和停车泊位供需不平衡;
向心性交通现象严重;
传统出行观念影响:寻求经济方便(停车点与目的地距离的心理底线)(三)设施建设少,历史欠账多
①可用于建设停车场地的空间有限——停车场地规模有限,分布不均
选址不当
缺乏弹性措施,淡薄季供需变化大(景区)
②政府投入不足,对社会资本投资的支持力度不足,投资体制单一
③社会资本注入动力不足
(四)汽车普及加快,停车需求与日俱增——供需不平衡
(五)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社会资源难利用:停车引导设施不完善
停车场地的使用信息、使用情况
设计先进、泊位充足停车场的体制、边界壁垒(六)停车管理手段薄弱,收费价格杠杆失灵
①监督落后——刷卡系统稳定性、收费便捷性有待加强,监督全面性,人员规范性有待提高。
②监管依据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够细化。
③监管存在真空——新建楼宇或小区配建停车场设施规划的编制、执行使用缺乏监管
违规占道停车执法不坚决、透明,执法违法、抄单销单等随意执法、人情执法现象仍旧存在,导致停车政策权威性降低,外部震慑力降低
④监管部门众多——占道停车事实监管的主要是城管和交通部门,还涉及工商、规划建设部门
⑤收费价格机制不合理——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市场变动对价格影响
对某些时段区域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⑥停车诱导功能不完善
(七)公共交通难尽人意,绿出行尚需提倡
①道路资源紧张导致行车不畅,影响出行效率
②公交车环境差
③公交优先未能很好被执行
④免费单车
(八)公民意识成短板,公地悲剧频发
①车辆随意停放
②公共空间占为己有
③停车场地被挪用或缩小
(九)传统出行观念影响
①寻求经济方便
②综合交通方式出行的意识淡薄
③遵法守法意识淡薄
(十)停车供需能力地区分布不均,商业繁荣地区矛盾突出
(十一)景区停车场地
①停车场地规模有限,分布不均
②选址不当
③缺乏弹性措施,淡薄季供需变化大
④设计不合理,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出入口设计不合理
⑤收费标准不统一,无序经营
五、解决方法
(一)编制“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和配建停车场规划。要通盘考虑,科学布点,对杭州城市的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进行适当的完善和充实,明确将配建停车场的内容纳入新建楼宇的刚性规划,并加强对停车设施建设规划的执行力度,确保“有规必建,有建必全”,坚决防止新建停车场的擅自压缩和挪作他用等现象,不给未来社会停车产生
新的历史欠账。
(二)制定科学的“停车难”问题治理长远战略,掌握未来停车管理主动权。结合当前杭州“停车难”的实际情况,确立“当前以适度增加泊位数量为主,控制停车需求为辅;未来以控制停车需求为主,适度增加泊位数量为辅”的战略方针,在停车场建设上坚持“以路外停车场建设为主,配建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建设为补充”,始终保持停车管理的有序、良性、高效发展。
(三)摸清全市停车场库的家底,盘活现有存量,适度扩充增量。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如城调队或杭州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人员等,对城市停车场库存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全面掌握全市停车场
库的本底资料。要坚持“盘活存量,适度增量;保底补缺,均衡发展;资源互补,统筹利用”的原则,按照“保住现有的,落实新建的,调剂闲置的,增补紧缺的”保障和建设思路,实现中心城区范围内泊位的互补利用,提高泊位利用率。
(四)坚定实施城市发展既定战略,逐步纾解城市中心区块停车压力。根据“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区块发展定位,杭州的城市布局渐趋科学、合理,人口密集的大学以及新增住宅、商务区和政府办公区已逐步向副城转移,杭州主城的交通和停车压力有所缓解。同时,近几年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改、扩建工程,如“一纵三横”、“两口五路”、“背街小巷”建设等,杭州的“行路难”问题大为改观,也促进了“停车难”的缓解。未来要通过推旺“钱江新城”等区域的人气,进一步带动中心城区产业组团和居民体向这一区块及周边迁移,构建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和舒适的新型城市交通。还要继续实施事关全局的重要城市道路工程改、扩、增建计划,如朝晖路、延安路等,进一步打通城市路况筋络,从根本上理顺“行车难”和“停车难”的关系并促其改观,打造通达、便捷、舒适、美观的出行环境。(五)加强车主的“文明停车,和谐交通”意识教育,着力培育具有现代公民精神的“新型市民”。
(六)理顺停车管理体制,提高停车监管效率。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停车管理体制,在市级层面成立高位的停车管理协调小组,进一步强化城管执法和交警部门的监管权威,实现监管职能的相对集中,改变目前“政出多门、效率不高”现象。
(七)开展停车管理立法调研,切实规范停车监管行为。要加大停车管理的立法研究,尽早出台《杭州市停车监管条例》,对全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审批、验收、经营、管理,以及对相关部门管理职能、收费监管、执法程序、考核评价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为日常监管提供法理上的依据。
(八)防控。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综合防治“停车难”的合力,在加大宣传上相互呼应,在资源利用上相互补充,在经验做法上相互借鉴,形成“纵向成线,横向成片,联结成网”的强大“防火墙”。
(九)主防主控。尤其要将中心城区、繁华商业街、大型超市、综合医院等人流、车流和物流密集的地区作为防控“停车难”的重点,既定期部署突击整治,又狠抓落实长效,力求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十)边防边控。对一时难以彻底根治的“老大难”地区,如龙翔服饰城周边、世纪联华华商店周边,立足停车位难以增加的现状,一方面要强化管理力量,做好有序疏导,另一方面要坚决查处乱停放行为,防止进出车辆对通行道路的进一步挤占,着力控制现状,巩固成果。(十一)未发先防。对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停车难”的潜在区域,如在建的火车东站枢纽工程,要未雨绸缪督促施工方严格按规划要求兴建停车场,确保必要的资金、人员等管理资源投入。
(十二)增设导引设施。在城市主次干道、停车场周边以及停车热点区域,增设停车导引提示屏,提示附近停车场的行车路线、泊位使用情况、泊车建议等有效信息,减少司机因寻泊位而产生的空驶历程的大量增加。
(十三)编制停车手册。组织参与停车管理的相关部门共同编写杭州城市停车指南“一本通”,全面介绍市区内停车场点分布、收费标准、相关法规以及“停车难”高发、频发区块的停车方法等内容,减少每次出行盲目、无序停车的发生车(人)次。
(十四)成立停车协会。筹建由全市停车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城区(部门)行业人员以及热心市民参加的停车行业协会,经常就本市“停车难”问题的现状进行研讨,并建言献策。(十五)组建“义务泊车员”队伍。动员熟悉杭州市情路况的在杭大学生以及社会热心市民
参加,并定期开展市区停车业务知识培训,颁发相关证书,在大型节会、重点路段担当“市区泊车义务引导员”。
(十六)增建路外停车场。根据泊位存量的普查信息,在泊位供应尤其短缺的地段,立足现有土地资源挖潜,适度增建路外停车库,已控制本区域“停车难”不断发展的趋势。
(十七)落实配建停车场。根据新建楼宇规划的要求,切实落实“应建必建”的举措,并加大巡查整改力度,坚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整改一个,确保停车场建设规划不落空,不走样,不虚化。同时,要坚持“自建为主,政策扶持”的方针,鼓励热点区域的大型楼宇改、扩或新建停车场(库),千方百计增加泊位供应量。
(十八)共享社会停车场。目前,杭州“停车新政”的实施已共享了一部分社会停车场,对缓解停车、行路“两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今后还要借停车管理服务系统升级拓展之机,落实交警、城管等部门牵头,进一步摸清并整合共享更多的社会停车场资源,并纳入全市停车管理系统,提高泊位周转和利用率。
(十九)发展立体停车库。
(二十)建设地下停车库。
(二十一)相对提高供应量。在土地使用复合度较高、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实施共享停车(“错时”的土地使用)、合并停车以及根据小区和单位上下班停车的“潮汐”特性实施“错时”停车等,都有相对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和停车泊位的供应量。如翠苑街道九莲社区与周边单位、杭州市政府综合办公楼管理处于相邻的两个社区都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书,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差,相互提供各自空置时的自位,实现资源共享,等于泊位数增长了一倍,值得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二十二)提高泊位利用率。一是通过将停车位改“售”为“租”以及限制停车时间等,提高利用率;二是大幅减少固定停车位,改固定式为随到随租式,使停车位流动起来,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三是鼓励各配建项目的车位对外开放,减少空置率。
限时停车,取消道路停车包月,提高车位利用率
(二十三)推进停车产业化。要扭转目前停车场建设投资体制单一化的弊端,逐步实现“政府投资为主”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或“政府投资建设、民资参与管理”的转变,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并加强政府对社会资本投资停车场建设的贷款支持、税收贴息以及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停车行业产业化。(二十四)完善停车管理收费体系。通过提高市中心、路内停车点、热点地区和时段停车点的收费价格,对泊位紧缺地段实施累进递增收费,促进泊位的快速流转,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作用,以调节进入市中心和热点区块的车流量,抑制过快增长的停车需求。同时,进一步延伸管理触角,本着“应划尽划.应管尽管”的原则,不留管理死角和盲区。
(二十五)重点健全公共交通体系。
(二十六)加大违章停车查处力度。通过执法权力阳光系统建设和提高执法队伍监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队员出勤率和到岗率,加大巡查力度,实施严管重罚,并定期开展城管执法和交警部门的联动,实施突击整治和联合检查行动,推行“违停记录上限警戒制”对多次发生违停记录的车主将采取扣押驾照等处罚。一是加强前期宣传。由宣传民警、服务站民警深入众进行宣传。由上路执勤的民警和协勤员分发宣传资料给行人和驾驶员。二是合理调整勤务。根据违法停车发生的特点,加强对早高峰期间违法停车的管理力度,同时,在中午至前半夜安排流动民警和协勤员不问断开展巡查.确保良好的道路秩序。三是严管严处违法行为。对违停进行高压管理,见违必纠,见违必处。对当事人不
在场的,采取非现场执法;对当事人在现场的,进行当场处罚与教育。四是做好试点道路违停整治。辖区内的中山北路是杭州市交警支队确定的试点道路,下城大队专门研究了泼道路违停突出的地点和时段,确定了各港湾式公交站、小又口、非机动车道等为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安排警力不间
断巡查,确保道路秩序良好。
(二十七)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先在大型和热点地区的停车场安装智能停车系统,对车主的进场停车行为实施全方位的自动监管,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区域。
(二十八)升级停车诱导系统。对已经投入运行的杭州市道路停车诱导系统进行升级,进一步优化功能,提高性能,并建立全面的停车网(点)本底库,扩大系统覆盖,拓展诱导渠道,完善12319热线诱导短信提醒功能,使诱导更为便捷高效。规划并抓紧建设交通诱导系统.发挥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信息资源优势.通过交通诱导屏、交通广播、互联网、短信,实时向社会发布准确的交通信息,引导出行者制定行车计划、安排行车路线、选择停车区域和泊位。
(二十九)借鉴学习。立足当前杭州破解“停车难”的实际需求,组织业务人员赴外学习其他城市在停车管理、设施建设、智能诱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创造性地推进杭州的“停车难”治理工作。
(三十)引进人才。目前,杭州停车管理部门在“停车系统智能化”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紧缺,因此,要强
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行业人才的沟通联系,一方面引进成熟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并为“人尽其才,才有所用”搭建广阔的平台。
(三十一)商圈购物换乘。节假日时,在各大商圈设立购物车辆换乘点,以避免过多机动车聚集在商圈附近。探索假日交通换乘工作,做好深化和推广,并着力减少中心商贸区的路内占道停车泊位,还路于民,以减少供给来抑制需求
(三十二)加强管理,提高停车周转率。
第一,与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开辟出租车港湾式候车点,使出租车在专门区域上下车,便于管理的同时,也改变以往由于无序停车,常常挤占道路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
第二,对人流、物流、车流通道重新规划,将车流疏导、停车、转运作为规划的重要环节。对原有停车场地进行科学划分,合理划出停车泊位,在方便车辆进出的同时,也增加了停车泊位。
第三,设置专职交通疏导员,引导、指挥车辆停车、进出,做到合理停车,出入有序,提高车辆进出速度。
(三十四)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主要是设在老小区和医院等地。
停车难已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市政协委员纷纷将关注的目光瞄准这一问题,并集思广议探寻破解方法。
现状三大原因造成停车难杭州汽车网
“一方面开车人转来转去无处可以停车,遭遇"走投无路"的窘境;另一方面道路两侧无序停车已成为一种常态,迫使不少道路成为"露天"停车场,造成道路更加拥堵不畅。”市政协委员李琼说,解决停车难,迫在眉睫。李琼认为,停车场紧缺是普遍现象,但现有停车场资源也存在利用不足的问题。另外,一些原定修建地下停车场的地段被挤占挪用为经营性项目,加剧了停车难。
吸引社会资本建停车场
李琼的建议是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战略。这包括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落实好城市规划,多建立体停车场。此外,整合有效资源,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定期组织规划、交通、消防等部门对停车场违规挪用经营情况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根据原有建筑规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