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多年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及积雪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南坡相比,北坡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偏多,是因为北坡( )
A. 大风天气少 B. 裸地面积广
C. 降雪强度小 D. 太阳辐射弱
2. 西北坡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
A 气温低 B. 坡度小 C. 风力大 D. 积雪日数少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北坡更容易受北部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多,A错误;材料信息可知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等地面关联不大,B错误;降雪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雪量,对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的影响弱,C错误;整体而言,该区域北坡、西北坡和东北坡等坡向的多年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原因在于偏北坡属于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地温和气温较低,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气温低更容易形成积雪,说明气温低不是其多年积雪面积小的原因,A错误;坡度小,积雪面积更广,B错误;风力大会有风力侵蚀,影响多年平均积雪的面积,C正确;材料说明西北坡积雪日数较多,有利于积雪的保留,因而积雪日数不能反映其积雪面积小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三江源地区,区域降水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南坡是西南风的迎风坡,偏北坡是冷气流的迎风坡,因而南坡、北坡积雪面积广;但北坡气温较低,积雪日数更长 。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独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城市是参与双循环的主要载体。目前,京津冀城市已经形成了价值链分工差异,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较优势形成高效率的分工体系,京津冀内部小循环尚未打通。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部分城市联系强度(线的粗细代表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京津两市在京津冀城市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 )
A. 资源丰富 B. 产业齐全 C. 政策支持 D. 人才众多
4. 与张家口相比,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主要是因为唐山( )
A. 产业基础好 B. 距北京近 C. 准入门槛低 D. 生态环境优
5. 京津冀城市打通内部小循环,可以( )
①利于区域分工协作 ②促进区域产业趋同
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④增强对外辐射带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3. D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京津两市在京津冀城市中,城市等级较高,人才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因此发展水平最高,D正确;北京和天津两市在京津冀城市中资源并不是最丰富,A错误;产业齐全和政策支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唐山相比于张家口而言,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因此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A正确;唐山和张家口距离北京相差不大,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准入门槛,C错误;唐山经济发达,人类活动较多,因此生态环境相比于张家口并不占优,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京津冀城市打通内部小循环有助于加快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部的流通,有利于产业转移和分工合作,①正确;区域产业趋同会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②错误;京津冀城市内部小循环不可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③错误;京津冀城市打通内部小循环有助于增强区域的整体实力,增强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④正确。故选B。
【点睛】京津冀城市面临问题是:地区整体的发展缺乏动力;城市当中各个城市联系不紧密;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甚至大于合作关系。主要体现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差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发展更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北京市扩散效应较弱,城市之间产业联系较弱。区域内部差异大,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大,核心城市经济地位较高。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是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全局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以政府资源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协调区域关系并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动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其大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福建省不同生态系统3种厚度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福建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 )
A. 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减少 B. 在同一厚度的土壤上差值不大
C. 森林比果园垂向增加更显著 D. 在不同厚度的土壤上差值相同
7. 造成福建省森林和草地两类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较高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貌 B. 海拔 C. 光照 D. 土壤质地
8. 不利于提高农田有机碳密度的农事是( )
A. 深耕 B. 合理施肥 C. 秸秆还田 D. 间作轮作
【答案】6. C 7. B 8. A
【解析】
青岛汽车【6题详解】
阅读图表可知,福建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在0-0.2m处差值不大,但0-1.0m和0-1.5m厚度下,具有明显差异,B错误;阅读森林和果园不同厚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可知,森林比果园垂
向增加更显著, C正确;在不同厚度的土壤上差值并不相同,0-1.0m与0-0.2m的差值大于0-1.0m与0-1.5m的差值,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受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森林、草地、茶园等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且均处于较高地势,湖泊生态系统相对不稳定且均处于地势较低区域,福建省总体上表现出海拔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所以其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就越大,主导因素为海拔,B正确;地貌、光照、土壤质地对土壤发育形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森林和草地两类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较高的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从图表信息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深耕会破坏深层的土壤有机质,不利于提高农田有机碳密度,A正确;合理施肥、 秸秆还田、 间作轮作能够较好的保护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BCD错误。故选A。
发布评论